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嬰兒進行撫觸,將有利於他們自身的生長發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
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嬰兒出生後,寶爸寶媽們看著娃可愛的模樣就會忍不住上前摸摸、親親,尤其近幾年,嬰兒撫觸很是流行,傳聞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益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真是如此嗎?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提高孩子免疫力
據國內外專家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給嬰兒進行撫觸,將有利於他們自身的生長發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
這是因為在撫觸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寶寶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排洩物順暢排出,還能夠增加免疫細胞的發育,增加對外部刺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獲得安全感
在撫觸的過程中,是一種嬰兒與父母間的交流活動,從而讓寶寶獲得了安全感,對爸爸媽媽更加信任。
3、促進睡眠
據研究發現,撫觸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後葉催產素(一種荷爾蒙能夠緩解疼痛和使人平靜),讓嬰兒緩解不安的情緒,從而促進睡眠。
綜上所述,家長給寶寶進行撫觸多多,但需要注意嬰兒身體不是每個部位都適合撫觸的。
1、兩摸
a、手部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孩子今後智力的發育與手部有很大的關係。
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手部分布著很多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元,佔據著大腦神經的大部分面積,有研究發現,寶寶每活動下手部,腦部的血流量就能夠增加約30%。
寶寶從小就會用自己的小手去觸碰或抓握一些物品,來感知這個世界。
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觸摸寶寶手部的方式,來刺激神經末梢的發育,從而促進大腦發育。
b、腳部
人體的腳部可以稱得上為第二個「心臟」,因為據統計發現,它的上面擁有72個反射區、66個重要穴位及6條經絡,與人體的各個器髒間都存在著聯繫。
因此,家長可以通過撫觸按摩寶寶的腳部,來刺激穴位和反射區,從而促進大腦的健康發育。
2、三不碰
a、囟門
新生兒的頭骨由骨頭組合在一起,彼此間會存在著一定骨間隙,前面頭頂、額頭中間和後腦勺都存在骨縫。
而滷門指的就是寶寶頭部存在的骨縫,在醫學上可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後滷門在出生後2~3個月時,就會閉合,而前滷門早則8~9個月,晚則1歲半~2歲。
由於滷門非常柔軟且脆弱,家長不要隨意去進行觸碰,很可能會對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b、臉蛋
寶寶的小臉蛋都是圓嘟嘟的,看起來很是可愛,讓人忍不住想要是摸一摸和親一親。
可由於寶寶的抵抗力較差,而成人身上會攜帶一些病菌,很可能會讓娃遭受病菌的侵害,再加上他們的臉蛋部位有著還尚未發育完善的腮腺和腮腺管,如果家長經常觸摸,很可能會導致嬰兒愛流口水,損傷口腔黏膜。
c、胸部
在一些地方,民間的老人會給剛出生的寶寶擠擠胸部,覺得這樣才能讓娃生長發育得更好,但其實這樣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成人擠壓寶寶的胸部,只會造成嬰兒胸部周圍的軟組織損傷,甚至是發炎,沒有任何的好處。
1、固定時間
寶媽可以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給寶寶進行撫觸按摩,這樣將有利於娃的習慣形成。注意選擇的時間不要在他們過飽或過餓的時間點,最好能夠在吃完奶30分鐘後再開始。
2、準備好物品
家長在準備給寶寶進行撫觸時,要事先準備好更換的衣物、毛巾、潤膚油、尿不溼等,選擇一個安靜舒適、潔淨的位置,放一首柔和的音樂,再開始給娃撫觸。
3、調整合適的室溫
因為給寶寶進行撫觸時,需將他們的衣物脫掉,這就需要將室溫控制在25度左右,避免讓娃受涼感冒,且每次撫觸的時間可以控制在15分鐘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