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陳碩
清華大學本碩、優秀輔導員
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自己,我可以很快吸收,因為我感覺那些東西本來就是我所渴求的,只是一直苦於無人指點
創造了高考奇蹟的孫維剛老師其實是一位博雅教育家,他用整體教學法打通了包括數學之內的全學科學習
初中學習物理的普遍誤區,就是學習解題化、解題套路化、套路文科化
從生活中發現物理到構建物理思維,物理不是在選拔聰明孩子,其實反過來,物理是在培養聰明的大腦
幾個決定性瞬間
2008年我考進清華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我一路學霸,沒人相信我曾經是一個成績平庸,經常被老師體罰的學生。
我出生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一家四口人一直靠著爸爸的家電維修技術維持生計。家鄉很小,信息也很閉塞。鎮上的父母希望的,都是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後,畢業找份好工作。
小學的我非常普通,家境、思想、成績沒有一點能夠引起別人注意。到5、6年級的時候,我結識了一群不大乖的朋友,漸漸叛逆起來。進入初中後,我成了老師最討厭的學生之一。幾乎每次受批評,被體罰的學生裡都會有我。其實我的心裡是難受的,我也非常渴望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同學讚賞的目光。特別是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那麼辛苦工作,我的心裡總會隱隱作痛,但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初一下學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演講比賽,其中一個選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學習很好,是初三全年級第一名。比賽中,他突然忘詞了,結果乾脆扔掉稿子開始即興演講!我第一次被這樣的畫面感動,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我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我開始從各處打聽他的消息,他的每一個特點,刺探他的學習方法,慢慢的,我掌握了他的學習方法,還自己總結出了許多適合自己的方法。我開始珍惜可以學習的每一分鐘,這個過程特別輕鬆自然。
後來我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縣裡最好的高中,但在縣裡也只是40多名的成績。到了那裡,我覺得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優秀,並渴望著向他們每一個人學習。一次機緣巧合,縣裡的第一名坐到了我的後面。她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每天都安安靜靜的在那裡學著。在和她的交流中,我學到了很多方法,而且內心非常的快樂。
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自己,一次又一次,身邊很多東西,我可以很快吸收,因為我感覺那些東西本來就是我所渴求的,只是一直苦於無人指點。
我自學了接下來一年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還做了很多習題。開學後,我帶著許多問題去問我的物理老師,只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他就解決了我所有的問題。我特別震驚,他對知識非常熟練,能夠很快知道我的問題所在。我感覺到他身上獨有的魅力,我自己也暗下決心,要向他學習,甚至要超越我的老師!
就這樣,我不斷發現自己身邊人優秀的地方,不斷向比我優秀的人學習方法。在每一次的進步中,我都能夠感到異常的快樂。高中結束,我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那時候在全縣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幾乎一夜,所有人都知道我了。02
為什麼學物理?
進入清華後兩三年,我都過得很迷茫,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最願意投入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個網站上寫了一篇記錄自己從一個小鎮普通學生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思考,沒想到這篇文章被我中學母校的學生看到,我的故事給他們很大的鼓舞和自信。
他們的留言和反饋對我的激勵更大,我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那種幫助別人成長的巨大喜悅,從那時開始,我基本確定未來要做教育。
我想幫當年和我一樣的孩子們擺脫自卑,找到信心和動力,從心理和志向方面給他們更多指導,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首先最需要的是學業幫助,學習能力提升了才能談得上後面的人生選擇。所以我開始系統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接觸到孫維剛老師的教學理念後,相見恨晚,高度契合。
創造了高考奇蹟的孫維剛老師其實是一位博雅教育家,他用整體教學法打通了包括數學之內的全學科學習,讓學生以主動探究的方式,理解概念,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北京二十二中老師孫維剛,創造了全班40人,22人以優異的綜合成績考進北大、清華的奇蹟。他還有學生拿下「西屋科學獎」(美國青少年科學方向最高獎,俗稱少年諾貝爾獎)
我也正是用這套理念結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講授初中物理,沒想到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強烈認同,最重要的改變是,孩子們開始真正對物理發生興趣,理解物理的妙處,物理成績也自然提升。
為什麼要學物理?這個問題不知道學校會怎樣跟孩子們講。我們從有人類文明開始就在不斷思考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萬物存在的本質以及背後的規律,這正是物理要告訴我們的,物理視角關乎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這是物理最高層面的趣味和意義。
從現實角度講,現在幾乎所有的理工科專業都需要物理基礎,特別是在高精尖行業裡面。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學理科選報專業時,物理成為必要條件。新高考不再像以前分成理綜和文綜,比如說北京是3+3,就是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裡邊選三科, 看似好像說大家可以避開物理這個最困難的科目,可是真的能避開嗎?
