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幫菜,文人菜

2020-12-20 鳳凰網讀書

有人說,魯菜是明清兩代宮廷御膳的飲食藍本,是北方菜的佼佼者,造型典雅,味道醇正,官府氣息濃重;浙菜尤其是杭幫菜,源自於文人薈萃之地,菜品雅致,精巧細膩,頗含士大夫文人氣息;粵菜的形成得益於開放口岸後的商市繁榮,集約南北中西風味一體,菜餚新穎,選料廣博,獨具商業商人氣息;川菜廣採各地菜系精華,其家常菜最為豐富多樣和經濟實惠,製作精細,口味多變,極富民間菜氣息。此說不無道理。

杭幫菜的開山人物,可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學家蘇軾。宋元祐四年(1089),蘇軾任杭州知州,當時西湖年久淤積,湖水乾涸,幾乎已成菰蒲叢生的沼澤了。蘇軾具文呈奏朝廷,調集20餘萬人疏浚西湖,將挖撈出的菰草淤泥築成一條南北向的長堤,人們後來命名為「蘇堤」。「蘇堤春曉」是西湖佳景之一。據說,杭幫菜中的「東坡肉」即與此有關。杭州百姓們為了感謝蘇軾的善政,送給他很多豬肉、紹酒。蘇軾決定將這些慰勞品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他囑咐家人烹製了香酥肥美的紅燒肉,把肉塊切成方形小塊,授以「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秘訣,加足紹酒煮爛,由此便有了「東坡肉」的發明。

蘇軾可稱為中國古代的大美食家。他一輩子為宦生涯起伏跌宕,飽嘗榮辱苦難。可是,隨他歷仕於江浙、中州、南粵,也就飽嘗了南北各地餚饌。他寫過關於美食題材的很多詩文,如《老饕賦》《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揚州以土物寄少遊》《鰒魚行》等,這些詩文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他對美食烹飪的興趣,以及品嘗美食佳餚的豐富經驗。因此,在杭幫菜中與蘇軾有關的名饌很不少,比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東坡菜膾」「東坡墨鯉」等等,清代戲劇家李漁對此很不以為然,他在《閒情偶記》中談到「東坡肉」時,就認為此菜名有褻瀆東坡之嫌。但是,人們以名人為美味佳餚命名,已是約定俗成之舉了,固然此中也有附庸風雅或牽強附會處,卻也未便深究的。

飲食烹飪學的專家邱龐同先生寫有《古杭州菜漫議》,認為杭幫菜的形成是宋室南渡之後,定杭州為南宋王朝的都城(當時稱臨安),此時杭幫菜已經成為中國「南食」之佼佼者,儼然為一重要風味菜系的流派。靖康之恥,建都臨安,北方名門望族及大批百姓南移,杭州城迅速繁榮發展,很多汴京人開設酒樓、食店謀生,當地固有的菜餚與北方及西南各地飲食頻繁交流,烹飪技藝不斷提高,名菜佳餚不斷湧現。吳自牧的《夢粱錄》、周密的《武林舊事》以及《西湖老人繁勝錄》等野史筆記俱記載了臨安城內飲食業興旺發達的景象,以及遍布街巷的酒樓食店中琳琅滿目的美味佳餚。

據《夢粱錄》記載,臨安城當時的諸色菜餚近300多種。趙珩先生在一文中抄錄了《武林舊事》的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十月,宋高宗臨幸張俊府第,留下一份完整的御筵食單,食單所列的各種食品就有二百多種,這頓飯大概要從上午吃到傍晚了。張俊是陷害嶽飛的大佞臣,以諂媚逢迎宋高宗為能事,這張食單亦可看出其生活的奢侈糜爛。「暖風吹得遊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臨安城內景色迷人,青山綠樹,湖水粼粼,白堤蘇堤,遊人跚跚,畫舫如織,艇船似梭。《夢粱錄》上描繪,西湖上這些畫舫,有長約20餘丈及10來丈的各色樣式,有可容百餘人或數十人不等的大畫舫,雕欄畫棟,精工巧造,畫舫上可擺筵席,且載有歌妓唱曲;亦有富豪自造的採蓮船,船圍以青布為棚,裝飾得考究精緻。西湖的遊人,最多是文人,遊湖吟詩。西湖邊有一座著名的酒樓,名「半樂樓」,很多文人雅士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也是一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他的詩詞中詠嘆美味佳餚的篇章有上百首之多,在杭州也留下詩句:「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壓輕塵不敢浮。山北山南人喚酒,春前春後客憑樓……」山光水色的滋潤,文人情懷的薰陶,四方食味的融匯,皇室氣派的浸染,使得杭幫菜已經成為融南北特色為一體的新型風格的菜系流派了。

