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探討在中國如何應對挑戰?

2020-12-19 贏商網

  隨著易買得、樂天瑪特逐步撤離中國市場,部分零售企業也進入了新一輪的關店調整,據媒體統計,15家超市上市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共新開555家門店,較去年同期的449家,同比增加23.61%;同時關閉門店至少228家,較去年同期的208家,同比增加9.62%。

  在各類挑戰之下,業界將目光聚焦在各大外資零售巨頭身上,就在11月2日舉行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8中國全零售大會上,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麥德龍、宜家等外資零售巨頭的中國區掌門人齊聚,探討面對挑戰如何應對。

  直面「陣痛」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業者都在中國市場有過關店或調整的經歷。比如沃爾瑪一度在部分區域關店,並減緩了在中國市場的開店速度。直面「陣痛」是所有外資零售商必須面對的。

  已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家樂福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唐嘉年坦承,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雖然很激烈,挑戰不少,比如各類成本很高,不少本土業者也崛起了,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我們還是堅定在中國市場發展,因為中國市場是全球零售企業的實驗室,可以做出好的商業樣本,給全球其他市場做參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透露,麥德龍在上海一度試水開設3家便利店,但是在2017年卻關閉了。對此,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表示:「過去的確試水過新業態,但是發現效果不佳,我們認為如果不能做好,不如關閉,把更多資源放在食品經營方面。」

  更令人關注的是,在易買得、樂天瑪特逐步撤離中國市場後,近期又有市場傳言指,麥德龍正在接觸商家,洽談有關出售中國業務事宜。康德表示:「麥德龍在過去的2年中,中國區業績非常好,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出售中國業務,未來我們要在中國市場加大發展,我們要成為一個更好的食品供應商,更好地為中國的消費者服務。目前來看,中國餐飲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的責任是作為業務合作夥伴、業務的支持者、業務的發展者來幫助他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大會上指出:「我們過去談的最多的話題是無人店、消費升級、站隊,此外還有在業態創新方面引起行業關注的一些創新企業、模式和挑戰。但無論市場變化如何或挑戰有多大,如何回歸商業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加碼數位化和本土化

  既然看到挑戰,那麼如何應對成為這些巨頭必須思考的。在大會現場,各大外資巨頭皆表示,更多地與本土業者合作,並加碼數位化進行客源導流,增加營收是策略。

  「相對而言,中國市場的數位化變革很快,我們已經與騰訊等達成了線上線下合作,包括大數據、微信支付、刷臉支付、小程序,總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唐嘉年表示,未來,家樂福還要繼續在中國市場發展新業態,包括其便利店項目以及試水家樂福要做社區生活中心等,打造生活型商業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流量產品的實踐上,通過支付完成頁的流量產品,家樂福優惠券累計領取次數超過1000萬,領取率超過30%,核銷率高達6%。而在家樂福自身的支付完成頁,則可通過社交立減金玩法,讓用戶主動向好友分享,實現社交的裂變。家樂福數據顯示,社交立減金的主動分享者核銷率高達32%,被分享觸達者的核銷率也達到18%。

  沃爾瑪中國總裁及執行長陳文淵表示:「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超過20年,沃爾瑪全球的同事近期都來中國市場巡店。這幾年,沃爾瑪放手讓更多的市場做本土化,中國對於沃爾瑪而言一直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中國的消費者是全球數位化程度最高的客戶群。所以我們更多的要做線上和線下的高度融合,當然也會嘗試新業態,比如開設緊湊型門店,還設置了雲倉,與京東的合作也加大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是趨勢,所以我們做了大量數位化的投入。」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獲悉,沃爾瑪在推出「掃瑪購」小程序後,成熟門店掃碼購滲透率達30%,單店人力成本節約超過100萬,排隊時間節省超過60%,用戶平均每月復購2次。另外,基於人臉識別的智能收銀,在離峰時段節省了40%人力成本,自助刷臉15秒即可完成支付。

  而宜家零售中國總裁Anna Maria Pawlak Kuliga透露,宜家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開店速度不快,新增門店為個位數字,但客流量卻同比增加了9%,原因是與微信的合作使其客流大幅增加。「未來我們會在中國市場加大轉型,包括與電商的O2O合作,關注更多渠道的發展,與消費者一起打造定製化家具等,增加體驗感,增加客源和銷售業績。」

