完善撫養權和探視權制度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完善撫養權和探視權制度

&nbsp&nbsp&nbsp&nbsp多位業內人士呼籲以未成年人為本位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朱寧寧

&nbsp&nbsp&nbsp&nbsp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很多時候,當婚姻走到盡頭,孩子卻成為了離婚的籌碼。

&nbsp&nbsp&nbsp&nbsp在面臨婚姻解體時,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喪失孩子撫養權,奪子大戰貫穿整個離婚過程,不僅發生在離婚時,而且發生在離婚後,甚至前移到婚姻存續期間。再加上一直以來都有「誰搶到孩子就判給誰」「搶自己的孩子無人管」這樣的誤讀,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在離婚時都先下手為強,各種搶孩子、奪孩子、藏孩子的行為輪番上演。

&nbsp&nbsp&nbsp&nbsp出於自私目的、拿孩子作為籌碼,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如何才能有效制止對孩子以及糾紛雙方都不利的爭搶行為呢?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儘快完善撫養權和探視權制度,以未成年人為本位,體現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

&nbsp&nbsp&nbsp&nbsp在民法典中確認父母親權制度

&nbsp&nbsp&nbsp&nbsp在我國,夫妻離婚後的常態情況是:子女歸夫妻一方撫養,另一方一般享有探視權。在雙方協商一致並有利於子女的情況下,也可以輪流撫養孩子。

&nbsp&nbsp&nbsp&nbsp「按照現行法律,父母子女的法律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在法律上仍是子女的監護人,父母雙方對子女都享有監護權,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父母雙方對子女也負有撫養義務。」中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馬憶南指出,一般來講,離婚以後即使在共同監護的情況下,對子女的人身照顧權一般也歸直接撫養的一方,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監護權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探視權實現的。

&nbsp&nbsp&nbsp&nbsp在馬憶南看來,擅自帶走孩子的行為直接侵害的是撫養方的父母親權。鑑於此,她建議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裡首先確認父母親權制度,父母親權在解釋上就包含了子女居所決定權和對非法扣留子女者的子女交還請求權,從而使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和法院單列子女交還為案由具有實體法上的基礎。

&nbsp&nbsp&nbsp&nbsp「換言之,這便意味著賦予了權利人明確的司法救濟途徑。一旦發生離婚後藏匿孩子的行為,另一方就可以將子女交付單列為案由,相應的裁判文書也有了強制執行力。」馬憶南認為,這一做法,不僅可以確認非法爭奪孩子行為的違法性,也解決了子女交付執行依據不明確問題,從而使法院的強制執行有法可依,避免不合法執行和越權執行現象。

&nbsp&nbsp&nbsp&nbsp適當擴大探望行為主體範圍

&nbsp&nbsp&nbsp&nbsp在離婚撫養權糾紛中,一個重要原則是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那麼究竟如何體現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呢?

&nbsp&nbsp&nbsp&nbsp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謝廣祥委員建議增加子女的探視權,將草案「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的內容中,在「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前加上一句「子女要求探視父或母一方的」。他的理由是探視權以親子血緣關係為基礎,立法的本意應該理解為從子女的利益出發設立的,而不只是為了父或者母的利益設立探視權,社會實踐中,確實出現過子女對母或父思念、另一方阻止的情況。

&nbsp&nbsp&nbsp&nbsp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也專門提出了以未成年人保護為本位優化探望制度的建議。

&nbsp&nbsp&nbsp&nbsp「現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的規定都較為抽象模糊,在實際適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無法可依或法律適用存疑的困境。」厲莉建議從立法上進一步優化探望制度,以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為本位,避免出現隱藏含義及模糊性立法的缺憾,充分發揮探望制度的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鑑於此,她建議,在立法上賦予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子女的相互探望制度。

&nbsp&nbsp&nbsp&nbsp「探望行為具有雙重的價值屬性,即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子女也有探望父母的權利,探望行為行使的界定應為探望當事人雙方的權利。這樣既可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又符合立法的主旨,也順應了父母情感需求和代際倫理需求,亦保護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厲莉說。

&nbsp&nbsp&nbsp&nbsp將探望權擴大到父母分居期間

&nbsp&nbsp&nbsp&nbsp現實生活中,一起離婚訴訟案件可能一打就是數年,很多夫妻在離婚前就已經處於分居狀態,由此也造成奪子大戰關口提前,很多人一旦有了離婚的念頭,往往將以往雙方的恩怨,甚至是兩個家族的恩怨,通過阻礙對方看孩子作為懲罰對方的手段,分居期間就把孩子藏了起來。

