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品長期很不受待見,他的成名要靠這幾個人!

2020-12-11 我們的人間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 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放現在自然是我們家喻戶曉,被學人大加推崇的大詩人,他作品裡返璞歸真的精神和高妙的詩歌境界被今人奉為經典。但是,在他生前死後的數百年裡,他的詩歌地位一直是不上不下,不能躋身一流的詩人行列。他真正奠定了自己的詩歌地位還是到了宋朝時。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人對陶淵明的封神做出了貢獻。

一、蕭統

最早有錄推崇陶淵明的人當為南朝蕭統,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昭明太子」,他只活了31歲,英年早逝,在為數不多的著述中,他的最大成就是編纂了著名的《昭明文選》,裡面收錄了陶淵明的九篇作品,在當時陶潛尚不受重視,而時人更加推崇迤邐華美繁複的文風的文學環境裡,蕭統此舉可謂是對陶潛十分中意的行為了。不僅如此,蕭統還專門編纂了《陶淵明集》,並為之序,還為陶淵明作傳,稱得上推崇有加。察其行,觀其心,蕭統對陶淵明的人品和詩品應該非常偏愛的。

《陶淵明集序》有言——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汙隆,孰能如此乎?」

所謂「獨超眾類」、「莫與之京」云云,幾乎把陶淵明捧成了「天下第一,唯我獨尊」的高度。

《陶淵明傳》語曰——

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寥寥幾筆,淵明的志趣、學問、性情躍然紙上,不是他的真粉絲,寫不出這樣的話。

蕭統對陶淵明的熱愛應該是全面的,真摯的。他唯一對陶潛有保留的地方在於對《閒情賦》的評價,「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亡是可也。」認為陶淵明如果不寫《閒情賦》會是完美的。

對陶淵明《閒情賦》的評價歷來有爭議,此處不表。但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還是蕭統對陶淵明的衷愛。

二、李白

李白也是一位很推崇陶淵明的大詩人。

李白的詩文裡多次提及陶淵明,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酒」。陶淵明寫了很著名的組詩《飲酒》,而且當過「江州祭酒」,並且名副其實的算是一個酒中隱士,幾乎日日飲酒。這一點很合李白的意,畢竟他自己也是一位「酒中仙人」。

李白在《嘲王歷陽不肯飲酒》中寫道——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這是借陶淵明來諷刺王歷陽(歷陽縣丞)的,說他空有一副陶淵明的行頭和做派,卻不肯喝酒,那不是笑殺了淵明嗎?這裡面主要是李白式的疏狂和天真,也能看出來他對陶潛的作為的認可。陶潛不懂音樂,卻收藏了一把琴,喝酒的時候喜歡舞弄,陶淵明也栽了五株柳樹在門前,但是因為陶潛「飲酒」,這作為就顯得有意味,如果只是浪撫琴、虛載柳,空有一副陶淵明做派卻不喝酒,那就是「東施效顰」了。

李白還有一首詩,裡面有名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其實這句詩也來自於陶淵明。蕭統的《陶淵明傳》裡記錄——

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這個情節記錄了陶潛的率真、有趣。這必然是李白十分推崇的品性。因此他忍不住直接拿來寫成了詩,把陶淵明說的大白話,只改了一個字就放到詩裡去了。

陶淵明《雜詩》(白日淪西阿)有句「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描寫了一種孤獨落寞的場景,只能對著自己的影子自斟自飲。而李白有一句著名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是對陶詩的化用,所描寫的場景相似,但意境不同,李白的天真之中自有疏放灑脫,因此他把自己的孤獨化解了,有月亮,又有影子陪我飲酒,那不就是三個人了嗎?這裡面有孤獨,也有灑脫,有放達也有無奈,見仁見智。

李白對陶淵明的推崇應該也不僅限於酒,因為某種惺惺相惜往往會化作人格的卓照,李白對陶潛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獨善其身,安貧樂道的文人屬性,必然是認可的,當然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句詩顯然自況於五柳先生「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雖然他自己有極強的政治抱負,且生在了積極進取的大唐,當然是進取多一些,但是隱逸求仙,返璞歸真這些追求也包含在李白的行跡中,他是一個雖性格鮮明辨識度高但具有複雜性的詩人。而陶潛的人格實際上正是李白人格組成中一個影響單元。在寫詩上,李白是很擅長從前人那裡汲取營養的,並且化用無跡,羚羊掛角,這一點是他天賦所能。人格上同樣,他推崇的前人實際上都化身為他自身人格的一部分了。

