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常規護膚程序中,拍「水」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相當多人都會在用精華或乳液前使用一遍「水」類產品,但這些「水」 真的是必要的嗎?到底哪些是真的有用,哪些又是一些偽概念,我們將進行簡要說明。
護膚水實際上很難去定義,有非常多的類別或別稱,比如,爽膚水、化妝水、保溼水、潔膚水等,市面上的產品也非常多,難以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我們要分析這些「護膚水」的區別,不如從 它們的歷史談起。
過去,護膚水是為了「二次清潔」而生,因為往往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目的是去除皮膚表面過多的油脂,因此,只適合油性、耐受性皮膚使用。同樣也是因為含有酒精,不適合使用的人如果使用,則往往會出現刺激、疼痛、拔乾等感受。但隨著護膚品市場的不斷發展,現在護膚水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此類功能,而是演化出了多個不同的亞類。
一、爽膚水
爽膚水主要是針對油性皮膚或乾性皮膚而設計。根據所含的成分不同,一些具有收斂作用,一些具有剝脫作用,而一些只有單純滋潤補水作用。
具有收斂作用的爽膚水通常含有酒精,或者含有一些礦物質粉末,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油脂、改善出油狀況。「大油皮」 在潔面後使用爽膚水,能夠在後續更好地持妝,避免在午飯前就變成 「豬剛鬣」。
具有剝脫作用的爽膚水通常添加的是果酸,也就是 α-羥基酸,包括甘醇酸、苦杏仁酸、檸檬酸等,此類產品可以幫助溶解毛孔角栓、油脂、剝脫表層角質。因此,在使用後有一定控油、細嫩膚質、亮膚的作用。
而普通的爽膚水通常就真的僅僅只是水而已,添加有極少量的吸溼劑,比如,少量的丙二醇等保溼能力較弱的成分,在潔面後用於臉部,可以幫助緩解面部的緊繃感。
二、保溼水
顧名思義,保溼水就是衝著保溼去的,是為乾性皮膚而存在的「爽膚水」。
首先,這類產品中最主要的成分當然也是水,但是在保溼成分的添加上則比較大方,比如,甘油、丁二醇或某些胺基酸等吸溼成分就是保溼水、化妝水中的常客,這些成分有助於將水分持續存留於表皮,尤其是角質層中,讓皮膚更加滋潤。
另有一類則更多的是追求功效性的保溼水,在配方中添加維生素 C、煙醯胺及其他各種抗氧化劑、植物提取物、酵母提取物等,質 地往往相對更加黏稠。除了質地上仍然是水狀,說這類產品是「精華」 也不為過。但對此類保溼水的功效我們仍然要打個問號,有些成分(如維生素 C)添加在水類配方中,經過一段時間便會失活,另外這些成 分添加的濃度一般都較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有待證實。
三、潔膚水
在經典的護膚水類別下,還有一類是潔膚水。現在我們已經把它劃入了卸妝產品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卸妝液,此類產品仍然是水類產品,其中添加有大量表面活性劑,一方面能夠溶解面部妝容中油彩類物質;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溶於清水被帶走,屬於非常溫和、清潔效果也不錯的清潔產品。
四、護膚水是不是必要的?
首先可以十分肯定地說,大多數不是必要的。那是不是要把它從護膚方案中剔除呢? 不一定。
之所以說護膚水不是必要的,是因為不管是爽膚水還是保溼水、化妝水等,大多都有可以替代的產品。比如,以保溼為目的的水類產品,完全可以在潔面後直接使用保溼能力明顯更強的保溼乳、保溼霜替代,用不用這類水對於皮膚保溼的影響微乎其微。又比如,添加有美白、剝脫、抗氧化成分的水類產品,也完全可以被含有相同成分的精華所替代,而且不少精華中功效成分的含量更高、配方體系更加穩定。
但之所以說「不一定」,是因為護膚水在特定場景下依然存在的意義。比如,「大油皮」在夏天使用保溼乳都會覺得黏膩,那麼,在潔面後使用一款輕薄的保溼水進行保溼就是不錯的選擇。再比如,果酸類爽膚水,果酸濃度通常都比果酸精華要低,可以作為剛開始使用果酸產品的入門,耐受後再過渡到精華。如果僅僅從護膚習慣上,有人就是喜歡使用護膚水拍臉的感覺,這也可以成為護膚水存在的理由。
另外,不少人期望依靠爽膚水實現「鎮定肌膚」的作用,大家需要知道,在使用爽膚水之前你只不過使用了一點潔面產品,皮膚又不會「發瘋」,不需要你去給它「鎮定」。如果用完潔面後面部緊繃、發紅、瘙癢,讓你產生了需要一款「鎮定」產品的想法時,你需要做的是更換一款潔面產品,而不是老想著讓你的皮膚「安息」。
主編:張建中
皮膚科學領軍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皮膚科醫生的護膚課》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皮膚科醫生送給你的終極護膚指南!解讀化妝品成分,了解醫療美容背後的原理,重塑護膚理念,與問題肌膚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