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沉浸於讀書的快樂之中。剛剛讀完艾裡克森和普爾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又開始讀紐波特的《深度工作》。閱讀之餘,很想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大家聊一聊練習和專注力。
這兩本書中有很多極具啟發性的觀點,也有價值很高的可操作性策略。其中,兩本書都同時強調了「專注」的重要性。
比如《刻意練習》中提到:「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 …… 為了在沒有導師的時候有效地練習某種技能,牢牢記住以下三個F,將是有幫助的。這三個F,其實是以F開頭的三個單詞,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糾正(Fix)。」
而《深度工作》中關於神經元的論述為「專注」提供了大腦科學的論據支持:
「專注於某一項特定技能,就會迫使某一特定大腦迴路在隔離的區域不斷地燃燒。反覆利用同一大腦迴路,就能促使少突細胞在這個迴路的神經元周圍包裹髓磷脂,從而有效地固化這種技能。因此,要想高度專注於當前任務,避免幹擾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充分隔離相關神經迴路,促進髓磷脂鞘形成的唯一途徑。」
專注怎麼那麼難
人人都說「做事要專注」,可是真實生活中,能做到專注卻是極少數的。
想像一下,一天24小時,有多少分鐘我們能夠做到極致的專注?尤其是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隨時有人找你,隨時有人需要你,隨時有一個微信消息進來,還有各種各樣的推送消息在你的電腦和手機桌面狂歡。自控力差一些就真的什麼都不用幹了。
讓人分心的東西太多了,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動力的來源。是什麼能使人專注呢?是什麼推動人們去學習和練習呢?可能是一些外在的獎勵或好處,也可能是內在的進取心或滿足感 。
外因動力總是短暫的,只有內在的動力發動起來,才會真正有行動力。而這內在的動力中,一定有因為自己的進步而帶來的喜悅。
專注不難,重點是有目標和方法
在BYU讀書期間,我不怕死地選了管風琴課。班裡的同學大部分是鋼琴表演專業,因為這是鋼琴系的必修課。還有一部分是從小在教會裡彈琴的同學。我大概是班裡起點最低的了。
在上第一節之前,老師Dr. Cook通過學校系統發來了一堆材料,要求大家第一次課之前把所有材料通讀一遍。其中有一份「有效練習策略」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
「策略」中給了一些基本的建議,比如每天都要練習,每次練習不用太長,重在堅持等等 。同時也包含了非常具體的操作辦法 。
練習要寫記錄卡,不光是記錄每天練習了什麼,練習了多久,還有很具體的練習情況。比如,練習前寫好計劃:「2:00-2:30,30分鐘,練習目標是通過10遍把《xxx》的速度從60提到75,不出錯,不停頓。」 練習後記錄:「2:00-2:40,40分鐘,12遍實現了60提到75,不出錯,不停頓。」
練習的反思要寫下來,「內聲部的獨立線條容易失去連貫性,單獨練。」 或者「腳踏板五度跳躍的時候容易找錯音,定位沒提前找。」
如果有一個地方總出錯,建議用4F的辦法。Find it (先找出問題的具體地方),Fence it in(單獨把這個地方孤立起來),Fix it(找出問題根源並解決),Fit it into context(放回到前後文中連起來)。
舉個例子:
Find it 第35小節第三拍總是停頓,
Fence it in 單獨把這個地方孤立起來,甚至把前後樂譜都擋上。
Fix it 原來是踏板和左手的配合沒有熟練,先把速度放到極致慢,反覆練習。搞清楚左手和腳的配合怎麼進行的,再慢慢恢復速度。
Fit it into context 加上第35小節的第一、二拍試試,可以了。再加上前後一小節試試,可以了。好,放回樂段中 連起來。
不要簡單的重複。練習是重複勞動,但絕不能僅僅是重複勞動。每一次的重複都要有一些變化,比如不同的音色,不同的節奏,不同的聲部配合 ,等等。
練習之前一定要分析樂譜,指法腳法全部標記清楚,聲部關係分析好,需要左手幫助右手聲部的地方劃好線條,等等。沒有自己標記的樂譜等於沒有練習。重複錯誤的練習比不練習 更槽糕。只有完美的練習才會使人進步。
一定要分段練習。分段的依據建立在樂譜分析基礎上, 千萬不要從頭到尾過曲子。
……
完美的練習才能製造完美
英文有句諺語叫「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我的老師說,不,不是所有的熟都能生巧,只有完美的練習才可以(Only 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哇,從小就被告訴「回家要努力練習」。可是,從來沒有人說回家怎麼練習啊, 更不知道什麼是完美的練習。原來,光靠努力是不夠的啊。
在結束了管風琴學習的時候,我跟Dr. Cook表達了敬意和謝意。我說: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把巴赫練下來。如果沒有這些練習策略的指導,我不可能超額完成管風琴作業。好的練習步驟和策略,加上耐心和恆心,進步真的是明顯得讓自己都開心,會迫不及待地想去練習。」
寫在最後
自我進步帶來的愉悅感一定是內在動力中很大的一個部分,而內在的動力會帶來更多的行動力和專注力,專注才有可能實現有效練習。
這個道理不光是在自我練習中有效,班級教學中、合唱排練中、生活中是不是都可以運用呢?
其實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如果不從根本上去理解和實踐它,道理終將只是道理。但是,如果你身體力行,將所謂的道理真的實踐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體會它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的。開始完美練習吧!
今日的練習、教學或者排練,你的目標和練習策略是什麼呢?你要如何實現專注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互動哦!
長按圖片,掃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