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子凱

2020-12-22 東莞陽光網

  單位: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林子凱,來自中國臺灣,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執行長,助創家、連續創業家。現任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東莞市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同時擔任東莞市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全國臺企聯青年會副主委、東莞市臺商青年會輔導會長、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顧問等社團職務。先後8次創業,涉足文創、地產、貿易、製造、機電及管理諮詢等多個領域,現擁有6家企業。

  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2004年剛大學畢業的林子凱在父親的企業實習滿三個月後便決定獨立門戶,拿著父親投資的一百萬創業啟動金,他創立了第一家企業——格林蘭鞋材。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初出茅廬的他還沒摸透企業運營的脈絡就被夥伴騙走了大部分的錢。面對這樣的打擊,他沒有退縮更沒有時間消沉。市場瞬息萬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有時候花上一天時間只得到客戶的半小時的會面時間,也有很多次只等到一句:「對不起,今天臨時有安排了,再約。」 不過他深信,只要有誠信,就沒有做不成的生意。

  很快,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格林蘭鞋材化工有限公司因為價格適中、服務周到被越來越多的鞋商知曉,很多知名品牌製造商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戶。回憶起那段創業的日子,林子凱用了驚濤駭浪這個詞來形容。商場如戰場,林子凱就這樣開始了在東莞的打拼生活。

  每每想起這段經歷他都調侃自己是一個沒有工作經歷的人,如果不創業就只能在家待業了。

  分享機會 共享成就

  林子凱與青年事務結緣很早,但2007年他真正走進東莞臺青會。他觀察到臺青會的功能較為單一於是決心以學習及傳承為核心價值出發點,將臺青會打造成為臺灣青年建立商務、學習、聯誼兼具的交流平臺。2008年林子凱正式接手東莞臺青會擔任會長,他開始以交流為核心不斷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會員都不理解,之前不也是這樣過來的,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做改變?

  但隨著定期商業講座、企業參訪、教育訓練及系列交流活動的舉辦,會員們逐漸感受到了林子凱的良苦用心。他大膽革新的作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入會,臺青會不斷壯大,成員不斷增多,不時傳出的會員間交換資源、爭取到更多合作機會的喜訊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東莞臺青會的資源盤活了,會員之間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誼,緊接著他有了在別人看來不亞於「激進」的舉動:走出臺商的圈子,促進莞臺合作共創輝煌。

  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卻很骨感。雖然同根同源,但由於社會形態、教育背景的差異,海峽兩岸青年的交流仍停留在表面。找誰幫忙?怎麼安排?什麼樣的形式能讓大家都覺得妥當?

  比起先提供周全的解決方案,林子凱更喜歡先「探一探」,而這一探就是十幾年。從聯絡青年舉辦交流會開始,他走出東莞與各地前輩交流探討。截至目前為止,由他帶領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交流以各種形式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逾百場。

  如何讓兩岸青年主動交流、更深層次的探討是林子凱近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為此他不僅前往國外學習、借鑑最新的國際活動模式,還與國內實際情況結合,打造既接地氣又能促進交流的活動,如各類跨界交流活動。

  助力創夢起航

  雙創浪潮捲起,林子凱發現了能將創業與推動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相結合的方法——針對海峽兩岸青年創業提供量身定製的孵化平臺。經過幾年的籌備,2015年,林子凱終於找到了絕佳的機會——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正在尋找合伙人。2016年8月,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下簡稱臺青創中心)的成立,也正是他從創業走向助創的轉折點,從這裡,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啟了全新的助創事業。

  在臺青創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林子凱與團隊去過的東莞大大小小的咖啡廳甚至可以出一份東莞咖啡廳攻略,早上在咖啡廳會面討論工作到直到夜晚被店員委婉告知營業時間到了。這段艱苦歲月一直激勵著他,如果孵化平臺的運營者沒有體驗過創業這件事,那怎麼為創業青年服務?也正是如此,林子凱所帶領的臺青創服務團隊經常被各方領導嘉賓、創業導師評價為:一支敢於創新與接受挑戰的創業隊伍,甚至比部分創業團隊更有拼搏精神。

  秉持著「分享機會,共享成就」的理念,林子凱所帶領的臺青創中心是為想要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打造的平臺,並為他們進駐大陸市場提供註冊服務、場地辦公、政策資金申請、管理顧問、技術支持、創投融資、市場諮詢等一條龍產業化孵化服務。

