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圖案的口罩得到不少年輕人青睞。 見習記者 萬兵 攝
商場的空氣淨化器熱銷。 本報記者 任磊磊 攝
專家說,做好口罩清潔工作更重要
隨著霧霾天氣不斷造訪,防霧霾口罩日漸成了市民爭相購買的"呼吸必備利器".與此同時,對於口罩廠家和賣家來說,宣傳語上不加個"防PM2.5"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賣的是口罩。但這些各式各樣的口罩是否真的有那麼強大呢?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防霧霾口罩價格從一兩塊錢到三四十元不等,材質也包括了棉紗、活性炭等多種材料。而這些材料的防霧霾效果究竟如何,卻至今未見分曉。質監部門表示,防霧霾口罩還有待國家統一標準的出臺。
本報見習記者 萬兵
防霧霾口罩
標準還是空白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PM2.5口罩"共搜出2.71萬件商品。其中既有醫用口罩、工業口罩,又有包含濾層的口罩。其中以活性炭晶片和醫療用N95口罩最為常見。此外,一些宣稱具有自主開發的超微過濾技術的口罩,也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以最常見的活性炭濾層口罩為例,一款名為"PM2.5活性炭防塵口罩"的產品月成交記錄顯示共有86688件。該口罩產品在介紹中援引一篇《防霧霾:戴活性炭口罩最管用》的實驗報導,並展示英國ITS實驗室檢測報告等材料,稱自己的產品"過濾效果好".
而另一款銷量火爆的某品牌"加厚保暖秋冬防PM2.5防塵抗菌口罩"則針鋒相對,同樣援引了一篇《活性炭口罩攔截PM2.5不靠譜》的實驗結果為自己助力。該口罩產品在介紹中稱,其採用的超微過濾技術由公司自主開發,並"經過美國尼爾森機構權威檢測","可以有效過濾PM2.5空氣顆粒".
總而言之,不管是美國的檢測機構還是德國的先進技術,幾乎每款濾芯口罩都有個很牛的"靠山",卻獨獨不見國內權威部門的認證。"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防霧霾口罩的標準。"濟南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是專門的醫用口罩或者是工業口罩,國家都有相應標準,但是專門針對防霧霾的口罩標準還沒有。
記者查閱發現,以醫用口罩來說,就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分別是:GB19083-2003《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和GB19084-2003《普通脫脂紗布口罩》。標準對口罩的尺寸、層數、紗布密度乃至外包裝都有嚴格而詳細的要求。
活性炭防PM2.5
並無針對性
防霧霾口罩究竟有沒有效果,是消費者心頭上的一大疑惑。"感覺效果挺有限的,汽車尾氣啥的,都能聞得到,只能說是比一般幾塊錢的稍好點兒吧。"市民石女士花了35塊錢買了一個口罩,但感覺效果很一般。
而網上各種實驗似乎也難以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比如流傳較廣的兩個實驗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兩個結論:一個說活性炭效果最好,一個說活性炭口罩完全不靠譜。這讓本來就眼花繚亂的消費者再次墜入剪不斷理還亂的謎團中。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才擎表示,這些實驗受實驗條件、實驗方法等方面限制,結果未必可信。記者在《普通脫脂紗布口罩》標準中也發現,檢測不同的參數是否達標,都需要使用規定的量具、試驗方法,具體操作時對溫度、溼度等都有要求。而並非像流傳的實驗中那樣用簡單的儀器就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不僅如此,針對一些實驗採用碳粉或線香等代替PM2.5,張才擎也指出這樣得出的數據並不科學。比如有的商家利用生活中能找到的最小顆粒PM7-PM10碳粉進行試驗,即便口罩確實能阻擋這些顆粒,也並不能保證可以防PM2.5.
單從活性炭這種材料來看,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豔表示:"活性炭口罩可能會有一定效果,但用活性炭防PM2.5並無針對性。"王豔介紹,活性炭的確有吸附效果,但是主要是針對有味氣體而言,而PM2.5是一種顆粒。
張才擎肯定這一說法的同時也指出:"霧霾中不光有顆粒,也有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活性炭確實能吸附一些氣體,但一旦飽和就不能再繼續吸收,不能完全靠活性炭抗PM2.5."
