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疫情防控的前景不明、各國各城市之前交通與旅行的中斷、跨國航班與籤證政策的變化、跨國會診業務的挫折……這一條條的不利因素,都讓許多跨境醫療機構措手不及。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作為醫療的重要子賽道,跨境醫療行業經歷了種種困境、轉型與洗牌的陣痛,然而同樣迎來了高速增長的機遇。
疫情困境背後:跨境醫療需求仍舊強勁
早在2019年12月,跨境醫療行業就開始逐漸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的衝擊,這種衝擊在全球第一波疫情蔓延的一季度達到了頂峰。
首當其衝的是患者跨境就診治療因疫情受阻,不少醫院的科室因疫情原因停止接收病人,各國的出入境政策也不斷收緊,國際航班數量大大減少。
此前數家提供跨國醫療中介服務的公司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坦言,今年第一季度的業務量受到較大衝擊。
這也意味著,合法的、高質量的跨境遠程諮詢是目前國內大多數跨國醫療機構為國內客戶能提供的最佳方案之一。
然而跨國線上會診的流程也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困難。
「一般而言,線上會診需要患者、國內主治醫生及國際頂級專家的共同參與,而在當時國內爆發疫情的情況下,國內的主治醫生無法參與會診。因此,患者在拿到國際專家的二次診斷意見(second opinion)後,其前沿治療方案也很難被國內醫院接納,這當中涉及很多醫療責任的問題。」美國專業的遠程醫療機構MORE Health(愛醫傳遞)聯合創始人Dr. Robert Warren說道。
這家機構總部位於加州舊金山矽谷,戰略合作夥伴裡有許多癌症及重症領域如雷貫耳的名字,醫生資源豐富、高端,包括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 斯隆)、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UCSF), 希望之城國際醫學中心( City of Hope), 和波士頓兒童醫院(BCH) 等美國知名醫院。
「完備的遠程醫療平臺無法在一朝一夕內建設完成。尤其是在全民隔離、各行各業生產停滯的緊急情況下,一個技術完善、法律資質與流程規範的平臺極其稀缺與可貴。以MORE Health 來例,經過10年準備,我們才做到這一點。」Dr. Robert Warren解釋道。
早在今年第二季度,MORE Health就公益性地將其完善的跨境遠程醫療平臺共享給中國與世界各地的醫院與醫生,滿足疫情中患者遠程醫療的需求,支持當時資源緊缺的醫療體系正常運轉。
在此期間,MORE Health過去的積累成為了其能夠迅速成為疫情期間幾乎是最好用的跨境醫療平臺的基礎——其遠程醫療平臺已經創立接近10年,擁有各國健全的法律資質、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及世界頂級的醫療專家,並且獲美國的HIPAA、歐洲ISO標準認證。
在疫情之前,MORE Health就已經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受法律和保險雙重保障下的遠程會診和定製化診療服務。而在後續跨境醫療需求持續高漲時,MORE Health也因此迅速被歐洲、美國、南美等地的醫院所認可
「疫情讓跨境醫療行業整體加速了兩年。」MORE Health聯合創始人Dr. Robert Warren說道,他同時是美國外科醫師學會董事,胃腸道、肝臟腫瘤專家,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前腫瘤外科主任。「2020年,在經歷短暫的困境之後,我們迅速轉型,業務量與客戶數正在加速增長。」
第三季度以來,MORE Health的患者數量快速增長。通過MORE Health,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在其當地的醫院,與其主診醫生及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世界頂級專家一起溝通病情,探討治療方案。
「我們發現,MORE Health此前所做的準備,以及疫情期間我們在中國、美國、歐洲、南美等地建立的的聲譽,都能夠使我們的發展長期受益。」Dr. Robert Warren說道。
當中國疫情減緩時,MORE Health通過其線上平臺,在世界範圍內舉辦多場線上研討會,將中國的抗疫與治療的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國的專家,分享主題囊括抗疫經驗、心理諮詢、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法等方面。如在全球醫療科技盛事JP Morgan醫療大會期間舉行的AAMA全球醫療科技大會,參會嘉賓包括美國斯坦福醫學中心醫學物理研究及放射物理部 主任Lei Xing、Google Cloud全球醫療科技總監Aashma Gupta、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國際醫學中心副院長Edwin McCarthy等。
今年一月MORE Health參與的線上AI醫療科技大會
格局巨變:優勝劣汰、行業門檻抬升
不難看出,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跨境醫療行業格局巨變: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二八法則體現更明顯,落後。
正如Dr. Warren提到新冠疫情的爆發使遠程醫療的需求劇增,行業變革加速。
尤其是在基礎醫療(primary care)領域,許多不必去醫院現場的診斷(比如簡單的感冒、發燒、尿道感染等問題)正在逐步線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優秀企業得以加速增長,比如今年股價迅速上漲的Teledoc、Mwell等公司。
然而,對於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跨境醫療而言,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洗牌。一些應急能力弱,資質不夠完備的企業被迅速淘汰。
「對於跨境醫療企業來說,大部分做二診海外就醫的公司,必須儘快轉型。在新冠肺炎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中,對於會診的業務量衝擊最大的,是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企業,而法律上和安全上的準備,尤為重要。」MORE Health的創始人Dr. Robert Warren說道。
