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朋友花7000元,選擇報志願機構給孩子報志願。其實,孩子高三時,孩子爸就在工作之餘開始了解如何填報志願。孩子爸曾經也是學霸,經過將近一年的看書、網絡業餘學習,基本上對報志願的事兒門清兒了,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選擇了機構,雙保險。
機構在高考前,和家長多次溝通,把孩子幾次摸底考試的分數、孩子的特長、喜好、性格、報考意向,都做了較全面的了解。
孩子考了600多分,家人都很高興。深怕有什麼閃失,前功盡棄。
分數線出來以後,孩子爸把機構給出的填報方案,和自己的進行對比,提出疑義 看法建議,真正做到既花錢,又心明眼亮。
連填報機構老師都佩服孩子爸是位負責任的老爸,最後的方案,雙方一致認為滿意才提交。
最後,孩子進入到了理想的學校,比較滿意的專業。家人覺得雖然花了點兒銀子,但和孩子的前途相比,值!
當然,值與不值,每一個人觀念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所謂對與錯。
這裡也不是鼓勵大家都去找填報志願機構。確實有些機構,抓住家長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的心理,報志願花錢,三十六拜都拜了,不差這一哆嗦,要價太高。
只想說明一點:自己懂,總比稀裡糊塗聽人家說啥就是啥,感覺好些!
個人隨感,歡迎一起交流,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