本文轉載來自: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沃爾瑪、家樂福、樂購在華擴張放緩 外資零售格局悄然生變
    根據聯商網提供的 「2012年主要外資超市在華門店數量對比」顯示,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三巨頭2012年在華開店數量都不及去年,並均出現了關店現象。相比之下,作為大陸零售業後來者的臺資零售企業大潤發憑藉34家的開店業績成為2012年度外資「開店王」,其在大陸門店數直追家樂福。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單店銷售上一馬當先的大潤發,此前門店數量並不多。
  • 家樂福、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外資企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國內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比如華潤萬家、家樂福、沃爾瑪等品牌。這些超市最近都面臨著「關門大吉」的局面。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有不少零售巨頭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在中國有著十年歷史的樂購,在2014年宣布將退出中國市場,並將其在中國的全部業務轉手給華潤萬家。樂購退出中國市場不過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後便有不少零售企業陸續開始傳出退出中國的消息。
  • 外資零售大敗退:中國企業為何能打敗麥德龍、家樂福等四大巨頭?
    好文5836字 | 10分鐘閱讀麥德龍賣身物美是繼蘇寧收購家樂福、華潤買下樂購後,又一次上演的中國本土公司收購外資零售企業大戲。如今,四大國際零售巨頭只剩下沃爾瑪仍然在中國市場苦苦支撐。反觀中國,現代零售渠道晚至1995年前後才出現。95年北京第一家家樂福,96年深圳第一家沃爾瑪,自此以後外資的倉儲賣場、大賣場、標超、便利店一下子全進來。但是,我們也看到在2003年,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就已經出現了。
  • 外資大潰逃,中國的市場怎麼了?家樂福賣身48億,沃爾瑪頻繁關店
    但是最近的幾大外資紛紛開始了自己的「拋售」確實是讓人們看到了零售業的大危機。眾所周知的是這幾年全球的零售行業都在陷入冰凍期,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在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就在不斷的零售業面臨著虧損、倒閉的危機時,已經開始有不少外資企業「逃離」中國市場了,在前有沃爾瑪關閉門店,後有家樂福「賣身」活命之後,中國的各大零售業也紛紛開始蠢蠢欲動。
  • 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名字聽著很耳熟
    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的外資企業都看中了中國廣大的市場和低廉的勞動力紛紛在中國駐紮下來並且都獲取了不菲回報。這一些產業主要是勞動指向型或者原料指向型工廠主要是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來搶佔商機。
  • 正式退出中國!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巨頭「扛不住了」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外資巨頭眼中的香饃饃,以零售行業為例,從九十年開始,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樂購Tesco等等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國內布局,攻城掠地,搶佔國內的零售市場。
  • 中國超市38年簡史:如何在沃爾瑪、家樂福的壓迫下成長?
    在本世紀頭十年門店規模的快速擴張與銷售業績的持續增長後,諸如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開始觸到瓶頸,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圍剿,同時被自己的「學生們」——以永輝、物美為代表的國內超市追趕上並超越。2007年,中國連鎖超市十強榜單中,外資超市佔據半壁江山;十年之後,2017年的十強榜單中,只剩下沃爾瑪、家樂福和麥德龍。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外資超市怎麼了?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外資超市怎麼了? 英國樂購、韓國樂天瑪特、韓國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夥伴。如沃爾瑪與京東合作,樂購被華潤入股,歐尚的中國業務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夥伴大潤發全面接管。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 外資超市怎麼了?
    蘇寧易購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不到兩周,2019年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就聯合宣布,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半年內,兩家外資商超巨頭被中國公司收購。外資超市紛紛退潮,是什麼讓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 家樂福和沃爾瑪將迎來「高鑫零售」的挑戰