同時,對於另外一種熱門選擇"N95口罩",張才擎也不推薦。"一是不容易買到正規產品,二是N95口罩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戴。"張才擎說,N95口罩對醫護人員來說也只有禽流感和非典時期才戴。"戴著可難受了,"張才擎表示,這類口罩戴上去呼吸難度大,"老年人、兒童、孕婦都不適合戴。"
專家》 保持口罩的清潔尤為重要
活性炭效果難以確定、N95口罩不適合普通人群長期佩戴……在國家尚未出臺防霧霾口罩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專家表示,選擇口罩的關鍵在於口罩織物的孔徑和密度。同時,保持口罩的清潔也尤為重要。
"孔徑小、織物密,相應隔絕顆粒物的效果也會好一些。"王豔表示。張才擎也建議,如果空氣品質好,佩戴普通純棉口罩就可以;而霧霾天裡,醫用一次性口罩和18層紗布口罩都可以選擇。"空氣汙染指數特別高時,長期從事戶外作業的人可以考慮N95口罩,"張才擎說,"但不建議長時間、大範圍使用。"
不光如此,張才擎指出,不少人過分關注口罩是否有防PM2.5效果,卻忽略了口罩本身的衛生。"應該天天清洗,用開水燙一燙。"張才擎提醒市民,千萬別摘下口罩就隨便扔進口袋裡。因為口袋中單位面積的細菌可能比空氣中更多、危害更大。"可以隨身帶個乾淨塑膠袋,每次摘下口罩時,讓接觸面部的一面朝裡摺疊放在塑膠袋中。"張才擎說。
除了日常防護,張才擎表示,關注口罩是否能防霧霾的同時不如先關注一下口罩的材質。"比如年輕人喜歡的卡通口罩,就不建議佩戴。"張才擎稱,這類口罩很多都是化纖材質,而且色彩鮮豔,染料本身可能就有不達標的情況。
"選擇口罩時也要注意與面部的貼合度,"張才擎說,如果口罩四周不貼合、有空隙,那霧霾一樣可以進去。同時,也要儘量從正規場合購買口罩,並注意合格標誌等。但總體上,張才擎表示市民不必對PM2.5過分緊張,稍加防護並加強日常清潔保健就可以。 見習記者 萬兵
隱形眼鏡不會受霧霾天影響
本報12月11日訊(見習記者 萬兵) 當有人在為哪種口罩防霧霾效果好而糾結時,近視的人們卻在承受沒法戴口罩的痛苦:戴框架眼鏡會呵上一鏡片的霧氣,而剛剛換上隱形眼鏡,卻又有人說霧霾天戴隱形眼鏡易感染。醫生表示,據就診情況未見兩者有必然聯繫。
市民王女士近視多年,一直都是戴框架眼鏡。由於戴口罩時,熱氣呵上來總是會給眼鏡蒙上霧氣,影響視線,因此多年來王女士一直不戴口罩。但是最近霧霾天氣多發讓王女士也考慮起口罩來,換框架為隱形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有人說霧霾天戴隱形眼鏡容易感染。"王女士很無奈。但同時,也有人表示霧霾天戴隱形眼鏡毫無壓力。"沒覺得哪兒不舒服,"戴了五六年隱形眼鏡的張雪說,即便在最近的霧霾天氣裡也沒覺得有什麼不適。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王旭表示,從臨床情況來看,戴隱形眼鏡和霧霾天氣之間並沒有必然的不相容關係。"從理論上講,霧霾天戴隱形眼鏡可能會引起一些不適。"王旭介紹,隱形眼鏡本身有透氣性,上面有微小孔隙。
"霧霾天氣空氣中的顆粒比較多,可能會堵住這些孔隙。"王旭表示,"這樣會造成眼表面缺氧,進一步引發炎症,或造成微生物滋生等。"但是王旭表示,這些也只是可能性,從最近接診的病人情況看,霧霾天前後並未出現大量隱形眼鏡佩戴者集中就醫情況。
空氣淨化器熱銷 別被宣傳忽悠了
本報12月11日訊(記者 任磊磊) 霧霾來襲,催生了空氣淨化器的熱銷,在濟南這類產品銷量成倍增長。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各種空氣淨化器數量繁多,市民購買時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缺少國家標準,讓這一產品宣傳時存在各種虛誇現象。
以前一個月賣一臺,現在一天賣三四臺
自從最近霧霾天頻頻造訪濟南開始,各大家電賣場的空氣淨化器銷售量一路飆升。從進入11月中旬起,琳琅滿目的空氣淨化器就擺在了家電市場的顯眼位置。在泉城路幾家大型商場裡,銷售的空氣淨化器多達十幾個品牌。
10日晚8點半左右,泉城路一家家電賣場即將關門,但是記者在二樓家電賣場發現,竟然仍有市民趕在商場下班前來諮詢空氣淨化器。"這邊是國產品牌,那邊還有合資品牌的,你想要什麼價位的,我可以幫您推薦一下。"在一家品牌展銷區內,一名銷售人員熱情地給顧客講解著。