&nbsp&nbsp&nbsp&nbsp鑑於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於晶建議擴大探望權的適用範圍,將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中關於離婚後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規定,修改為在父母分居期間,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現行婚姻法及司法解釋對探望權已有較全面的規定,通過適用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可以徹底解決在離婚過程中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或母探望子女的問題,同時對另一方不履行協助義務包括藏匿子女應承擔責任明確法律依據。」

&nbsp&nbsp&nbsp&nbsp於晶還指出,奪子大戰問題的進一步解決,還在於立法應明確父母離婚後對子女監護職責、行使方式的變化,如,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或母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履行監護職責的監督權;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或母通過對子女的探望、給付撫養費等方式履行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

相關焦點

  • 子女探視權實行難?專家建議可考慮更改撫養權
    南方網訊  昨日(12月18日),在新《婚姻法》研討會上,「子女探視權實行難「成為焦點。法律專家指出,多次不讓對方探望者,可考慮更改撫養權。  昨日,廣州市婦聯主席李瑾在會上指出,「子女探視權」的問題是婦女維權的熱點話題,婚姻法雖然將探視權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但仍然出現「探視難」的情況。探視權涉及到孩子人身問題,家長離異後要妥善協商處理,不應讓孩子成為離婚父母的犧牲品。
  • 婚姻解體,孩子的撫養權、探視權、改姓問題,民法典是這樣規定的
    新的婚姻法也就是民法典是這樣約定的:2周歲以內的孩子撫養權歸女方;2-8周歲的孩子,看雙方的實力條件,遵循孩子利益最大化原則,要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8周歲以上的孩子,徵詢孩子的意見,根據孩子的個人意願判定。2到8周歲之間的孩子判給誰撫養,考慮因素很多。
  • 變更撫養權與中止探視權的碰撞——因「愛子之爭」引發的兩起家事...
    後雙方因小孩探視問題發生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請求變更撫養權,另一方請求中止探視權。 「承諾」後又「毀約」矛盾爆發升級 可憐天下父母心,離婚後的王某發現自己放心不下孩子,自己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條件,同時覺得在探視時有時會受阻或不自由,便在探望的過程中將小孩「偷偷」帶走,並斷絕與趙某的聯繫,無奈之下趙某選擇報警。一次,兩次……矛盾在一次次的衝突中爆發升級。
  • 探視權可以強制執行嗎?強制執行探視權太難了的原因及對策
    「因此,撫養權一方拒不執行探視權的後果是,法院可以對撫養權一方採用拘留和罰款措施,有些法院還採用了拉入失信執行人黑名單和限制高消費的措施。四、強制執行探視權太難的原因及表現1、探視權具有周期性,且頻率較高。
  • 探視權怎樣依法救濟,探視權的救濟方法是什麼?
    在離婚案件中,雖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會因離婚而消除,但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夫妻雙方往往會展開一場奪子大戰。獲得撫養權的一方就可以直接撫養孩子,而沒有獲得撫養權的一方享有對孩子進行探望的權利。那麼探視權怎樣依法救濟,探視權的救濟方法是什麼?
  • 5年內2次因探視權發生糾紛,自貢男子兩入法院請求變更撫養權
    近日,自貢市沿灘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化解了一起5年內2次因探視權起訴到法院的變更撫養權糾紛案件。據介紹,原告黃某與被告張某原系夫妻關係,2012年10月生育一子,後雙方因感情不和於2013年9月在沿灘區民政局協議離婚。雙方約定,婚生子黃某某隨母親張某生活,黃某每月給付撫養費800元,教育費、醫療費雙方各承擔50%。
  • 離婚後撫養權、撫養費怎樣變更 探視權如何保證
    離婚後,當事人經常會因為孩子撫養問題再次走進法庭,當事人最關注的是:離婚後,撫養權和撫養費能否變更,另一方不讓自己探視孩子怎麼辦?  變更撫養關係須法定理由  一年前,烏魯木齊市民塗某和劉某協議離婚,就婚生女的撫養、探視權等達成一致意見,兩歲的女兒由母親塗某撫養,父親劉某定期探視。
  • 東北一代孕媽媽反悔,爭奪孩子撫養權失敗,又起訴爭取探視權……
    為了爭取天天的撫養權,玲玲將天天的父親王先生告上法庭。孩子的父親猶如晴天霹靂,完全沒有想到。上海靜安法院將天天判給了父親王先生撫養,然而玲玲畢竟是天天的生母,法院準許了她有探視權。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法院引入第三人探視機制。
  • 侵害「探視權」的罪與罰
    而有關探視權的矛盾,這些年屢有發生。邗江運西的黎師傅就為此傷透了腦筋,離婚四年來,他就沒怎麼見過自己的女兒。一氣之下,黎師傅要求對前妻刑事立案。來看看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糾葛。黎師傅:打過去的電話直接不通,直接失聯,法院說判她刑事責任。黎師傅介紹,2011年,他和連雲港女子吳某結婚,第二年就有了女兒。
