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直接促進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增長。如今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還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而未來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上漲之際,也吸引了很多外資品牌的注意,它們紛紛進駐到中國市場中,想要搶佔我國消費市場,從中分一杯羹。尤其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大量外資開始湧入到我國市場中。
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很多外資在我國「紮根」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時間,不少我國熟知的品牌,其實很有可能是外資品牌,甚至還有人一直以為它們是國貨。這些外資品牌,在我國幾十年,每年都能賺走不少錢。
但並不是所有外資品牌,在我國都過的非常「舒坦」的。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我國本土品牌的崛起,我國各大行業的競爭壓力也隨之變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不少外資品牌也「撐不住」,最後選擇離開中國市場了。尤其是很多外資服裝品牌,近年都逐步退出中國市場了。事實上,如今除了服裝市場外,我國零售行業也經歷「巨變」。很多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撐不下去」了,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我國零售行業「大變動」
在曾經一段時間中,我國的零售行業,都被外資品牌「承包」了。那段時間中,我國各地區都有著,外資零售巨頭的身影。
不過如今,一個接一個的國際零售巨頭,縮減在華規模,甚至是離開中國市場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國際零售巨頭「敗走」中國呢?難道真的是,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還是被我國本土品牌,「趕走」的呢?
可以說我國零售行業,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同行」,而是電商。在受到電商的衝擊下,我國零售行業的業績,開始逐漸下滑。2010年左右時,我國不少零售「巨頭」都開始受到電商,所帶來的影響。
那段時間中,我國電商行業大火,零售行業卻遭遇了寒冬。不少在中國的國際零售巨頭,也在「節衣縮食」的過日子。在苦苦支撐後,國際零售巨頭,也選擇離開中國市場了。
沃爾瑪回應「無出售計劃」
上面說到一些國際零售巨頭,近年來紛紛縮減了在華投資規模,以及門店數量,用來節約成本。其中也包括,全球最為著名的零售巨頭沃爾瑪。
光是在2019年時,沃爾瑪就關閉了在中國的十幾家店鋪。這不在近日,又有消息傳出,沃爾瑪打算出售中國大賣場業務部分股權的消息,甚至表示沃爾瑪已經和一些企業,開始洽談了。
根據數據顯示,光是在今年沃爾瑪已經關閉了6家門店,而在2016年至2019年4年期間,沃爾瑪關閉了74家門店。截止到2019年,沃爾瑪在我國共有440多家門店。
不難看出,近年來沃爾瑪在中國,過的並不「舒坦」。就算沃爾瑪要離開,很多人也表示「不意外」。但對於上述傳出的消息,沃爾瑪卻表示:不對外界流言做評價,也無任何出售中國業務的計劃。
從這個回應中,不難看出沃爾瑪還打算,繼續待在中國市場中。不過對於沃爾瑪來說,如何挽回自己在華業務下滑的局面,才是當務之急。不然未來,離開中國市場,或是「遲早」的事情。
相比於其它在華的零售巨頭,沃爾瑪的表現,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不少我們曾經熟知的零售巨頭,已經徹底離開我國市場了。
家樂福
對於很多人來說,家樂福就是以前的回憶。曾經家樂福遍布我國,但之後家樂福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困難」,業務也不斷的縮小。在2017年時,就不斷傳出家樂福要「賣身」的傳聞。
而到了2019年後,蘇寧易購正式接手了家樂福,以4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家樂福在中國80%的股權。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市場多年的法國零售巨頭,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2019年徹底離開,24年的時間家樂福在中國經歷了很多,也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而同樣在中國待了20多年的沃爾瑪,雖然日子也「不好過」,但其依舊繼續待在中國市場。
麥德龍
麥德龍的銷售模式,相比於傳統的超市有著很多獨特之處。不過最後麥德龍還是「放棄」了中國市場,將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轉讓了出去,之後其也關閉了,在中國的多家門店。
麥德龍屬於比較「佛系」的一類,曾經在其它零售巨頭業績下滑之際,麥德龍的營收卻在增長,但之後「急轉」之下,麥德龍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問題,導致營收大幅下滑,無奈之下麥德龍也選擇了退出。
TESCO(樂購)
TESCO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商,已經百年歷史了。TESCO進入到中國市場比較晚,來到我國時,我國市場份額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這導致TESCO在中國的多年時間中,經營情況並不可觀。如今又一「巨頭」TESCO,也敗走我國了。
在2019年初時,TESCO還公布了裁員計劃,預計裁員9000人並關閉90家門店。並且在2020年2月份時,TESCO將自己在中國的產業,以25億元左右的價格,出售給了華潤集團。英國的百年零售巨頭,就這樣「敗走」中國了。
大家覺得,這些國際零售巨頭,來到中國後卻「撐不下去」,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它們在其它國家,「活的」不是很好嗎?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沃爾瑪回應「出售中國大賣場」傳聞:不對流言做評論,無任何出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