這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幾天空氣淨化器都賣瘋了。"以前空氣淨化器不是主流產品,基本放在商場比較邊緣的位置,一個月也賣不了一兩臺。但是,今年空氣淨化器銷售非常好,一天就能賣出三四臺。來諮詢的市民絡繹不絕,有時候說得口乾舌燥,都沒空喝口水。"
某商場經理告訴記者,現在空氣淨化器總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六七倍,客戶群體以家庭購買為主。
價格相差四五千元,功能多亂了顧客眼
空氣淨化器熱銷,但來買產品的顧客沒幾個懂行。
來購買產品的李先生就向記者抱怨:"產品價格相差這麼大,低檔的兩千多元,高檔的六七千。功能又比較雜,有除甲醛、除PM2.5、除煙、除塵、加溼、加氧什麼樣的都有,都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在網上,淨化器的價格相差更大,甚至還有幾百元的產品。
根據價格,空氣淨化器大致可分為三個檔次:低檔產品在1000元左右,甚至在1000元以下;中檔產品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部分高檔淨化器的價格在5000元以上。
同樣是空氣淨化器,為何價格相差如此之大,這些淨化器的原理有何不同。
國內某家店廠家的姬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空氣淨化器的主流產品有兩種:一種是靜電吸附技術,一種是使用HEPA高效過濾紙。一般情況下,使用HEPA高效過濾紙的產品會同時配合使用活性炭增強淨化效果。而從事環保設備研究的高級工程師李書偉稱,目前更高端的是二氧化鈦光觸媒加濾材和分子篩技術,這種產品的除霾、除塵、除味效果更好,但價格比較昂貴。姬經理坦言,採用HEPA高效過濾紙加活性炭的淨化效果比靜電效果好。例如一臺功率相同、適用面積是20㎡的淨化器,過濾棉淨化率可達到95%以上,靜電技術達到92%.過濾棉層數越多,淨化效果越好,但更換濾芯成本高、淨化時間長一點。靜電吸附比較省事,可以省去換濾芯的麻煩,但是淨化效果比較單一。市面上還有一種結合兩種技術的複合型產品,淨化效果更好,但價格高。
廠家的宣傳 更多是噱頭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僅在安全、噪聲等方面有標準,適用面積、PM2.5淨化能力等消費者關心的功能性標準卻面臨缺失。"目前,國內空氣淨化器行業使用的都是行業標準,並沒有國家標準。和淨化器相關的空氣淨化器的適用面積大小和其對顆粒物的去除能力(即潔淨空氣量)更沒有硬指標。"正因為如此,廠家在標註品牌參數時,都是根據廠家自己的標準標註。
市面上商家宣傳的"PM2.5去除率99%"更多的是一種噱頭。不同產品去除PM2.5的能力相差很大,從20%到90%之間。市面上很少有能達到100%的除霾能力的機器。在嚴重的霧霾天氣時,由於室外空氣汙染加重,室內空氣也會受到影響,使用空氣淨化器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但能否淨化PM2.5,目前還沒有進行專門研究和相關數據。
上海檢測結果: 廠家誇大功能
近日,上海質監部門發布的一項監測結果顯示,20批次產品中僅有4批次標註了產品適用面積,同時實測值符合標稱,不少廠家有利用標準漏洞、誇大產品功效之嫌。
由於適用面積等標準存在國標、行標缺失,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的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採用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622-2012 空氣淨化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結果顯示,20批次樣品中,7批次未標稱適用面積,涉及品牌包括松下、夏普和格力等,9批次的實測值低於其標稱的適用面積。其中,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的"Philips"空氣淨化器(規格型號:AC4025,生產批號:2013.3.7/6947265403150)的實測使用面積只有其標稱值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