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省檔案館辦理業務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呂東徽
鉤沉歷史記憶,珍藏時代變遷。在很多人印象中,去檔案館查詢資料的,大多是研究學問的學者。而事實上,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湖北省檔案館來館查詢者中,查詢學歷的市民佔到了近八成。僅去年一年,學歷查詢數量已超過6000人次。
由於查詢學歷的市民太多,為方便大家查詢,以至於本來周末閉館休息的湖北省檔案館,不得不在周六加班開放。
檔案館裡尋回20年工齡
10月10日,8:40,武昌東湖之濱洪山路,初秋的太陽還未升高,湖北省檔案館裡查詢室大廳,已經有兩位市民在電腦上認真地檢索資料。而門口的櫃檯旁,則陸續有人遞上自己的身份證開始辦理業務。
「我想查下這裡有沒有我們當年的入校花名冊。」在遞上自己的身份證後,一名頭髮花白的男子站在櫃檯前一邊等候一邊跟身邊同行的夥伴小聲交談,工作人員則在電腦上快速敲打著。
記者採訪了解到,該市民姓金,今年57歲,是省政府文印中心工作人員,和他一起的是他的同事。他隨身攜帶的紙張已泛黃的畢業證書顯示,他們兩人分別於1986年和1984年通過3年學習畢業於省直機關業餘大學中文系。
「單位要統一規範人事檔案,我們這些老人因為畢業時間太早,網上查不到信息,所以需要到教育部門學歷認證。」金先生介紹,學歷認證需要當時的入校花名冊備案,問了別人說省檔案館裡有當時學校備份的相關材料,所以就請假過來查詢。
省檔案館獲得多項榮譽稱號
記者採訪的間隙,僅兩三分鐘時間,工作人員便根據金先生提供的畢業證書調出了當年的入學花名冊,並列印了一份蓋上章交給了金先生。記者發現,當年跟他一批的有11名同學,年輕的21歲,年齡大點的31歲。他說,「我們是各個單位分批學習的。所以不像現在大學生年齡都差不多。認證後我們馬上也要退休了,學歷、工齡都關係到退休工資。」
省檔案局檔案信息開發利用處副處長崔紅梅介紹,來查學歷的四五十歲人群最多。主要牽涉退休工齡、學歷認定。曾經就有一名農業局的退休職工,來檔案館查詢後,找回了「丟失」了20年的工齡。
工作人員稱,那是今年上半年的事。當事人是省內某地農業局的一位退休職工,荊州財校1966級學生,1969年畢業,已經退休快十年。因為歷史原因,1969年畢業的他1989年才拿到學校發的畢業證。這也導致他的工齡計算出了問題。其工齡從1989年開始計算,整整少了20年。退休後他才發現這一問題,自己的退休工資比和他同期退休的同事少了很多。
要重新算工齡就必須找到相關依據。檔案館工作人員經過搜索查詢,先後找到了三個相關文件。其中一份省教委、省勞動廳聯合發的文件明確說明:1966級的這批學生分配工作後,其工齡從1969年8月開始計算。老人看到這幾份文件後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激動地說:「幾年來我跑了很多地方到處找證明材料,每次總是無功而返,這次終於在省檔案館找到了。找到了依據性材料,我的工齡計算、退休待遇終於有著落了。」
非遺技師從潛江來漢查檔評職稱
在查詢者中,省內地市特意來漢到省檔案館調查資料的不在少數。記者採訪過程中,剛好碰上了潛江的李先生。
李先生今年47歲,在潛江市文化局從事非遺保護技術工作。儘管已是二三十年工齡的「老資格」,但仍然只有技師資格。「事業單位,一個高級技師的待遇可能不如有初級職稱的。」
他介紹,1991年荊州電大大專畢業的他,當年進單位時「只用看下畢業證就行,沒有認證」。後來他一直埋頭工作,沒有在意職稱評定等方面的事兒。直到前段時間,他才從其他同事那裡了解到,有職稱的和沒職稱的即使同一崗位,可能工資會差好幾級,而一級工資體現在薪水上則是幾百元。「我的工資比別人低了千把塊。」他說,「最近單位組織人事考試,報考有學歷門檻。我的情況需要辦學歷認證,百度了解到需要到學校或檔案館調取花名冊。剛好到武漢出差,在省教育廳辦完手續,又來省檔案館。離得近,很方便。」
記者採訪發現,當日從8:30開館到上午10時,已有十幾人辦理學歷查詢業務。「其實過了10點才是我們工作的高峰。」工作人員介紹。此外,記者注意到,前臺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您要查哪方面的信息?畢業學校全稱,畢業年,證書號?」工作人員反映,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電話很多,有諮詢的也有預約的。「有的信息不全要打幾次電話反覆溝通」。
學歷查詢佔八成 查自考難度最大
「感謝工作人員,將查檔複雜問題簡化,方便多了。」
「服務熱情,效率高。來自鄭州的感謝。」
「工作人員很專業,服務態度好,耐心細緻。可以稱得上模範窗口。」
……
市民表揚省檔案館
在省檔案館查詢室的櫃檯上,有一本厚厚的A5大小留言簿。記者翻開發現,裡面一句句都是查詢者滿滿的感激之情。落款有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中醫藥大學、中建三局等著名單位的,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個人。
這一句句反饋,查詢室門口右側牆上掛著的幾塊「巾幗文明崗」「巾幗示範崗」的牌匾,則是最好的證明。據了解,湖北省檔案館接待利用崗位被全國婦聯、湖北省城鎮婦女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等部門授予 「巾幗文明崗」「巾幗示範崗」等榮譽稱號。
據悉,湖北省檔案局與湖北省檔案館於1997年合併,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履行全省檔案事業行政管理和檔案保管利用兩種職能。湖北省檔案局(館)大樓總建築面積17950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7440平方米。保存有自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至今的各種檔案資料95萬卷(冊)。其中自學考試學生資料達1.5萬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形式開始出現。當初那一批學生如今已到了退休年齡。而學信網上2002年之前所有學歷暫未錄入系統,這也導致這之前的學歷需要認證則必須提供相應證明文件。檔案館剛好承擔此職能。
2015年,中組部、省委組織部要求開展幹部人事檔案專項清理工作,同時為打擊學歷造假,一些單位人事部門也開始來檔案館核實相關信息。據省檔案局信息開發利用處副處長崔紅梅介紹,查詢結果顯示99%都是真實學歷,少部分人因學校違規辦學上當受騙導致無法提供相應信息。
「一般情況下,全日制或成教學歷查詢速度很快,只需要兩三分鐘即可辦好。已經實現了數位化。而自考則相對麻煩,」省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只需刷下身份證,電腦便會自動調出個人信息。而要調取自學考試學歷認證所需要的畢業生登記表則難度相對較大。原因是當時各辦學機構資料整理得不是很好,均是紙質檔案,沒有數位化。從電腦上查詢獲取檔案編號,再到庫房從1.5萬卷資料中依靠人工找檔,大約需要1個小時。
據了解,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至今,省檔案館接待學歷查詢人數近2萬人,僅去年一年便達6000餘人次,佔總查詢人數近八成,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十位市民。大多用於退休辦社保、單位清理人事檔案、深圳等大城市入戶等。
為滿足市民需求,省檔案館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每周六上午正常開館,安排專人值班。此外,省檔案館也在加強數位化建設,對現有資料進行數位化整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