《夢粱錄》記載:「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盒器皿新潔,以炫耀人耳目,蓋效學汴京氣象。及高宗南渡後,常宣喚買市,所以不敢苟簡,食味亦不敢草率也。」其菜品造型愈加細膩秀雅,講究刀工刀法,注重柔和清淡的配色,口味清鮮,脆軟腴潤,以純真精巧見長。

浙江的文人美食家多,名廚也多。他們留下一批頗有影響的烹飪典籍,也使得浙菜及杭幫菜更加富有文人氣息。在宋代,有陳仁玉的《菌譜》,贊寧的《筍譜》,女名廚浦江吳氏的《中饋集》等;明代有慈谿名廚潘清渠的《饕餮譜》,其中詳細記載了浙江等地的400多種精美菜餚;又有高濂所著的《飲饌服食箋》等烹飪書籍;而明末清初的名士張岱也曾經在《陶庵夢憶》的「方物」一文中為我們列舉了杭幫菜豐富多樣的食材,如嘉興的馬鮫魚脯,陶莊的黃雀,杭州的雞豆子、花下藕、韭菜、玄筍,蕭山的蓴菜、鳩鳥、青鯽,諸暨的香狸,台州的瓦楞蚶、江瑤柱,浦江的火肉,紹興的破塘筍、獨山菱、河蟹,三江屯的蟶、白蛤、江魚、鰣魚等。浙北為杭嘉平原,水網密布,土地肥沃,農牧漁業興旺,四時鮮蔬果物供應不斷,再加上浙西及浙南的山珍海味,東南沿海的海鮮水產,為浙菜及杭幫菜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優質食材原料。

張岱是一位有民族氣節的遺民,明亡後披髮入山,安貧著述,著作甚多,可惜流傳下來僅餘《陶庵夢憶》及《西湖夢尋》數種。他的小品散文被稱為獨絕,筆墨瀟灑,情致雋永,文筆輕靈,精彩紛呈,一支筆寫盡了西湖山水、園林景觀、名勝古蹟、風俗人物等方方面面。記閔老子茶藝的清絕,憶西湖蟹會之雅集,充分體現出杭幫菜為文人菜的文化品味。

清朝還有幾位著名文人也與杭幫菜有關的,他們妙筆生花,記述了多種浙菜及杭幫菜的精美餚饌,且對浙菜及杭幫菜烹飪技藝的提高,促進其繁榮發展和擴大其影響,都起到了極大作用。戲劇家李漁著有《閒情偶記》,其中「飲饌部」中推崇美食鮮蔬,以為筍為第一,蘑菇為第二,還大力推崇蓴菜,並獨特地將蓴菜、蘑菇、蟹黃及魚肋合烹,命名為「四美羹」。他喜吃魚,嗜食蟹,提出食公鴨最具養神補氣之功效。李漁晚年遷居杭州的「層園」,他的美食養生觀頗為後世烹飪名家所重視。清朝康熙年間的大詩人朱彝尊,浙江嘉興人,博通經史,曾經應博學鴻詞試後任翰林院檢討,其詩名與王世禛齊名,同為詩壇領袖。他留下關於美食烹飪的著述二卷,名為《食憲鴻秘》,該書收錄了400多種食品製法,較多的是江南地區菜餚,內容很豐富。另一位著名詩人袁枚寫了《隨園詩話》後,晚年又撰寫《隨園食單》,記載了340多種名菜佳餚、麵點及粥、酒、茶的製法,還論述了烹飪操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須克服的弊端及飲食理論等。

