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拉稀、低燒……最近這段時間氣溫降低了不少,到醫院就診的小兒秋季腹瀉患者也多了起來。
浙江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陳淑芳表示,隨著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每個寶寶都有發生秋季腹瀉的可能,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
因此,每到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
小兒上吐下瀉得了秋季腹瀉目前沒有針對該病的專業用藥前兩天,於女士抱著兒子陽陽來到陳淑芳的門診。還沒進診室,她就著急地說:「醫生,我兒子上吐下瀉一天了,可把我們給擔心壞了。」
陽陽今年3周歲,剛上幼兒園。就診前一天早上,他和往常一樣在家裡吃好了早飯,沒有任何異常。吃完早飯後,就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結果在幼兒園待了沒多久就吐了。
「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孩子吐了,還喊著肚子痛,我就趕緊去把他接了回來。沒想到回來後,他又吐了好幾回,緊接著又拉肚子,拉出蛋花湯樣大便好幾次,到了晚上還發起了低燒。」
擔驚受怕了一整晚,第二天一早,於女士趕緊帶著陽陽來醫院就診。
「根據症狀,首先考慮秋季腹瀉。此病很多寶寶會中招,病情急且容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但是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遵從醫囑處理,問題不大。」
陳淑芳說,經過進一步檢查化驗,陽陽確實是得了秋季腹瀉。
陳淑芳介紹,從醫學專業角度來說,秋季腹瀉是指10-11月份的季節性腹瀉,在6月齡-3歲寶寶間較為常見。
更為專業點來說,秋季腹瀉的元兇為輪狀病毒感染,但目前並沒有針對輪狀病毒的專業用藥,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
秋季腹瀉常出現低燒症狀家長千萬不要給寶寶「禁食」發燒、嘔吐、腹瀉是秋季腹瀉的常見症狀,但其他多種疾病也會導致這些症狀,家長應該如何簡單識別呢?
陳淑芳介紹,部分患有秋季腹瀉的寶寶會出現發燒、流涕,甚至咳嗽等症狀,這讓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感冒了,但其實與感冒不盡相同。
「秋季腹瀉常常出現的是低燒症狀。這時候,家長可以用溫熱的溼毛巾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同時給孩子多喝溫開水。」
陳淑芳說,如若不幸孩子發起了高燒,則應該及時就醫,並請遵醫囑進行用藥。另外,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都是應對寶寶高燒的特效藥,家中應該常備。
當患病的寶寶出現嘔吐,甚至吃什麼吐什麼時,家長千萬不要給寶寶「禁食」。因為胃腸道空虛時,腸道蠕動更快,反而更容易加重腹瀉症狀。
陳淑芳建議家長給寶寶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次餵食數量減少,時長增加,讓寶寶吃得更緩慢一些,同時增加餵養的頻次。
另外,對於母乳餵養的患兒,因為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更易吸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如若無法母乳餵養,可以試試更接近母乳的配方奶餵養。
不要給孩子亂用止瀉的藥物出現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最需要家長引起注意的是腹瀉症狀。與嬰幼兒一天多次的排便不同,患有秋季腹瀉的寶寶不僅頻繁、大量地排便,而且大便中帶有大量水分,呈黃綠色,且為蛋花狀,次數不等,多者可達數十次,嚴重的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紊亂等。
「如果脫水嚴重而且未及時糾正,嚴重可危及生命,部分患兒可能會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從而導致腹瀉遷延不愈甚至轉成慢性可能,時間久了還可能會影響孩子胃腸道功能和營養吸收障礙,甚至營養不良或影響生長發育。」陳淑芳說。
陳淑芳表示,遇到寶寶上吐下瀉時,家長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讓寶寶好起來,有的還一股腦兒地給寶寶服用各種藥物,結果症狀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厲害,甚至拖半個月或更長時間不愈。
在此,陳淑芳特別提醒,如果寶寶只是輕微腹瀉,家長一定不要自作主張,給孩子亂用止瀉的藥物,否則會加重孩子腸道功能紊亂。
特別是早期,可以適當給予益生菌或者胃黏膜保護劑,改善症狀,幫助孩子腸道功能的恢復,同時為了預防脫水,要適當給予口服補液鹽。
「如果寶寶排出疑似秋季腹瀉的大便,家長一定要記得拿去醫院進行檢測,以確定是否為輪狀病毒感染。一般來說,取寶寶的大便去檢測,要儘量在排便後2小時之內,這樣的大便檢測效果更準確。」
陳淑芳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出現精神萎靡、臉色不好、尿量明顯較少等症狀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提醒】秋冬季高發的幾種疾病除了輪狀病毒感染,秋冬季兒科門診中還有哪些疾病比較高發?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9-12月是其高發季節,學齡前兒童多發,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在手、足和口腔周圍會出現水皰,極少數患者可出現併發症。
諾如病毒性腹瀉根據往年突發疫情流行情況,浙江省10月份開始逐漸進入諾如病毒性腹瀉發病高峰,容易引起暴發。每年11月-次年1月為5歲以下嬰幼兒高發期。
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腹瀉、嘔吐、反胃、噁心和胃痛,其他包括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數患者發病後1-3天即可康復。嘔吐或腹瀉嚴重者應及早就醫。
合胞病毒感染每年11月份氣溫開始變冷到來年2、3月份氣溫轉暖之前,合胞病毒一直處於特別活躍的狀態。
該病多見於新生兒和6個月以內的嬰兒,會有高熱、鼻炎、咽炎及喉炎,之後會表現為細支氣管炎及肺炎。少數病兒可並發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成人和年長兒童感染後,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毒肺炎人腺病毒肺炎多發於6個月-5歲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現39℃以上的高熱,可伴有咳嗽、喘息。
輕症一般在7-11天體溫恢復正常,其他症狀也隨之消失;重症患兒高熱可持續2-4周,甚至最高體溫超過40℃,還會在病後3-5天出現呼吸困難,伴全身中毒症狀,精神萎靡或者煩躁,易激惹,甚至抽搐。
另外,部分患兒有腹瀉、嘔吐,甚至出現嚴重腹脹;少數患兒有結膜充血、扁桃體有分泌物。
季節性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浙江省的流感疫情一般從12月底開始上升,一直持續到次年的3月份。
流感全身症狀通常更重一些,一般會突然發燒、體溫達到39-40℃;伴有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全身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結膜輕度充血。
如何預防秋冬季高發疾病陳淑芳提醒,秋季腹瀉可以由多種途徑傳播引起,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要注意孩子的衛生,勤給孩子洗手,像餐具、奶瓶要及時消毒;
2. 根據天氣變化,適時給孩子添加衣褲,預防感染;
3. 避免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交叉感染;
4. 防止「病從口入」,剩菜剩飯要少吃,不吃生冷食物;
5. 目前針對輪狀病毒有預防輪狀病毒腸炎的疫苗,主要接種對象為2月齡至3歲兒童,家長可以視情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