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
12月17日上午,位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長白山路的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和西海岸新區檔案館正式開館!半島全媒體記者現場參加開館儀式並進行了參觀,明亮寬闊的展館,整潔的文檔中心,先進的智慧庫房,安全智能的中控系統,無不顯示著這座檔案分館在檔案系統中的領先地位。
在專訪中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綜合檔案館分館,也是全國第一家專門存放工商企業檔案的綜合檔案館,集接收、保管、利用、展示、研究等功能於一體,服務於民,檔案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不用兩地跑,在家門口就能查到詳細的檔案資料。據悉,除在建的展覽區等設施外,工商館將於2021年1月4日全面對外開放。
●檔案豐富,查詢
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毋庸置疑,是以工商業檔案為主題的展館,那麼,具體接收哪些檔案呢?
青島市檔案館副巡視員劉旭剛告訴記者,工商館集工商檔案的接收、保管、利用以及進來以後的保存展覽及學術研究於一體。
「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制或者破產以後,檔案必須要有地方管理,比如青鋼集團是個市直企業,改制以後,6萬多卷的檔案需要到我們這裡來保存,目前也是企業中保存最全的企業。具體的門類包括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檔案,也就是管理類檔案;還有一些研究性的科研檔案;一些聲像照片檔案;還有大部分企業的會計類檔案等,有些會計檔案大約保存到30年左右。這也是我們接收檔案的過程」,劉旭剛說。
那麼,入館的檔案如何查詢利用呢?
首先,展示。
目前,館內的三層展覽區正在建設當中,建築面積為8700平方米,以「城市記憶之海」為設計理念,打造「活」起來的檔案展示、體驗空間和青島文旅新地標。劉旭剛說,根據批覆工期為31個月,「爭取在兩年內完成,2021年力爭把二樓的通史館開放,三樓的體驗館和一樓的商業館,明年年底也可能建設完成」。
通過設計效果圖,我們提前揭秘展館特色展覽:「夢回」一層主題為「青島老街裡」,仿佛置身於交錯的時空中,舊時的天后宮,當年交易繁忙的取引所,茶莊、洋行、百貨公司,人聲鼎沸,流傳百年的老字號愈久彌香,「一二一、上街裡」的童謠不由得在耳邊響起……
這層以展現青島老城區風貌演變及商業變遷為主旨,涵蓋清末到上世紀80年代各個歷史階段的代表性建築,部分建築內會開闢為展廳,展示這個時期與建築有關的檔案資料和實物;
「夢深」二層為工商通史館,以編年體的形式展示「新舊海上絲綢之路」,青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到了樞紐的作用,展覽以「舊絲路」為故事源頭,以「一帶一路」為新的展望,回溯海上絲綢之路故事,再現青島工商業的發展之路。
「夢想」三層為是工商體驗館,記憶之海跌宕起伏,工商展品隨波啟航。現代科技設計理念通過海浪的造型貫穿整場,體驗式展示小到輕工業的一針一線,大到重工業的煉鋼煉鐵,再到人民生活中的電力科技,多產業共同發展猶如多層海浪翻湧,共同構築起青島的海濱之美。
「青島的工業在全國來講是比較成體系的,所以我們建了展覽中心,大約有一萬多平方米,有工商業的通史,展示青島商業街,還有體驗館,並且我們徵集了大量的企業實物類的東西,如工具機啦、設備啦,會展示在我們的展廳裡」,劉旭剛先生說。
其次,查檔研究。
企業檔案會給企業發展、研究者研究提供大量的輔助,「比方青島的棉紡織廠是比較出名的,檔案進來以後,研究者可以來看做研究,或者編寫廠志,我們有個學術中心,叫工商檔案研究中心」。
為了方便市民查檔,600平方米的文檔查詢服務區整潔、寬闊,配有電腦文檔查詢和紙質資料閱讀區,更重要的是,實現了互聯互通,同城兩館一體化查檔服務,提供全市館藏開放檔案「現場通辦」。
「如果要查詢數位化的檔案,就不需要兩地跑了,一些沒有數位化原件,我們也可以想辦法來解決,比如你想查哪部分檔案我也可以給調出來,掃描以後再傳過去,儘量為老百姓服務,讓他們少跑腿」,劉旭剛說。
另外還有正在籌建的工商歷史學術研究中心,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將與城市歷史、工商歷史學者、愛好者等社會力量開展廣泛合作,開辦蛇龍、講座、論壇等交流活動,編輯出版學術成果,推進青島工商檔案的研究開發與利用。
●智慧庫房是亮點
大量的檔案接收進來,庫存要求比較高,8000平方米的智慧庫房是館內建設的一大亮點,庫房按照未來10年檔案存儲量建設,可保管120萬捲紙質檔案和30萬卷實物檔案,密集架長度兩萬多米。
在庫房裡,工作人員向半島全媒體記者展示了一鍵操作密集架移動,以及調檔、溼度、溫度操控面板,先進的技術給檔案以「舒適」的存放環境。
「由於我們大多存放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工商檔案,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企業檔案,當初沒有進行數位化管理,我們得先把這些檔案數位化整理,主要有5位工作人員進行消毒、商家,一卷一捲地安放,所以可能後續工作時間比較長」,劉旭剛先生說。
新館智慧化的體現,除了庫房,還有先進的中控系統,負責工商館建設工作的秦清波先生介紹說,每個館分別有22個弱電智能化子系統,並採取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實現智能化防火、防盜、防洩密。「尤其是庫房很重要,採用人臉識別系統,每次出入庫房的信息都會記錄在黑匣子裡面。溫度控制系統是把加溼、空氣消毒和殺菌整合到總控裡面,這個在全國的檔案系統裡我們是第一家來嘗試的」。
●工商館的幾個最
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和西海岸新區檔案總面積60090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上九層,其中工商館建築面積為25860平方米,屬於二星綠色檔案館。如此規模的分館在全國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呢?
劉旭剛說:「這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綜合檔案館分館,也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存放工商企業檔案的綜合檔案館,現在工商檔案的管理模式在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做得不錯,不過他們都是利用廠房進行展覽,而我們是專門為工商檔案建立的分館。第三是我們接收破產企業的檔案,也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現在加起來有30多萬卷左右,在我們省內是最高的。再一個就是我們試點接收了一些國有企業的已故職工檔案。這也是全國首個。現在國有企業的職工檔案是屬地化管理,而已故職工的檔案沒有機構接收。比如青鋼集團,大約有6000多個已故職工檔案,到最後沒有地方了,我們還是要解決困難,到我們這邊來保存。華通集團是咱們市裡面承接破產企業比較多的,已經整理出來的,有4萬多個已故職工檔案,我們在這裡做試點,慢慢接收進來」。
除了檔案館的分館建設,記者還看到了現場的「我們在記錄」圖片展,是本報與青島市檔案館聯合主辦的主題展覽,青島市檔案館喬軍副館長介紹說,圖片以青島大事件為主旨,記錄了這座城市的動人的瞬間,意義重大。「照片將以檔案的形式保存在青島檔案系統裡,市民可以通過青島檔案信息網進行查詢觀看,並且長期徵集精彩照片,大家也可以通過網站給我們提供圖片」。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