而李白卻是一個自性的人,他推崇謝脁、推崇屈原,等等,都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鏡像,其實他更關注自身,他眼中的偶像實際上是「自我」的一部分。陶淵明也是這樣,他從根本上說,是把陶潛的某種人格、詩品拿來當成了自己的了,這是他與其他崇拜陶淵明的人最大的不同。李白詩歌中那些具有「淳樸天然、返璞歸真、不做雕飾」品質的作品,雖然受《詩經》、《古詩十九首》等影響頗深,同時也與陶淵明是脫不開關係的。

之所以陶淵明沒有在李白這位「詩壇明星」這裡被廣泛推廣,拔高身份,原因在於李白更關注自己,沒那麼熱衷於推廣別人。這一點就與陶潛的「終級推手」蘇軾有本質不同了。

三、蘇軾

蘇軾是一個樂意成就別人的人,所以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陶淵明。蘇軾以後,再有人崇拜陶淵明,已經不稀奇,也不特別了。因為,在蘇軾這位文壇大家的不斷推廣和炒作下,陶淵明終於躋身歷代文人裡一流文學家之列,此前他一直都在二三流之列,(鍾嶸《詩品》中將陶潛詩置於中品的地位),到現在,我們再說起魏晉詩人,如果把陶淵明列第二,我們大多數人恐怕也想不起第一是誰吧。

蘇軾對陶淵明推崇到什麼份上呢?用四個字概括是——「捨不得讀」。

哎呀,這作品太好了,每天只讀一首,多讀捨不得啊。

「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唯恐讀盡後,無以自遣耳。」(蘇軾《東坡題跋·書淵明羲農去我久詩》

這跟蕭統可不一樣,蕭統只不過是「餘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只是對陶詩愛不釋手,而蘇軾已經愛到了「捨不得讀」的地步,兩相比較,可見誰更熱愛。不僅如此,蕭統只是說了一句《閒情賦》白璧微瑕的話,蘇軾直接把蕭統都惱上了,你什麼水平,還敢說偶像的水準有點瑕疵?於是他連蕭統的《文選》也看不上眼了,說:「舟中讀《文選》,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齊、梁文章衰陋,而蕭統尤為卑弱,《文選》引斯可見矣。」(《東坡題跋·題文選》)

因為蘇軾自己也是一個躬身力行的人,他種過地,建過房,釀過酒,制過餚……陶淵明也是一位扛著鋤頭躬耕的人,在這一點上蘇軾對陶潛的認可就更加深入,人格上也更加親近,他評淵明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詩言:「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餘之世農,亦不能識此語之妙也。」如果不是職業農民,那就體會不到淵明詩中的妙處,這句點評,正見此理。這一點,王維就無法體會,王維雖為隱逸詩人中之翹楚,但他根本上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是不理會鄉野中的「人趣」的,有幾分佛性,而無野趣,甚至說不上有「真趣」,這是王維跟陶淵明本質的區別,所以王維的田園詩多為「羨閒趣」之作,無法真正地「歸真」(這個評價同樣見仁見智吧)。

不僅如此,王維雖然從陶淵明的隱逸詩歌裡獲得了豐富的原材料和靈感,實際上他應該是喜歡陶詩,至少是非常認可其詩歌的品質的,他還把《桃花源記》改成了詩歌《桃源行》行世。但是王對陶的人格卻不認可,他在給朋友的書信裡諷刺陶淵明不識時務,因為淵明晚年遇到了災荒,家境到了餓肚子的程度,就到鄉裡面去蹭飯吃,寫了一首詩《乞食》,這首詩雖然表達了自己蹭飯吃的慚愧,但字裡行間更多寫的是鄉民的淳樸好客,自己即席賦詩以抱情義的文人行止。但是王維卻評價——

「近有陶潛(淵明),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云『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多慚也。嘗一見督郵,安食公田數頃。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計其後之累也。」(《與魏居士書》)

說陶淵明老是去要飯,當然慚愧,因為早先不識時務,放棄了管身後路,忘大守小,這就是不計後果自己造的。這段話可謂充滿了市井世俗的觀點,看起來面目可憎。估計這也是李白瞧不上王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蘇軾卻評價道「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於陵仲子,惡其不情也。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書李簡夫詩集後》)

這才是理解陶淵明人格的說法。陶潛這點跟李白一樣,得意的時候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失意的時候憤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歸根結底是率性而為,率意而寫。不像有的人,明明想當官,捨不得功名利祿,卻總是自稱隱士,每天寫自己就是喜歡田園啊……

蘇軾說陶淵明的詩:「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這是歷來評陶詩最得度的評價之一,不僅魏晉時人沒有這種見識,蘇軾之前也沒有人說出來陶詩的真妙。

他在讀陶淵明「種豆南山下」一首詩後說:「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讀陶潛詩之寄託,為陶潛的操守折服。

蘇軾不僅自己讀陶詩,還推薦別人讀,不放過任何捧陶潛的機會。由他給弟弟的信中可見一斑——

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於吾。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我前後和其詩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並錄之,以遺後之君子,其為我志之。然吾於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淵明此語,蓋實錄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也。(蘇軾《與蘇轍書》)

蘇軾不僅說「獨好淵明之詩」,先說自己喜歡——不喜歡別的什麼詩人,就喜歡淵明,然後再評價淵明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然後用行動——和了淵明詩109篇(好巨大的一個數字),還把這些和詩結集成冊廣為發行,只為表明一個觀點——陶淵明牛逼,在我心中,他是大大的牛逼,真的,你們也細細體會一下,這麼牛逼的詩人不值得大家來一起崇拜一下嗎?不僅詩寫得牛,人品也是槓槓的,志趣也是槓槓的……

話說道這個份上,由不得你不重視啊!