《隨園食單》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袁枚是杭州人,他的這部烹飪學著作可稱是給杭幫菜書寫了濃重的一筆。隨後,也有杭州人施鴻保在清朝嘉慶同治年間寫有《鄉村雜詠》,用170多首詩歌吟詠其家鄉的食品菜餚,此書的手寫本仍然保存在北京圖書館,也是杭幫菜文化形成的見證。紹興人童嶽薦的《調鼎集》也收有一些杭幫菜的烹飪製法,其中如糟火腿、東坡肉及醋摟魚等,還是杭幫菜飯館中所保留的重要傳統名菜。杭幫菜中的文化品味與這些文人士大夫們是緊密相聯的。

在西湖白堤附近的著名餐館「樓外樓」,可稱是杭州城中最負盛名的餐館。據說,晚清著名學者、經學大師俞樾原來寓居在廣化寺東的「俞樓」,前來拜謁的文人雅士很多。俞樾在家中時常以醋魚招待客人。以後,有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借重俞樾的名望,在「俞樓」的外面又開了一家餐館,便取名為「樓外樓」,意即「俞樓」之外的酒樓。樓外樓餐館中,西湖醋魚成了招牌菜,尤其經過幾代廚師的不斷摸索改進,此菜成為喧騰眾口的一道名菜。1964年,周總理在杭州設國宴招待外賓,西湖醋魚成了宴會上一道主菜。我到杭州去過幾回,其中三次去過樓外樓餐館吃飯。頭一回在樓外樓餐館吃飯,是我兩歲之時。先父攜母親與我回寧波老家探親,途徑杭州,有個好友便請我們一家人在那裡餐聚。我那時還幼小,卻執意要自己也得有個座位,桌前有一份碗筷,引得父親友人及服務員大笑,說我「人小鬼大」。我對此事已經全無記憶,還是先父生前將此軼事做為笑談而提起的。以後,我兩回到樓外樓餐館吃飯,卻是在90年代了,也都是朋友相邀。其中一次,請客的那位杭州友人點菜,當然首選是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及蝦油雞等,服務員卻說,龍井蝦仁沒有。因為那時是秋季,無法採擷到龍井新葉。若用舊葉,便做不出真正的「龍井蝦仁」。我聽了後,頗為這個名餐館的這份堅持而心生感動。後來,上來一份清炒蝦仁,友人介紹說用的食材是錢塘江的河蝦。那蝦仁鮮美脆爽的味道,豈是如今的養殖蝦所可比擬?桌上的菜餚,無不體現出杭幫菜的文化品格,清雅細膩,鮮美滑嫩,口味純正,風味獨特。還有那裡的蝦油雞,據說也是用特地挑選的「三黃雞」所制,味道濃鬱,鮮嫩可口。

直至晚清,北京城的餐飲業還是奉魯菜為正宗的。以「八大樓」「八大居」、便宜坊、全聚德為首,幾乎都是福山幫獨霸一方。民國初期,北洋政府裡南方諸省來京做官任教的人們劇增,這些官吏與教授們收入頗豐,且個個都思念家鄉的美味佳餚,於是,南方外省風味的餐館就應運而生。那時,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郵政部在西長安街,一家又一家經營淮揚菜、浙菜、閩菜南方風味的餐館便紛紛開設。它們的字號裡都有一個「春」字,如經營淮揚菜為主的「同春園」,經營鎮江菜及淮揚菜為主的「淮揚春」,以及「鹿鳴春」「慶林春」「大陸春」等等,這些江南風味的餐館在京城號稱「長安十二春」,也有人稱其為「八大春」,取「十二春」中最著名的八個餐館,與「八大樓」「八大居」相對應。在《魯迅日記》裡就有林語堂邀請魯迅在「大陸春」吃飯的記載。當時,京城裡也聚集了一批教授、學者,例如梁啓超、胡適、陳獨秀、魯迅、林語堂、錢玄同等人,這些人同時也是美食家,文人雅集,友朋聚飲,是一樁風雅事,淮揚菜及杭幫菜則更由此蘊藉了文人氣。這大概就是江南地區菜餚——也包括浙菜及杭幫菜在京城最早興旺的一時期吧。

