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郭亞麗) 「建設中國『金課』,沒有旁觀者,都是建設者。」在今天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觀問題,解決的卻是戰略大問題。課程是「立德樹人成效」這一人才培養根本標準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也是當前中國大學帶有普遍意義的短板、瓶頸和關鍵所在。
究竟什麼樣的課是「金課」?我們應該打造什麼樣的「金課」?如何打造「金課」?吳巖在此一一給出解答。
「兩性一度」,這是吳巖所提出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 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指課程內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相反,「水課」是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的課。
打造什麼樣的「金課」,吳巖提出了建設五大「金課」目標,包括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打造「金課」,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努力營造課堂教學熱烈氛圍。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推進慕課建設與應用,開展基於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抓好虛擬仿真實驗實訓項目建設,開闢「智能+教育」新途徑。要抓實兩堂社會實踐大課,一個是有溫度的國情思政金課,即「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另一個是有激情的創新創業「金課」,即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如何打造「金課」,吳巖強調要調動各方積極性,為建設中國「金課」提供五大保障,包括政策保障、組織保障、機制保障、評價保障和經費保障。建設中國「金課」,沒有旁觀者,都是建設者。「金課」建設要在文、理、工、農、醫類全面精準發力,特別要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中率先發力。要做好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建設,以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設為牽引,打造一大批國家「金課」和地方「金課」。展望未來,如果我們建設了兩萬門中國「金課」,讓「金課」異彩紛呈、多種多樣,我們就可以說有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殺手鐧,有了實現學生更好發展的金鑰匙,從而讓三個「一去不復返」變成現實。
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研究分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中國大學教學》編輯部共同主辦,主題為「以本為本 植根課程——一流本科教育與一流課程建設」,來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一線教師近13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