  • 探視權難落實竟請法院強制執行
    探視權難落實竟請法院強制執行  一男子因離婚半年難見兒子一面,要求法院立案,法官稱此類案件執行難  本報訊自從離婚後,前妻王麗(化名)為報復張勇(化名),不允許他和兒子見面。昨天,張勇來到本報訴說心中的煩惱。張勇說,距上一次見到兒子,他已經有半年沒看見孩子了,他想兒子!
  • 離婚案多牽扯探視權糾紛 藉此爭撫養權勝率不大
    2010年11月,孫楠起訴前妻買紅妹,要求將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判歸自己所有。目前,北京朝陽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本報記者王鬥鬥  12月9日一早,報紙上歌手孫楠貼吧現身首次回應爭奪子女撫養權的報導吸引住了吳海濤。  作為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法官,吳海濤對媒體報導的離婚案件總要多看幾眼。
  • 上海:一男子找代孕生子,代孕者卻爭撫養權、探視權,法院判了!
    據玲玲講,離開孩子的這天上海一整天都飄著雨,自己的心情似乎也和這天氣一樣陰沉。待天天百日那天,自己特地從長春老家趕來了上海,在徵得王先生的同意後,看了孩子一眼。誰知就這一眼,竟讓玲玲再也放不下孩子了。儘管她知道自己只是代孕者,但畢竟經過了十月懷胎、血肉相連。
  • 起訴孩子探視權需要哪些手續,起訴孩子探視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在孩子的撫養權沒有得到之後,那麼自己就需要給撫養費以及擁有了探視權,這個探視權是屬於自己的基本權利,一般是沒有辦法消除的,那麼起訴孩子探視權需要哪些手續,起訴孩子探視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 探視權行使受阻怎麼辦?
    在現實生活中, 夫妻雙方可能由於各種原因會離婚,並且父母離婚後,夫妻的一方依法享有對沒有一起生活的子女進行探視、看望、交往的權利,是與直接撫養權相對應的一項法定權利。探視權糾紛往往是由於雙方在籤訂離婚協議的時候,由於疏忽造成的後續法律糾紛。
  • 實踐中探視行為阻力大 強制執行探視權難題待解
    因為侯鴻儒的父母前段時間打的撫養權官司備受媒體關注,這樣,8歲的侯鴻儒被推進公眾視線。  早在2004年,因探視權無法正常行使,王育曾經起訴至石景山法院,但是,幾年過去了,探視情形無法得到改善。再加上侯鴻儒父親侯波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無法改變,2006年4月,王育再次訴諸法院,要求變更孩子的撫養權,由自己來撫養鴻儒。
  • 探視權強制執行的法律思考
    (二)執行措施適用難  如前所述,婚姻法第四十八條關於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等判決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顯然,最直接有效的強制交付子女的做法為立法所禁止,民事強制執行的標的只能是錢、物或行為,而非子女的人身。
  • 「關注」婚前重大疾病告知、離婚冷靜期、撫養探視權……民法典...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孫憲忠認為,要對不適合結婚或者有可能對婚後生活造成重大損害的疾病進行界定限制。如果疾病與婚姻家庭關係不大,也不會給婚姻當事人造成損害,不告知也不要緊。尤其考慮到老年人婚姻中,有些病無法界定重大不重大,告知可能有麻煩。全國人大代表易家祥說,關於「重大疾病」的定義,自己只查到2007年啟用的「重大疾病保險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 探視權可以放棄嗎?
    但是女方有個要求:男方既然什麼義務都不負,乾脆——探視權也要放棄。探視權可以放棄嗎?我下意識認為不可以。不過,我把這深究的活扔給李助理來幹。他看了協議之後,知道我要他改什麼,微信回過來說,「我研究過了,沒問題,探視權可以放棄。」「依據?」
  • 兒子想見爸爸——探視權案件能否強制執行
    擁有撫養權的一方拒絕探視權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從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出發,儘量減少未成年子女在探視權糾紛中受到無辜的傷害,不僅考驗執行幹警的智慧,更需要父母雙方的理解與配合。即使感情破裂了,甚至雙方有很深的矛盾積怨,但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能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應因探視權問題而再激化矛盾。執行法官也耐心勸解了李先生,探視權是一項長期性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探視權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延遲行使或不能行使,要理性認識和理解。
  • 依法維護離異父母探視權行使 切實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富平...
    依法維護離異父母探視權行使 切實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富平法院執行局和解執行一起探視權糾紛案 2020-12-19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