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世界:理性、科學、人文、進步的觀念,是這個世界需要重申的啟蒙。
現代社會無數文明堅守者堅守的是什麼?教育究竟在教什麼?一個國家真正繁榮強盛的基礎是什麼?這本書告訴我們,是啟蒙運動以來全世界共同持守和不斷完善的四個文明支柱,也是現代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價值:理性、科學、人文、進步。
讀完這本書,整個現代文明的脈絡與細節,將被你集約儲存;現代人頭腦中的無序和混亂被這本書理得清清楚楚,幫助你走出恐懼;我們甚至會重燃對時代的熱望:面向未來,個人、家庭、組織、族群、傳統、現代、家國、人類、生態……是能夠做到兼容與平衡的,只要我們去掌握人類已經發明的那些思維與行動工具,並致力於回應「人類待完成的工作」。
理解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後,中國的第二次改革高潮,將帶我們走向哪裡?
中國為什麼必須改革,新時代中國改革的邏輯是什麼,現狀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在黨政關係、央地關係、政商關係等方面會走向哪裡?在「反腐敗」、「脫貧攻堅」、「技術賦權」、「國企邊界」、「社會重建」等領域會如何作為,在「一帶一路」、「地緣政治」、「中美關係」、「大國外交」、「文明衝突」等方面,我們的價值觀與行動是什麼?
一本書,補齊了教育人急需的關於中國當下的政治經濟學大課。
理解時代:時代的脆弱性與反脆弱性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正同步增強。
本書作者還寫了一本書:《黑天鵝》,告訴我們時代如此脆弱、不確定和隨機;而《反脆弱》進一步告訴我們:風會吹滅蠟燭,也會使火越燒越旺——我們該如何學會利用時代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特徵,看見脆弱性的另一面,並從中獲益?
在不確定性中,教育的使命正是幫助學生馴化、主宰、徵服那些看不見、不透明甚至難以解釋的事物,怎麼辦?期待你讀完這書,去學會應用那些原則和方法。
本書對教育治理最有啟發的一句話是:解決一個真實複雜的問題,需要建立一個複雜動態的系統。然而一個複雜系統並不需要複雜的管理機制,以及錯綜複雜的政策。事實上,後者越簡單越好。
理解教育:以「教育之眼」看永恆,以「永恆之眼」看教育。
這本書可以讓你對教育的理解更加純粹、乾淨和清晰。作者李政濤,本次年會主論壇的演講嘉賓。這也是政濤教授他的一本隨筆錄,以永恆為坐標,關於教育的那些哲學靈思、價值片段與智慧火花。
摘取一段:教育是一種具有生長力的召喚和應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召喚和相互應答。人間的教育,常常聽到的是沒有應答的召喚和沒有召喚的應答,看到的是聽不到召喚或應答的焦慮和失落。
理解學習:為了增長智慧和本領的學習,成人和孩子如何學而得法?
過去幾十年,關於學習科學的研究,已經突飛猛進。然而關於學習方法的研究,還處於未普及階段。本書的價值正在於此。
學習究竟是什麼,有六個維度:
- 學精第一:怎樣刻意練習才是好的?
- 學廣第二:決定一個人批判性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取決於你擁有多少「自由技藝」,需要「功夫在詩外,深度對廣度」。
- 創造第三:創造的「腳手架」,是發散思維、借鑑能力和連接水平。
- 策略第四:學會自學,才是真正管用的學習。
- 兵器第五:「研究」才是最好的武器,研究的目標是「當前的科學理解」。
- 無為第六:最高水平的學習,如庖丁解牛般自然而然。
理解學校:理想的教育,就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這是今年出版的最好的學校創新案例書籍。美國薩米特公立學校,這所學校被美國媒體評為最優秀、最具挑戰性的高中。校長黛安娜開創了一種新型的辦學理念:注重實踐、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和反思,旨在培養所有的學生考上大學,畢業後適應社會的工作環境,並過上有經濟保障的、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他們是如何環環相扣地做到的?讀完這本書就有了答案。
理解校長:史丹福大學原校長的領導力講義。
我讀過的「領導力」書籍很多。完全站在校長角度,提煉得如此系統,貼切有力的,這是第一本。
本書圍繞「校長領導力十得」展開:
理解教師:教師如何才能主動參與學校的變革行動?
學校為什麼變而不動?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決定教育」,這才是學校教育的本質。這本書站在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深度案例為樣本,描述了阻礙學校變革的原因:教師沒有參與感。怎麼辦?如何推動教師主動參與並引發「相乘效應」,這本書有系統和細節的闡述。
理解未來:為何教育者必須作出改變?
這是一本教育人站在未來去發現的「教育的未來簡史」,包括很多有價值的內容:
- 數位化一代的九大學習特徵;
- 2038年的教育和學習;
- 現代學習者所需的八大能力;
- 教育者的十一個新角色;
這些話題,是不是對教育工作者很有吸引力?因為作者教育內外的跨界身份,所以內容既不局限,還有一種專業的深刻預見。
本書的寫作很像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學習設計,也很「未來」:各種小結、梳理,尤其是訓練,同時每一個部分附帶資源連結。
理解人生:從有限思維走向無限思維。
當你認為人生是「有限的遊戲」,就會傾向於抓住固定的成果、已有的流程、標準的答案;認為人生是「無限的遊戲」,則傾向於持續升級、邊界跨越,擁抱未知。有限與無限思維所帶來的哲學思考和實踐分野,對所有人都是重要的啟蒙;對教育人來說,更是迫在眉睫的啟示。
當教育在生態的背景下重建,倡導我們融入「無限的遊戲」,有著大道至簡的真,上善若水的善,生生不息的美。我們的一生,將活得宛如永無終點——正如教師職業的本質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