    家樂福和沃爾瑪將迎來其中國最強悍對手的新挑戰:臺灣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和法國歐尚(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集團合資的「高鑫零售高鑫零售去年184個門店在中國實現營收562億元,領先沃爾瑪(328個門店,487億)和家樂福(182個門店,420億)。  成功原因:  1.賣場分布側重東部,尤其是上海;  2.價格最低,可選擇商品數量最多。
  • 家樂福等外資企業拐點來臨 「本土化」代替「標準化」
    外資零售巨頭這幾天很熱鬧。   進入中國二十年,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開起了便利店,消息被家樂福人士證實「這幾天就會開業」,跟著一大波報導鋪天蓋地,說家樂福借便利店業態抗擊大賣場低毛利。
  • 分析:沃爾瑪和家樂福 截然不同的中國市場戰略
    在迅速發展的中國零售業,外資的進入頗為醒目。圍繞中國這個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各外資公司紛紛拓展規模優勢,銷售滿足當地需求的商品,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競爭最為激烈的零售市場。而且分析一下各外資公司的戰略,就會發現其中有著微妙的差異。
  • 外資超市大敗局:三大巨頭市場份額腰斬,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
    01正面搏鬥家樂福能順利進入中國,離不開一項政策。1992年,國務院發布允許外資企業以合資的方式進入特定區域的零售業批覆,起初僅限服裝和百貨等領域,1995年拓展到食品和連鎖經營業。 外資超市來源地、品牌名稱及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間家樂福在北京站穩腳跟後,迅速在各大一二線城市鋪展開來,來自美國的沃爾瑪和荷蘭的萬客隆緊隨其後,分別選擇了深圳和廣州作為降落地。
  • 盛極而衰的零售黑馬人人樂,曾戰勝沃爾瑪家樂福,卻輸給了自己
    文 | 愛合夥據相關媒體報導,德國最大的零售巨頭麥德龍正在以招標的方式出售中國的業務;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的美國電商巨無霸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只保留部分跨境貿易的業務,如此一來,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清晰。
  • 家樂福沃爾瑪不能賣煙了?
    本報濟南3月24日訊 根據3月7日開始實施的新《菸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外資商業企業不得從事菸草批發或零售業務。但今天記者在省城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超市看到,一些超市仍在銷售各種菸草。對此,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表示,他們還未接到有關撤櫃通知。
  •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三大零售巨頭齊聚蘇州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三大零售巨頭齊聚蘇州  繼家樂福體育中心店之後,最近,規劃於高新區長江路、馬運路交匯處的麥德龍成功舉行了店址土地掛牌交易,並計劃今年底正式營業。緊接著,沃爾瑪崑山店破土動工―――市貿易局近日透露,在地級市中,蘇州已經成為了率先聚齊全球零售三巨頭的「全國第一家」!
  • 家樂福敗退中國,沃爾瑪會不會是下一個?雷軍最推崇的公司要來了
    【野火財經】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外,蘇寧易購用48億元買下家樂福中國80%股權,實現控股並表。家樂福選擇退出中國,與近年經營步履維艱有關。近年來線下零售業態受到網際網路衝擊,家樂福中國雖然積極應對,但仍帶來了階段性經營虧損。
  • 否認離開中國?4年關閉74家門店,家樂福已離開,沃爾瑪還在堅持
    事實上,如今除了服裝市場外,我國零售行業也經歷「巨變」。很多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撐不下去」了,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我國零售行業「大變動」在曾經一段時間中,我國的零售行業,都被外資品牌「承包」了。那段時間中,我國各地區都有著,外資零售巨頭的身影。
  • 沃爾瑪vs家樂福:羊與的狼的競爭
    隨著中國零售業向外資的逐步開放,兩大巨頭的競爭也必將進入個短兵相接的階段。在「實戰」之前,分析一下他們在中國市場進行的精心布局與「路演」,可以給正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零售業很多啟發。請看本期「沃爾瑪、家樂福中國市場競爭案例」。
  • 強大的中國,正在告別外資的家樂福
    這新的十年裡,中國會出現多少奇蹟,現在我們還不好說,但我們祈願我們的國家,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大放異彩。我們注意到,在過去的十年裡,一些外資企業因不適應中國的市場和發展,已經逐步離場,而中國的企業也正在後來居上。就在國慶節前的幾天,最早進入中國的法國超市家樂福,也步入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尾聲,將80%股權賣給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