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無法體會,孩子被關室內的恐懼,可能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2020-12-25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父母外出又不方便帶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常常將年幼的孩子關在家裡,看似沒有什麼大礙,其實已經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了隱患,弄不好還可能會發生大事。幸運的孩子可能化險為夷,不幸的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最近發生在自貢市富川縣的驚險一幕,再次給家長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一、害怕媽媽不要她了,孩子爬出窗門喊人開門,吊在窗欄上命懸一線

那天,媽媽歐女士出門取快遞,將五歲女兒關在家裡,看到媽媽很久沒回來,孩子著急了,想找媽媽,又打不開防盜門,於是就爬到了6樓窗外,想喊人幫她開門,結果吊在窗欄上,情況萬分危急,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6樓。

好心的小區鄰居,自發在樓下扯起一塊大布,以防孩子突然墜落。

歐女士本想帶著5歲的大女兒一起去,但孩子想在家裡照看妹妹。歐女士要求女兒不準翻窗戶,得到女兒肯定回答後,就鎖門離開了。半小時左右看到警車、救護車呼叫,預感可能家裡出事了,趕緊朝家跑。到了樓下一打聽,果然不好,趕緊迅速往樓上跑。

萬幸的是,歐女士到家,女兒已被一個裝空調的小夥子救下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鄰家安裝空調的小夥子,在好心人幫助下,通過五樓窗臺攀爬上六樓,救下了孩子,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好險啊!

事後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要爬窗子,孩子說,看到媽媽很長時間不回來,以為媽媽不要她了,著急要去找媽媽,門打不開,只好爬出窗外喊人開門。媽媽嚇壞了,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一個人呆在家裡,趕緊請人裝窗臺的護欄。

救人的小夥子是自貢富順縣海爾公司的空調服務工程師,名叫胡云川,今年30歲。小夥子不懼危險的救人善舉,受到了社會的讚譽,海爾公司授予他「人單合一見義勇為獎」,獎勵胡云川價值60萬元的房產一套。

孩子的世界,家長不一定能懂。孩子很小的時候,對危險的認知能力是簡單而膚淺的,很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本案例中孩子只有5歲,媽媽出去半小時未歸,孩子就以為媽媽不要她了,被拋棄感引發的恐懼和害怕,驅動孩子要去找媽媽,當門打不開的時候,對媽媽的承諾早已拋到腦後,爬出了窗外,幸虧遇到了見義勇為的小夥子胡云川。

二、密室恐懼症,源於12年前被關在房間的那一幕,回想起來仍然全身顫抖

孩子很小的時候,只有初級思考的認知水平,沒有邏輯思維,只能根據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片面的膚淺的,進而形成錯誤的經驗,並用來指導以後的成長過程,這是家長最需要引起重視的地方。

去年遇到一個患有密室恐懼的孩子,雖然這個孩子已經17歲,但是只要讓他呆在密閉的房間裡,或在電梯裡,馬上出現窒息、肢體僵硬、全身出汗、心慌等恐懼反應,在開放的空間則完全正常。

根據我多年的心理治療工作經驗,在催眠狀態下對這個孩子進行時間回溯。原來,這個孩子五歲時的一個晚上,家長出去辦事,看孩子當時在玩遊戲,玩得很專注,就沒有驚動孩子,鎖好門窗就出現了。孩子當時沒覺察,等到半夜裡發現爸媽不在家,嚇壞了,門打不開,窗子扒不開,哭天叫地不應,然後哭累了,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父母看孩子沒有什麼異常,也沒有當回事。

12年後這個孩子,有一次獨自呆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想出去,門鎖卡住了,一時未能打開,沉澱在心靈深處的恐懼記憶被重新喚醒,密室恐懼發作了。此後只要呆在密閉的房間裡,或在電梯上,這個孩子都會出現強烈的恐懼反應。