根據教育部的指引,有19個專業類,注意不是19個專業,是19個重要的理科專業類,包括計算機類,物理是必考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不選物理的話,你是不能去報考這些專業的。這是很嚴峻的事情。03
套路式學習到高中就失靈了
怎麼學物理,我先要提一下學習物理的普遍誤區。借用我同事孫振宇老師的一個總結,就是學習解題化、解題套路化、套路文科化。就是說學物理基本上就只是在刷題。除此以外,再也不接觸物理。
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最後哪怕說進到了清華,我以前也是物理相關專業,很多人進了我們專業之後,其實還是不會用物理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來思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只會用物理做題。
然後解題套路化,套路文科化,特別是文科化,這個東西在初中體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問,絕緣體是什麼?考概念都是可以背下來的。
背下來之後前面這些題基本上都不會錯。所以很多學生甚至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把這些經典的案例給總結下來,讓學生背下來。
但考試在變化,一些題目靠背基本上是不行的,你如果只是背了課本上的一些例子,你沒有理解原理的話,很多題也不會做。
北京物理中考題,需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加上運用物理圖表能力解題,滑動看詳情↑所以必須要從本質上去理解它的原理是什麼,題目往往是需要你快速閱讀一些信息,然後基於這些信息來解釋一些東西,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物理素養,平時有從物理的角度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然後才可以比較快速的去捕捉這些信息。
我們再看一下今年北京的高考物理,大部分至少都會涉及到1~2步的邏輯推理和相關知識,才可以去做這些題,而且還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2020北京高考題,解題需要邏輯思維,而不是概念識記
很多同學就會感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完全不是一個學科,出現一個斷層,除了邏輯推理複雜以外,高中物理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數學化,所以我們按照一些文科化套路化的方式來學物理,到高中你根本就學不了。更重要的是,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覺得物理特別的枯燥無味。
04
物理不是在選拔孩子,
是在培養聰明的大腦
正確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什麼呢?我們首先要提的是這個「發現的樂趣」,它是我引自諾貝爾物理學獎費曼一本書的名字,他也算是一個教育家,他很喜歡當老師,他也有很著名的學習方法叫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很多人都說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個發生的樂趣是源自於他從小就是他的爸爸就帶著他可能觀察世界的各類現象,然後從了解是什麼到探究背後有什麼樣的規律,有什麼樣的原理等等,就是我們不斷的在觀察、描述、解釋這些現象,然後再去預測,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科學探索的過程。
課本上的學習方式一般是比較零散的點,為了讓孩子們覺得這些知識容易接受,一般來說都會通過舉幾個例子,然後告訴學生們一個知識,然後把這個知識記下來,然後開始去應用這個知識去刷一些題,這是課本以及大部分老師教學的一個方式。
但是這個方式會讓物理學變得特別的零散,所以我們需要去把它轉向一個系統的構建,基於邏輯和一些實驗的探究,我們需要把整個知識體系要搭建起來。
具體「發現的樂趣」怎麼教?第一這個源自生活也回歸生活,就是我們的很多素材會來自於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然後也會把物理學學到的知識讓大家重新去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從第一感知出發,我不太喜歡我們的教學是突然之間拋一個物理概念,給大家接受,然後去理解,而是我們去觀察某一個現象,本身對他有感覺,從這個感覺出發,然後去思考。
陳碩對物理概念「聲」的講解:如何通過趣味的回聲現象,讓孩子有更深的理解?點擊視頻觀看↑
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去探索,探究的過程可能會設計一些實驗,然後通過各類問題去探究它,然後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知識構建系統,物理史的一些爭論。不是很在乎對或錯,但是非常在乎大家有沒有去思考,有沒有體現自己的思考,這個會比較重要,你的觀察,你的描述用這個邏輯嚴密的方式來描述等等。課堂當中鼓勵大家參與到討論的氛圍當中,凡事多問為什麼?也歡迎向老師挑戰。
關於做題,我希望教大家用更正確的方式來做題,能夠學到物理,然後也通過做題更加去了解物理這個學科。我的課程不可能在完成這樣一個帶著大家思考和探索的目標的同時,還在課上刷大量的題,我也不鼓勵大家刷大量的題,同學們只需要把這個物理原理正確的理解了之後,然後做適當的題就可以了,做適當的跟中考相關的一些題目,能夠知道這些知識在平時的題目當中是如何體現的,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比如,孩子最易弄混做錯的「凸透鏡成像」題,如何教給孩子更好的解題方法?點擊視頻觀看↑我總說聰明分兩種,一種是思維很靈活,一種是思想很深刻,我們希望能夠從學習學科知識去轉向對能力素質的發展,不管數學課也好,物理課也好,我們的一個教育目標,用孫維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聰明的學生更聰明。
那也是很多家長上完課的一個明顯的感受和感悟。
滑動看詳情↓
大家經常有一個觀念,往往聰明的孩子學習物理和數學比較好, 事實上我們應該這麼來看,不是說聰明的孩子才能學好數學和物理,而是通過正確的方式學好數學和物理,使得孩子變得更聰明,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以前的觀點可能是認為物理和數學這個學科在選拔聰明的孩子,現在要轉向說,我們要用這兩個學科來培養孩子聰明的大腦。
從發現物理到構建物理思維
趣味現象實驗 引導孩子興趣
通過問題研判 訓練邏輯思維
博雅孫維剛初中物理系統課
初中物理第一期:聲、光、熱
初一、初二學生
學有餘力對物理感興趣的
小學高年級學生
課程設置
10講錄播+2講直播
作業批改+社群答疑
錄播課時間
2021年1月25日 開放錄播
靈活選擇學習時間
直播時間
2021年2月4日、2月10日
10∶00 老師開講
上課方式
博雅小學堂APP直播間
雙十一專享價
原價¥1499
限時特惠¥1299
再領100元優惠券
更享折上折
點擊原文,免費試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