作為宋代的文壇大家,蘇軾一句話頂別人千萬句,何況不厭其煩地推廣。自蘇軾起,宋人多有推崇淵明者,和淵明詩也成為一種潮流,詩壇對其評價也越來越高,陶潛從此逐漸成為了一流詩歌大家。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為啥老二不受待見
    導讀:農村老話「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為啥老二不受待見對於自己的子女,父母哪有不愛的呢?但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之中,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呢?答案是肯定有,而且還比較的多見。雖然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孩子方面就像伸開手掌一樣,總會長短不一樣,但父母卻已經習慣於此,很多時候這些行為自己根本沒有覺察到,反而認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其實對待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樣。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 這4種員工不受領導待見,但願你不在其中
    職場中,總有一些人令別人討厭,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有那麼一些瑕疵,然而,很多人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受領導待見,其實這在工作當中的一些細節就可以看出。職場當中總會有哪些受領導待見的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 農村老人說:「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是咋回事?
    農村老人愛說: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老二為什麼不受待見呢?可能是養兒防老的原因吧!在農村裡,兄弟好幾個的比比皆是,獨生子女卻是很少的。然而有些農村老人在對待自己的子女的時候,並不是一碗水來端平的,而是有親有疼的對待幾個子女。
  • 民國時期的沈從文為什麼一直不受待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其中尤其以《邊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邊城》描寫的是一個叫「茶桐」的一個小山城,《邊城》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在依山傍水的邊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著一個靠擺渡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女翠翠,他們過著勤勞而安閒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為活潑可愛的翠翠找個好婆家。掌管水碼頭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同時都愛著翠翠。
  • 陶淵明,大家只知道他不為無鬥米折腰,其實這才是歷史的經過
    我覺得他的名字一直以來就能夠帶給大家一種不染世俗的感覺,不過他的本人也確實是這樣的,對於和他有關的一個典故,我相信有一些在這方面有了解的人還是或多或少聽過一些的,但是當大家說到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時候,只能夠想到這和陶淵明是相關聯的,但是你們卻不知道這其中真正的經過又是怎麼樣的?還有就是對於這個人,他真實的形象以及它的經歷,我們也是不熟悉的。
  • 班級裡不受待見的小孩,往往有幾個特點,爸媽要及時察覺正確引導
    大家一起玩什麼遊戲的時候,看到小侄子過來,也會刻意避開他,不知不覺小侄子在班級裡就成了不受待見的小孩。班級裡不受待見的小孩一般有這幾個特點一:愛佔便宜、自私的孩子每一個小孩與別人相處的模式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小孩喜歡與其他人分享,樂於幫助別人,自然受到讚譽的時候就多,同時也更受老師和同學喜歡。
  • 為什麼中國人不受西方待見?可能是這三個原因,厲害了我的國
    通過各個渠道的媒體消息,其實我們應該能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很多西方國家的人,其實都不怎麼待見我們,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亂七八糟的言論,明明都是站不住腳的,但確實很多西方國家的人都相信的。為什麼中國人不受西方待見?
  • 提醒成年人:你不受人「待見」,可能源於這三點,要引以為戒
    想要維持一段關係,首先要判斷對方的人品。如果對方並無錯處,但你們的關係仍舊疏遠,很有可能是自身出了問題。 提醒成年人:你不受人「待見」的原因,可能有三個,值得警醒。
  • 陶淵明:理想的種子與進退兩難的歲月,終於把他的心境推向了超然
    當時,陶淵明年輕、理想、進取,是受到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的青年。在他的心目中,讀書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明主以救世報國,實現自己經世濟民的理想。在此之時,沒有「現實」的雜質滲入他年輕的理想中,所以其作品呈現出的,大多是慷慨激昂又蓄勢待發的精神。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
  • 為什麼「情歌rapper」總是不受待見?