在催眠狀態下,我將這個孩子導入到五歲時的恐懼情境中,孩子立即出現身體僵硬,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產生要逃脫恐懼情境的衝動,我握住孩子的手,讓他表達當時的感受,他出現了情緒爆發,哭喊,叫喚,身體不斷地發抖,情緒高峰期過去,漸漸平息下來,身體開始感受到溫暖,肢體開始柔軟,不那麼害怕了。

休息了一陣,我讓他又重複了兩遍,這個孩子的密室恐懼反應越來越輕了,心理治療結束時,孩子問哪裡有電梯,說現在提到電梯已不害怕了,他想去試試,試了一下,有點不自在,但是已經不再恐懼了。此後又治療了兩次,這個孩子的密室恐懼症消失了。

恐懼症很常見,往往表現為對特定的人物、事物和情境的過度害怕,並出現相應的軀體緊張症狀,如心慌、氣促、肢體僵硬、出汗等,脫離恐懼對象,患者的恐懼反應很快消失。

通過仔細回溯,往往可以發現患者在過往的經歷中,有過類似的恐懼記憶痕跡,這些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淡忘。在後來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刺激情境,沉澱在記憶深處的恐懼反應可能會再次被喚醒,然後迅速泛化,出現典型的恐懼症表現。

三、被獨自關在家裡,成人無法體會孩子的恐懼和害怕,孩子可能要用一生為安全感買單

孩子從母體分娩出來後,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生存依賴。特別是年齡較小、客體關係沒有發展起來的孩子,離開父母,將他獨自關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孩子心裡是極度害怕,甚至是崩潰的,往往會被父母拋棄的恐懼感。

我們的家長,往往習慣於用自己的成人經驗,去看待孩子的感受,他們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認為將孩子關在家裡是安全的,靠譜的,其實已經錯得很遠。

年幼的孩子對黑暗、空曠無人、密閉無助的空間,是非常恐懼和害怕的,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是人類幾千年歷史經驗的傳承。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感受到環境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都會產生明顯的恐懼反應。

這種威脅不一定是實質性的,即使環境很安全,只要孩子的心理上感受到威脅,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當時的恐懼情境、軀體反應、恐懼情緒,會在大腦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可以覺察的或不知不覺的影響,尤其是心理安全感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巨大。

那麼,一個人安全感不足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表現呢?對照以下表現,你中了幾條?1、在陌生的環境中感覺不踏實、不自在,產生迴避性行為反應。2、出門要反覆確認門窗、水電、煤氣、空調有無關好,一遍遍核對生怕出錯。3、抱著東西睡覺才踏實,睡眠很淺,時刻保持警覺,稍有點動靜就被驚醒4、難以建立深度的親密關係,一旦分離就會產生強烈的被拋棄感;5、 經常擔心會受到傷害,過度敏感多疑,將自己搞得很緊張,焦慮水平很高。6、內心渴望被接納和愛,卻又害怕接受親密關係,生活中充斥著矛盾和衝突;7、抱持託付心態,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將希望和安全寄托在另一半身上;8、總覺得不受歡迎,處處小心翼翼,看人臉色行事,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很累很累。9、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喜歡用暴食、購物等不當方式來緩解情緒。10、經常用臆想代替現實,自卑感很深,還沒嘗試就認為自己不行,錯失很多機會。11、不能合理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經常違心地答應別人,害怕拒絕會破壞和失去關係。12、被人批評、否定和拒絕時,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持續較長時間才能恢復。

安全感不足的人生,往往走不出焦慮、恐懼的心理陰霾,走到哪裡都會感到不踏實,不知不覺地對周圍的人或環境產生過度警惕,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

一個人總覺得活在一個不夠安全的環境裡,他們還能全身心地專注於工作、學習和自在地生活嗎?面對陌生的人,身處陌生的環境,安全感差的人,不僅無法保持高質量的工作效率,長期的焦慮緊張狀態,對健康、人際、情感、事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寄語年輕家長

