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11 歲的小煒(化名)在上課時突然出現腹痛和噁心嘔吐,小煒媽媽帶孩子去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檢查,發現胃腸道沒有問題,卻意外發現左腎積水。近日,小煒在中山七院接受了微創腹腔鏡手術,順利切除病變部位,並將腎盂輸尿管平整完美吻合。小煒目前已康復,而且再未出現腹痛、嘔吐等情況。
據介紹,半年前,小煒像往常一樣在學校上課,課程中間突然出現肚子痛、噁心伴有嘔吐,於是班主任老師通知了小煒的媽媽。小煒媽媽不由得擔心了起來,因為小煒出生不久就進行了心臟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小煒媽媽帶著他在中山七院檢查了一番,胃腸道未見問題,卻發現了左腎積水。
他們來到了泌尿外科專家門診,科主任龐俊查看患兒及彩超後,考慮小煒存在先天性左側腎盂輸尿管連接部位(upj)狹窄,建議在不影響小朋友上學的情況下密切觀察,擇期手術治療,定期門診彩超複查。腎積水是由於腎盂輸尿管連接部位(upj)狹窄,導致尿液引流不暢,尿液積存導致腎盂增大,超聲提示腎積水。
今年 6 月,小煒媽媽又帶著小煒找到了龐俊主任,複查超聲發現積水明顯增多了,從左腎輕度積水進展到中重度積水,主要是狹窄段上方的腎盂擴張,建議住院行微創手術治療,擬定經腹腹腔鏡下左側腎盂 - 輸尿管成型術。
▲小煒的 MRU 圖片
在中山七院手術麻醉中心的配合下,術前準備一切就緒。考慮小煒小小年紀經歷 2 次手術,此次手術採用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方式。術中探查正如磁共振水成像(MRU)圖片所看到的那樣,左腎重度積水,呈鳥嘴樣改變。龐俊快速找到了病變組織並完全切除。
此次手術最大的難點就在於不僅要切除狹窄的病變部位,還要將腎盂輸尿管裁剪縫合,恢復正常解剖形狀。既不能損傷輸尿管的血管,又要保證術後不漏尿。術中避免鉗夾輸尿管縫合的切緣,縫合針間距約 3mm,這要求主刀醫生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和耐心。手術順利的完成了,腎盂恢復了正常的形狀,也與輸尿管不留縫隙、平整完美地吻合。
手術順利完成,1 周后,小煒恢復順利,再未出現腹痛及噁心、嘔吐情況。"感謝龐俊主任團隊!",小煒媽媽難掩心中的喜悅與感激之情。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