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近日,改編自熊頓暢銷漫畫的同名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正在熱映。漫畫家熊頓身患惡性淋巴癌,卻以自己的抗癌經歷創作出了堅強幽默的作品,在感動的同時,大眾也引發了對於腫瘤的再次關注。今天,我們邀請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化療科主任、主任醫師謝聰穎為大家解讀惡性淋巴瘤。
90後患惡性淋巴瘤 卻一直當「上火」治
不久前,來自市區的一個18歲小夥子來到附一醫腫瘤科,說自己脖子一側一直腫大,一開始以為是上火牙痛造成的,就吃消炎藥、降火藥,但是腫塊依然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大。他家人找到一個民間土秘方,說是敷草藥能消腫,但是敷了半個多月依然沒有絲毫作用。
經過檢查,他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
而這樣誤以為上火、牙痛,其實是惡性淋巴瘤的病例,在附一醫每年都會碰到幾十例。根據附一醫病案室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該院就接診了600多例惡性淋巴瘤病人,其中20歲以下的病人達14例,佔了2%~3%;35歲以下的佔了15%~20%。
手機輻射不會致癌 25歲以下人群應少拍X光
謝聰穎醫生介紹,淋巴瘤的高發群體就是中青年人群,發病因素除了病毒感染、化學致癌物接觸外,自身免疫力下降也是高危因素。
而中青年的免疫力與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如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從不運動、熬夜等。尤其是心態,她發現,一部分腫瘤病人發病前大多精神壓抑,鬱鬱寡歡;有些則是壓力太大,天天說太忙了。這樣的人,就容易引起免疫力低下,導致病毒感染。
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現代人離不開手機,那麼手機輻射以及家庭和公共場合的無線路由器,會誘發腫瘤嗎?對此,謝聰穎醫生認為,X射線屬於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會引起人體細胞離子化,引起細胞突變而致癌;而手機、無線路由器以及微波爐等則是非電離輻射,不會引起人體細胞離子化,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手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致癌性。所以她提醒25歲以下人群,尤其是兒童,應儘量少拍X光,遠離X射線。
出現無痛性淋巴腫塊 長期低熱就要引起高度重視
在電影中,女主角熊頓突然暈倒在地才被發現是得了淋巴瘤。對此,謝聰穎醫生認為,女主角的淋巴瘤應該不是早期的,而是到了晚期,已經發生了神經系統或心肺轉移才會發生昏迷。事實上,在發病早期淋巴瘤的症狀容易被人忽視而延誤了治療,因此常被稱為「最會偽裝」的癌症。
平時如何發現淋巴瘤的早期預警信號?謝聰穎醫生介紹,如果發現以下信號:出現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淋巴腫塊,長期不明原因的低熱、消瘦、多汗,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就診,因為這是淋巴瘤的首發症狀。特別是年輕人,當發現淋巴結腫大時,往往沒有往淋巴瘤這方面考慮,認為是上火了。這類患者首診科室往往是去看口腔科、五官科等。臨床上惡性淋巴瘤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者,有70%~80%在初診時被確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結核,以致延誤治療。
另外如何區別於一般的牙齦腫痛呢?如果使用抗生素後,腫塊非但沒有小下去反而增大增多的,那就不是牙齦腫痛引起的。
淋巴瘤早期通過健康體檢是可以發現的。一般醫生通過對脖子的觸診即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還可以通過頸部、腹部B超進行篩查。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