在孩子很少的時候,儘量不要將孩子獨自一人關在家裡,如果孩子必須留在家裡,應請人陪伴照看孩子。年幼的孩子被獨自關在家裡,其內心的恐懼和害怕是成人所無法體會的。這種恐懼害怕的體驗形成以後,如果後來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幹預,會對孩子後來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時過境遷,這種影響可能是孩子能夠意識得到的,也可能是孩子意識不到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水平。

同樣,孩子出生以後,在可能的情況下,父母應該親自撫養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儘量不要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友撫養,寄養、抱養、隔代撫養,容易使孩子產生不安全的、被拋棄的心理錯覺。如果迫不得已,也要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繫。缺失心理安全感、自我價值感、認同感的孩子,往往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求早年未曾得到滿足的心理需要!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圖作者所有,謹此致謝,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有溫度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分裂症診治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30年。歡迎留言、點讚,記得關注@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每天收閱最新文章!

相關焦點

  • 孩子常被父母獨自被關在室內,可能要用一生為心理安全感買單
    那天,媽媽歐女士出門取快遞,將五歲女兒關在家裡,看到媽媽很久沒回來,孩子著急了,想找媽媽,又打不開防盜門,於是就爬到了6樓窗外,想喊人幫她開門,結果吊在窗欄上,情況萬分危急,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6樓。三、被獨自關在家裡,成人無法體會孩子的恐懼和害怕,孩子可能要用一生為安全感買單孩子從母體分娩出來後,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生存依賴。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文|淘媽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會對陌生人產生抗拒,難以相信別人,還有的人敏感多疑,不願對新鮮事物探索嘗試,還有的人焦慮易怒,類似的性格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實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到安全感的缺失,那麼我們是在何時何地把安全感丟失了呢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寶藏,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讓他在成長 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盡的寶藏,請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童年。這種安全感是否在童年被滿足將決定孩子一生關於幸福的潛意識走向,將為他今後人格的開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1、請一定不要當著他的面和你的伴侶吵鬧。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個「受害者思維」的母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安全感」這個詞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往往提及它的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就像意識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通常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母親的內在體系基本決定了孩子一生如果人生的某一方面出現意外,人的內在穩定系統會被破壞,而且這種破壞極有可能波及到此人方方面面的生活。老太太曾經作為知青,一定遭受過很多不為人知的傷害,所以她恐懼外界的一切。而她的女兒長期受母親不安情緒的影響,也形成了這種情感類型。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說過:「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兩種感覺: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表現在心理層面就是安全感。「孩子愛咬指甲,粘人?>三、孩子睡覺需要父母陪著有的孩子每次睡覺都需要爸爸或者媽媽陪著,不陪著就不睡覺。
  •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找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等,都讓人感受到媽媽的安全性不足,導致她的行為也傳達給了孩子,孩子行為的背後,比如攻擊性很強、愛打人、外表看似霸道的娃,內心卻很脆弱,這何嘗不是孩子內心安全感不足的體現。最近在看《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 孩子太依賴父母,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前兆,家長要早了解
    很多教育專家都曾提到過,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極為重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嬰兒的降生本就帶有被動性,因為這不是嬰兒主動選擇的,這就決定了「不安感」源自天生,需要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 一生尋找興趣,尋找一生興趣
    如果淺嘗輒止,是無法判斷方向,也無法體會其中樂趣的。這個道理似乎說出來感覺也很簡單嘛,但是,反思我們自己學習過程、我們雞娃過程中,是不是經常忘掉了這道理?甚至再簡單點說,我們炒房、炒股的過程中,也經常把這理兒拋到九霄雲外去,大家心裡都有數。「你們要問問自己,究竟更喜歡數學還是更喜歡物理?」楊振寧這麼問臺下的物理系大一新生,他說:「這兩科對於你們來說可能都是有興趣的。