    他在微博上更稱江辰是「情歌王子」。江辰的網易雲主頁總共有18首歌曲,其中只有一首不是情歌,看來GNS耀耀確實所言非虛。對於所有的爭議和質疑,江辰本人在微博上表示要抓住這個機會,證明給那些覺得他不行的人看。他甚至說出了「名額是我買的」這種氣話,可見也是個性情中人。
  • 最不受待見?為什麼?
    因為被所有人喜歡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能力再強,但被絕大部分人討厭,就真的是憑自己"實力"了,下面我們來看看職場中哪一些人最不受待見。    但相反的,有些能力超強的人,常常受到排擠,正是因為他的能力強,在工作中常常看不起其他同事,有功也是自己一個人包攬了,因為他確實能幹,一個人就能做完工作的主要部分,其他人拿不到功勞啊,從他身上的得不到好處和利益,當然不喜歡他了,這種人態度還比較高冷,甚至工作餐吃飯都是一個人坐,當然就不受大家待見了。
  • 假面騎士decade:為什麼這部作品不受老粉待見,而且評價也並不高
    假面騎士decade:為什麼這部作品不受老粉待見,而且評價也並不高《假面騎士decade》,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假面騎士系列非常特別的作品了。甚至毫不誇張的說,也正是從這部作品開始,假面騎士系列才正式迎來了自己的皮套大眾時代,而且只是騎士大戰還不過硬,以至於《超級戰隊》系列,《宇宙刑事》系列等等,到最後都加入到了皮套大戰的行列中,不過這部作品卻是非常具有爭議的,而且在很多老粉眼中,《假面騎士decade》並不是一部好的作品,甚至有很多人對這部作品有牴觸情緒又是為何呢?
  • 大學期間最不受待見的幾種人,「只可遠觀」不可深交!
    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幾種人,是大家公認的最不受待見的幾種人,遇到只可遠觀不可深交。一、愛說人壞話每個人都在背地裡說過別人的壞話,不論你是主動的,又或者是在別人說的時候被動地參與,我們所做的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否認的。
  • 他是關山月關門弟子,本想靠畫畫吃飯,反而靠拍「禁片」成名!
    提起他,很多人都會用「搞藝術的」這句話來形容。的確,他是一個藝術天賦很高的人,無論是繪畫藝術,還是相聲藝術,亦或是作者從沒有看過的那些影視「禁片」藝術,他都搞得有聲有色。很多人看到他的第一眼,都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文藝的青年,他更像是一個「大老粗」,特點很明顯的東北漢子,卻在藝術界闖出了一片天地!
  • 大學宿舍,這三種床位很受學生待見,新生選床位可作首選
    大學宿舍,這三種床位很受學生待見,新生選床位可作首選。大學新生開學後,一般都是學校給你安排好宿舍,然後到宿舍員那裡領取鑰匙,之後自行分配床位。其實這也是學校對新生的一種磨合模式,新生剛到一個地方,不免有些各項不適應,面對不同的人,學會如何交流,如何處理自己的起居問題,也是大學校園的第一堂課。大學宿舍,這三種床位很受學生待見,新生選擇床位時可做首選。
  • 辛棄疾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狂出境界
    雖然它看上去有幾分道理,但千年文壇中有幾個人的存在,讓這7個字只能是個笑話。這幾個人裡有: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守住一座城的範仲淹;文能寫出《滿江紅》,武能馬上定乾坤的嶽飛;文能當上詞中之龍,武能千裡追叛將的辛棄疾。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三位都是來自後世眼中很羸弱的宋朝。
  • 班級中這4類學生「不吃香」,更不受老師待見,但長大後會很優秀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班級中這4類學生「不吃香」,更不受老師待見,但長大後卻很優秀。這類學生平時別人在玩的時候他在玩,別人在學習的時候他還在玩,根本就看不到他怎麼學習,但是人家就是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
  • 聽課為何不受教師待見
    但如今,聽課如同雞肋一樣,越來越不受教師待見了。有的教師被動聽課,原本不想去聽,而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有的教師沒去聽課,自己「造」了一份聽課筆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管理層面說起。
  • 錢起一試成名,可你知道他是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快意人生嗎?
    可能大家已經猜出來了,他就是傳說中一試成名的唐代著名詩人錢起。看到此你也許會認為錢起是個考霸,其實不然,他也曾擁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歲月,擁有一手爛牌,只是最終把這手爛牌打成了王炸。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從不名一文的落魄者到後來的快意人生,靠的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想知道他是怎麼逆襲翻牌的嗎?
  • 與人交往不受人待見,好多人都不願承認的事實
    越是這麼做,就越會讓自己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更加不受待見!因為人人都愛面子,尤其是在有外人在場的時候,不管自己的錯誤有多麼大,他自己也會刻意逃避,不去承認的。更別說當自己受到別人不待見的時候,能主動去承認自己有錯在先了,這幾乎是不可能!三、情緒難以自控---行為也就亂七八糟了一個人的情緒不能夠很好控制的話,就肯定會導致自己行為上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