由於患者在疫情中無法遠赴海外就診,加之疫情之下跨境醫療管控的趨嚴,不少醫院為了規避潛在的風險,只願意與信任的平臺合作。在這樣的情況,許多跨境醫療企業轉型成重疾綠通服務或者健康支持(wellness support),甚至有不少企業直接退出了跨境醫療這個市場。
與此同時,黑天鵝事件將重大疾病的跨境聯合診療的要求與門檻提高了數倍。
不同於輕症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遠程醫療,行業準入門檻極高。在技術上,重大疾病的跨境會診需要一個非常專業、系統的平臺,傳輸病人完整的病例資料,包括MRI、病理、影像、血液檢測等,並由平臺為其匹配全世界最頂級的醫生。
醫療行業整體趨於專業與保守。一旦企業在重大疾病的跨境醫療領域建立口碑,獲得世界頂級醫院與醫生的認可,其法律、技術、品牌優勢將為其築起一道極寬的護城河。
之前,有一些獨立的個人醫生願意和一些公司嘗試跨境會診或者給出二次診療意見。但黑天鵝事件爆發後,這種兼職的做法將不再被醫院和醫生認可。頂級的醫院和醫生更願意由自己所在的醫院出面,和美國的醫療機構,比如MORE Health直接籤約,約定費用和醫療事故責任。在這個層面上,中國的機構幾乎沒有辦法為美國的醫生們提供醫療事故責任。
與此同時,疫情之下,美國、歐洲等地對於跨境醫療的資質審核更加嚴格,這也讓新玩家在短期內難以進入。這些資質審核包括但不限於患者是否擁有醫療事故保險、是否符合HIPAA法案要求(醫療電子交換法案)、平臺的技術資質等等。
以患者隱私保護為例,在疫情之前,許多不規範的平臺通過微信或者郵件就能夠共享病例,但這樣的做法在疫情的強監管下變得不再可行。美國HIPAA法案對於患者的電子病歷與隱私有嚴格的要求,而微信、郵件等途徑的安全性不符合HIPAA要求。出於安全隱私的責任的考慮,美國的醫生即使收到了病歷也不敢查看。
目前,MORE Health是全球最大的重症跨境醫療平臺,擁有廣泛的全球覆蓋度。
「MORE Health平臺在法律資質、技術準備、隱私安全等方面,以及我們與醫院的工作流程的銜接,都經過了10年的打磨,才獲得全世界的頂級醫院及醫生的認可。」Dr. Robert Warren表示。
MH平臺專家,從左至右:美國斯坦福醫學中心醫學物理研究及放射物理部 主任Lei Xing,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中心腫瘤外科實驗室主任、MORE Health(愛醫傳遞)聯合創始人Robert S. Warren,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國際醫學中心副院長Edwin McCarthy,美國布列根健康國際業務發展與醫療事務副院長Mark Alan Davis
技術驅動跨境醫療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跨境醫療需求的增長及醫療行業數位化的進程,技術正逐步成為跨境醫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在疫情期間,MORE Health上線的免費COVID-19症狀自測工具——這個病毒自測平臺由來自中國及美國斯坦福的頂級傳染病學家共同研發而成,患者只需訪問MORE Health的網站就可以免費使用,並且該平臺可以支持10種不同的語言。目前,MORE Health(愛醫傳遞)網站上的自測平臺每天的點擊量高達幾萬次,上線半年以來已經幫助了數百萬的患者完成了自測,幫助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據悉,MORE Health的自測平臺擁有頂級的專家,還擁有完備的醫療事故責任保險,並完全對用戶免費。通過自測平臺,患者能夠準確地獲知自己的症狀屬於新冠肺炎哪個階段,避免患者因單純的發燒、咳嗽而奔赴醫院,從而高效地幫助醫院分流患者,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並降低潛在的感染機率。
與此同時,MORE Health2020年JP Morgan 大會上,還推出AI新產品「AIMA」 為患者自動進行專家匹配。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與MORE Health過往積累的大量臨床數據與病例,AIMA可以自動為患者進行高精度的專家匹配。
據了解,在MORE Health每年都有數千例重大疾病案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臨床數據以及頂級醫生的診斷和建議。為了擁抱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趨勢,MORE Health針對不同疾病的特點,結合了文本挖掘以及專家知識創建了細分的疾病數據模板,以便更好地將高維、稀疏的臨床案例數據應用於深度學習過程。
通過AIMA,只需掃描患者病歷,AIMA即可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找到相應的專家。再根據資料庫中的出版物、最新的新藥研究、臨床試驗等,快速鎖定該疾病領域最頂級的醫生。
值得一提的是,MORE Health目前仍然在以每年上萬例案例的速度積累著新增案例,涵蓋了腫瘤、神經內科、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科、骨科、風溼、免疫疾病以及兒科等各個領域,並且案例累積的速度仍在不斷加快。「截止到目前,肺癌案例仍然是MORE Health案例資料庫中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病種,因此我們的主要研發都投入在肺癌案例之中。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擴展到其他腫瘤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Dr. Robert Warren表示。
而跨境、全球化的未來也將會給醫療領域帶來更多的合作與可能性——在疫情期間MORE Health平臺幫助過的海外醫療企業,雖然也承擔著本國的醫療負擔,在後續中國病人有重症諮詢等醫療需求時,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性黑天鵝事件中,其實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然而當我們共同努力時,總是能提供更多的力量。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將我們的力量與保險公司、醫院的力量團結起來,給予患者更多更好的就醫機會與選擇。」Dr. Robert Warren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