  • 安全感是孩子信任世界的基礎,歸屬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小孩出生後,地基便開始「建築」,在這裡,生命的地基便是人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一種人在社會生活中感到安心不害怕的感覺,當環境中可能出現對身體或者心理有危險甚至潛在危險的情況時,安全感能夠使人預感到出現的環境變動,人在其中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 我們做的很多「好」事情可能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們都問過不少這樣的問題: 孩子一哭我沒抱,會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睡眠調整會不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特別黏我,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地方在談安全感時都非常學術,讓人聽了也搞不懂該怎麼做,反而會增加人的焦慮感。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遭遇什麼?一生卡在「彎路」上
    文|秘籍君都說家是孩子的避風港,如今,大多數家長都忙著在「家」裡避風,唯獨沒人願意給孩子當「港灣」,導致孩子對現實世界非常缺乏安全感。而一旦孩子對父母沒了底氣,出門在外就難免有不當之處,甚至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和人生道路。
  • 孩子的說明書丨父母給子女最好的童年禮物:安全感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讓他在成長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盡的寶藏,請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童年。這種安全感是否在童年被滿足,將決定著孩子一生關於幸福的潛意識趨向,將為他今後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請一定不要當著他的面和你的伴侶吵鬧,請千萬不要問他,如果我跟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想跟誰過?
  • 陳喬恩坦言40歲未婚的秘密:從小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01 缺愛的孩子,長大對愛情也缺乏安全感在人生選擇題的芳華階段,陳喬恩被問及:「如果你出生在重男輕女的樊勝美式家庭,能接受嗎?」她微微一笑,坦然說:「我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啊。」她的內心始終缺少安全感,跟人相處時會下意識地保持距離,這也是在很多人眼裡,她看似冷漠的原因。02 缺乏安全感的人,用獨立掩蓋對愛的需求知乎上有人問:小時候缺愛的人,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 《家庭心理百科》: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安全感到底在哪裡?
    如果有一本百科全書,在我們難過彷徨孤獨的時候,抑鬱苦悶無法釋放的時候,都能在上面找到相關的事例,並且得到解決的方法,這該避免多少悲劇的發生呀!首先要緩解孩子的不安全感,要弄清楚孩子情緒的源頭。其次不要動不動就責怪孩子或者懲罰孩子。然後把握孩子不安感的同時,父母對自身的不安全去的掌控也極為重要。2 成長時期成長過程中,大人們通常會輕視孩子的痛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韓國青少年正式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學業、朋友關係、家庭不和等問題。
  • 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
    導讀: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一、什麼是安全感?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專家怎麼來定義安全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可能出現的對身體和心理的危險和風險的預感。它是一種感覺,一種心理,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自由的感覺。
  • 什麼樣的孩子很難擁有幸福?那就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可是有一樣東西,可能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最終卻找不到他,哪怕是他的事業再成功,最終都無法逃脫這一切。那就是安全感。他是源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找不到值得信賴的人和幫助,甚至是失去了與危機對抗的信心,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後盾能夠支撐自己。安全感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成長,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和命運。而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則很難擁有真正的幸福。
  • 我們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恐懼」這個詞有些可怕的含義。事實上,不管你怎麼使用這個詞,它所帶來的信息似乎總是負面的。許多人會在一生中經歷恐懼。有些人的恐懼有特定的引發原因(具體的恐懼,如高度、蜘蛛),而其他的人會經歷比較抽象的恐懼,如排斥、拋棄、成功等等。
  • 《以家人之名》:父母的不當行為,會導致孩子這兩類心理恐懼
    避免以下不當行為,別再給自己的孩子留下這兩類難以磨滅的心理恐懼。「被拋棄感」不知道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真的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孩子?可能不是很多,但從我接觸的大量個案來看,有過「被拋棄感」的孩子,卻很多。它不是指「在事實上」你爸媽不要你了,而是指,在「情感上」你體驗過強烈、深刻或持久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被嫌棄、被忽視或者被分離的恐懼。
  • 毀掉孩子安全感的最快方式,就是「不回應」
    然而,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從母腹到3歲這段時間,我們曾經有過記憶,而且這些記憶,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作者羅尼擁有極為豐富的兒童和成人心理的輔導經驗,書中許多案例,都有極強的借鑑意義,被稱為「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