北京人喜歡追逐時尚,吃膩了魯菜後,也都願意換一換口味,便紛紛品嘗淮揚菜、浙菜及閩菜。那時,北京人畏懼川菜的麻辣,品味川菜還未能形成風氣。民國時期所謂「長安十二春」的黃金時代,很遺憾也不過維持了一二十年,民國政府的國都南遷金陵,一些政府機關也都遷走了,「長安十二春」失去了主要顧客,便紛紛衰落了。不少餐館相繼停業,僅有「同春園」數家餐館勉強撐持下來。後來,連年戰爭,經濟凋敝,北京的餐飲業元氣大傷。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陸續又有些南方風味的餐館重新開張。而浙菜及杭幫菜重新振興,復張聲勢,又在北京城紅火一時,則是在九十年代末期了。京城裡紛紛開設杭幫菜新餐館,以致於有些餐飲業人士還以為杭幫菜是新興的菜餚流派。邱龐同先生在《古杭菜漫議》中說,「其實不然。從歷史上看,杭幫菜(擴大言之是浙菜)早就是中國菜的主要流派了。」他的那篇文章尤其談到宋、元、清各代文人對杭幫菜的擴大影響及創新起到了很大作用。我的祖籍是浙江寧波,因此我一直對浙菜及杭幫菜情有獨鍾,聞知有好的浙菜餐館就要去品嘗,哪怕是點上一兩個菜,或邀一二位好友吃一頓小館呢。可惜,我所品嘗的那些浙菜的餐館,如「淮揚春」「孔乙己」等,其實大都是江南地區各菜系的混合,既有杭幫菜,也有蘇錫菜,再兼之以「本幫菜」,可稱為「江南菜」。譬如,孔乙己餐館是我家較喜歡的一家餐館,原本是以浙菜的紹興菜為主的,後來也成為這樣的大融合。我記得,崇文門附近以前確實有一家較純粹的杭幫菜餐館,也是我妻子發現的。我們一起去品嘗過幾回。我在那兒吃過一次西湖醋魚,頗有些失望。其烹飪法及糖醋汁果然很地道,可菜餚裡難掩一股土腥味兒。那天,我對一位浙籍老友直率說出自己的感受,他也悄悄點頭,對我說:「那可不是!我們在『樓外樓』吃的是錢塘江的魚,可這裡是養殖魚!嘿,在北京,我們是吃不到真正的杭幫菜的!」他說的是實話,因為我們難以尋覓到真正的杭幫菜食材。

本文摘自《吃的風度》,施亮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飲食文化主題散文集《吃的風度》,出自小說家施亮之手。用講故事的生動筆調,講述: 