  從2016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至今,臺青創中心已完成註冊企業55家,另外還有35家待註冊企業,涵蓋生物科技、文化創意、網際網路、物聯網、新材料、IC等領域等科技,是一個多元化、高成長性的孵化平臺。其中不乏已經成功對接3.5億融資資金的鴻喬冷凍、在隔熱材料以及石墨烯領域有資深經驗的新武科技,還有放棄高新行業來到大陸,旨在從根本改善漁農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問題的醫生。

  臺青創中心匯聚各方資源培育優質項目,立足於"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創業最佳平臺」的目標,致力於將臺青創中心地打造成為臺灣青年大陸創業的首選地和聚集地。

  林子凱表示,未來,他有信心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通過臺青創中心落地松山湖,共同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作貢獻,攜手海峽兩岸青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臺商二代登陸創業 林子凱:以眾樂樂為己任
    林子凱的父親是一名商人,上世紀90年代在臺商紛紛入駐廣東東莞的背景下,父親在東莞厚街開辦了一家弘泰拉鏈廠。林子凱大學期間,每年都會來一次東莞看望父親。2004年,剛剛從臺灣北部龍華科技大學畢業的林子凱來到父親的公司實習,和普通員工一樣學習企業的管理、營銷知識,公司的許多事情他都是親力親為。雖然大學裡面學習的是電機專業,但在父親的指點下,林子凱慢慢悟出了一些生意經。
  • 分享機會 共享成就——訪格林蘭鞋業化工總經理林子凱
    為了超越,林子凱要求產品做精做細,研發新產品,開發鞋類防黴片,甚至為鞋廠建立防黴系統,同時為客戶教育訓練,從生產流程上解決發黴問題。客戶產品得到加分加值的效果,很快成為主力,也受到客戶肯定。    林子凱說,別以為鞋業不好做,其實一直以來就沒有好做的行業,提高質量是首要之務。
  • 分享機會 共享成就 ——訪格林蘭鞋業化工總經理林子凱
    為了超越,林子凱要求產品做精做細,研發新產品,開發鞋類防黴片,甚至為鞋廠建立防黴系統,同時為客戶教育訓練,從生產流程上解決發黴問題。客戶產品得到加分加值的效果,很快成為主力,也受到客戶肯定。   林子凱說,別以為鞋業不好做,其實一直以來就沒有好做的行業,提高質量是首要之務。
  • 17創聯盟執行長林子凱一行赴鄂州考察交流
    5月11日,全國臺企聯副會長、17創聯盟執行長林子凱一行,在湖北杏福農業總經理郭秉承的陪同下,拜訪鄂州市政府,就17杏福臺青農創發展加速器項目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鄂州市政府副市長江國新陪同考察交流。  在座談交流會上,林子凱一行就如何整合17創聯盟和杏福農業優勢,攜手打造「農創+孵化+文旅」相結合的美麗農村進行了講解。
  • 東莞市委臺港澳辦黃慧紅主任等會見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林子凱一行
    6月12日,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林子凱攜東莞臺灣青年創業服務中心一行拜訪市委臺港澳辦,黃慧紅主任等辦領導會見林子凱一行。雙方就進一步促進臺灣創業青年落戶東莞發展,助力臺青融入大灣區發展,以及深化莞臺兩地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 中南林科大教師跨11省份調查森林生態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中南林科大教師跨11省份調查森林生態華聲在線12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長江經濟帶森林超載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四十出頭的湯旭是中南林科大經濟學院教師、林業經濟管理學博士。近些年來,他痴迷於森林生態安全研究,曾主持、參與一系列省部級課題研究。他通過紮實調研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我省大部分縣市區森林生態安全水平呈下降趨勢。這個問題引起省有關部門重視,對我省森林治理、林業發展和經濟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 臺海記憶: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
    —— 林鴻東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霧峰林家,祖籍在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清代乾隆11年(1746)開臺祖林石渡臺,數十年間開拓有成。後(乾隆53年,1788)在其子林遜遺孀黃端娘帶領下,第三代林甲寅從原先大裡杙(今臺中市大裡區)移居阿罩霧(今霧峰區),重新展開生活而再次富裕興旺。
  • 11月15日起,廣州大道禁止北往東左轉進入林和西橫路
    為緩解廣州大道主線交通擁堵,優化交通組織,廣州交警將於11月15日零時起,調整廣州大道-林和西橫路口北往東方向通行路徑,通過簡化路口交通信號方案,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 快手貓女林是誰哪裡人 貓女林個人資料與微博地址分享
    說到快手的網紅,唱歌比較不錯、長相也不錯的妹紙,很多同學都會想到貓女林,快手貓女林除了唱歌好,長相好,而且拍的段子也比較不錯,受到不少粉絲的喜愛,快手粉絲已經累計143.8萬人次關注,美拍也達到了37萬人次關注,可以說是絕對的人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