從孔子、袁枚、李漁到汪曾祺、錢鍾書等文人的美食逸聞

從杭幫菜、文人菜到徽菜、湘菜、川菜等菜系的美食流派

從六必居、東來順到天橋飯攤、二葷鋪等地段的美食風格

從《禮記》《閒情偶寄》《隨園食單》到《川菜雜談》的美食理論

從《水滸》的酒到《紅樓》的蟹到《揚州畫舫錄》的湯包美食經驗

有陽澄湖的大閘蟹,洞庭湖的回頭魚,北京胡同的豆汁,貴陽街頭的餛飩

還有最開胃開心的錢鍾書楊絳夫婦口中的「杜家菜」 

本書主要表達文人飲食情調,展示了他們食單上的品位、餐桌邊的藝味、飯館裡的深情、零食中的閒趣。

相關焦點

  •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文人菜中華食藝一絕   世界上只有中國有文人菜總之「文人菜」的特點是思想性強,文化品位高。
  • 有人說魯菜是官菜,粵菜是商菜,淮揚菜是文人菜,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說淮揚菜是文人菜呢?淮揚菜指揚州、淮安等江南一帶,這個地區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古代也有著江南四大才子的稱呼,受此影響淮揚菜也就被稱為了文人菜,特別受文人的喜歡。有人說魯菜是官菜,粵菜是商菜,淮揚菜是文人菜,這是為什麼?
  • 杭州選出杭幫菜裡的「G20」代表
    5月,大賽將視參賽飯店和選手的廚藝水平,在中國杭幫菜博物館舉辦若干期廚藝培訓班。將來,這20道杭幫菜杭州知名飯店都要會做,且口味必須保持統一。每桌總成本2000元以內 不提倡高檔原材料 不準用人造色素 野生動物和魚翅據了解,本次大賽分杭幫菜烹飪大賽、宴席設計與服務規範技能大賽、西式(早餐)設計與製作大賽三部分,旨在推動杭幫菜國際化,提升杭州旅遊飯店餐飲服務水平。
  • 給長輩端上親手做的杭幫菜
    這是杭幫菜博物館「舌尖上的愛——百位新人學做杭幫菜暨大型集體婚典」的開場,也是50對新人幸福生活的開始。  學做杭幫菜,給最愛的人吃。跟著杭幫菜大廚們學了正宗的杭幫菜,昨天下午,新人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集體婚典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後,其中5對新人給長輩們端上了親手做好的菜餚。  沈瀟、韓靜夫婦,端上的是一道「百鳥朝鳳」,一隻高湯裡煲好的乳鴿,邊上擺了一圈水餃。
  • 做「杭幫菜」?朝暉幼兒園的秋遊有點不一樣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編輯 張玲 通訊員 高雯雯)「杭幫菜有哪些呀?」「杭幫菜裡有我們喜歡的胡蘿蔔嗎?」「杭幫菜博物館裡有落葉嗎?」在進行了主題繪本和庭院遊戲的活動後,孩子對於秋天的落葉和秋天的食物有了濃厚的興趣,秋高氣爽的天氣給大家的秋遊帶來了好心情,朝暉幼兒園結合主題課程選擇了杭幫菜博物館進行秋遊活動,孩子們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帶著一系列問題和小工具來到了杭幫菜博物館。
  • 總投票數306萬 「10家最值得一去的杭幫菜餐館」揭曉
    亞洲美食節最重要的評選項目之一「亞洲美食節——10家最值得一去的杭幫菜餐館」正式揭曉。  最終,獲得2019「亞洲美食節——10家最值得一去的杭幫菜餐館」餐飲店家是(排名不分先後):樓外樓、中國杭幫菜博物館、知味觀、山外山、西湖國賓館·紫薇廳、伊家鮮、外婆家、弄堂裡、新白鹿、葉馬。
  • 知味觀-這家百年老店裡,有杭州最地道的小吃和最經典的杭幫菜
    這裡有最最全杭州地道小吃,而且這裡還經營正宗的杭幫菜,有很多杭幫菜都是系出知味觀的,也是真正杭幫菜的代表。金牌扣肉:層層疊疊的塔型一共有16層,肉下面另有乾坤,裡面是筍乾燜肉。不論外形還是味道,都相當驚豔。這道菜是極為考究廚師刀功又能把火候調味拿捏到恰到好處的。
  • 杭幫菜最好吃的餐館之一,環境乾淨討人喜歡,你肯定來過這裡!
    環境很不錯的一家杭幫菜餐館,周邊的環境讓人感覺很愜意,餐館就像一個大宅院,古色古香的,大堂裡還有一個大屏風,穿越的感覺啊。提供的都是些口味不錯的杭幫菜品,烹飪方式簡樸但不簡單。服務員都挺熱情,主動來加茶水,價格有些小貴,但性價比挺高。
  • 中國頂級杭幫菜大賞
    煙雨中的杭州,自古是文人的聚地,都說江南的姑娘甚是水靈,而最讓騷客流連的,卻是那風味雅淡的杭幫菜。有道是「宋嫂魚羹、東坡肘子,莫不大快朵頤;三月鰣魚、四月芋芳,恰值時令節序;綠葵紫蓼、春韭秋菘,食之不厭精細。」杭幫菜既不像川菜那般麻辣,也不如魯菜那般鹹鮮,追求的只是食材的本味,口味柔得似姑娘一般,溫潤如玉。
  • 這家杭幫菜餐廳火爆了20年
    ▲九甲裡河坊街店杭幫菜既不像川菜那般麻辣,也不如魯菜那般鹹鮮,追求的只是食材的本味,口味柔得似姑娘一般,溫潤如玉。「景區裡的精品杭幫菜火爆杭城20年,經典不過時!能火爆20年,味道當然是最最重要的。『九甲裡』對杭幫菜不斷創新,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食客耳目一新的體驗。從挑選食材,到控制火候,老闆都親自把關。龍井蝦仁經過漫長的嚴冬,茶樹體內繼續了充足的養分,芽葉香而醇,這時候的龍井是口感最好的。
  • 杭州美食丨來杭州吃什麼,這8家餐廳的杭幫菜,讓你不白來!
    有時候,人要學「杭州醬鴨」經受長期考驗才能將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出來杭幫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的主要流派。看了上面這些杭州美食,來到美麗的杭州,除了遊覽傳奇的旅遊景點,也少不了品嘗大名鼎鼎的杭幫菜。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10家必去的杭幫菜餐館!!!
  • 知味雅集 | 「冬梅盈雪,封藏寄康」 ——杭幫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動...
    知味雅集——杭幫菜美食文化交流座談會    二、封藏寄康,藥食同源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人體封藏養生的時節,本期知味雅集與方回春堂聯合舉辦,旨在將中醫與杭幫菜文化放在一起做「藥食同源」的研討。同時知味雅集一直秉持著三顆初心:「以食會友」的好客之心;「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之心;「一以貫之」的弘道之心。
  • 杭州不僅有西湖美景,還有美味的杭幫菜,吃過就回味無窮!
    今天,我將為您介紹杭幫菜,杭州飲食文化的代表。可以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味,也許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街頭蒼蠅館,也許是排長龍的網紅餐廳,或者是一個老字號的招牌,或多或少傳達著這個城市的風味。杭幫菜是從浙菜分出來的一個流派,它的味道以鹹甜為主,但沒有蘇菜那麼甜膩,也沒有上海菜口味那麼重,「清淡」是杭州菜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更容易被接受。杭州著名的特色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松沙魚湯、龍井蝦、一品豆腐、慄子炸雞等首先是西湖醋魚,它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叔嫂傳珍」。
  • 全北京最好吃的杭幫菜,就隱藏在這家人氣爆棚的餐廳裡!
    外婆家成立於1998年的杭幫菜老店 我說「外婆家」是最好吃的杭幫菜沒有人反對吧。每一家店到了飯點都是人滿為患大家可以提前一點兒去,到了餐廳門口可以向門口的服務人員要排隊號或者打電話預定。
  • 杭幫菜裡的老字號:三代傳承演繹經典,一脈相承別無分號
    如果要在杭州的杭幫菜館子裡論資排輩一番那麼相信茶人村一定名列前茅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家經由三代人傳承並不斷創新演繹的杭幫菜一直以其傳統與創新結合的方式為廣大饕客津津樂道
  • 人均50的新白鹿,讓我重新愛上了杭幫菜
    新白鹿餐廳,讓我重拾對杭幫菜信心對一家店。兩人餐推薦菜【蛋黃雞翅】22小份有四隻,兩個人吃剛剛好。其實我還點了【蛋黃南瓜】15,相比之下雞翅完勝。蛋黃吃多了會膩,所以二選一,推薦選雞翅。
  • 不負江南雅致的三鑽杭幫菜
    讓我一度以為這是杭幫菜的傳統特色,實則是這幾家廚師長在本地高檔餐飲圈的人員流動所致。
  • 杭州新店,平安金融中心又一家高檔杭幫菜創意菜餐廳
    平安金融中心悅坊有很多高檔餐廳,以粵菜為主,這回來吃的是杭幫菜為主的創意菜。
  • 開吃|來了杭州吃什麼 這或許是最全的杭幫菜指南
    近年又創出了「素汁涼拌麵」、「奎元子排面」、「紅油雙菇面」等深受顧客歡迎的新品種。 4)外婆家 外婆家是杭幫菜中平民消費的最優代表。去外婆家吃飯肯定是要訂位,而不用擔心吃不飽,只管大膽的點。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性價比才是王道。所以外婆家在城裡開了無數家連鎖店,家家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