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抓住孩子的青春期,就抓住了很多機會,對孩子的未來影響至深

2020-12-11 木蓮媽媽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

每一個懷裡抱著寶寶的年輕媽媽,一定都盼著孩子快快長大,覺得孩子長大以後就能夠輕鬆許多。但是此時的媽媽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養育孩子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沒辦法中途下車。面對孩子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擾。等孩子長到十六七歲的時候,你或許會懷念懷中抱著的那個小可愛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共要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時的「寶寶叛逆期」;6-8歲時的「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的「青春叛逆期」。針對不同的時期,家長都應拿出不同的應對方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孩子長大成人之前的最後一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

先給大家講件事,在採訪了很多家裡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以後,我發現大家的困擾都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卻在某種程度上大致相似。

趙雷的媽媽今年40歲了,家裡有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兒子。家裡只有這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父母嬌生慣養,真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相信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家庭的現狀。孩子小的時候一直特別乖巧懂事,學習也不太用家長操心。父母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可是當趙雷上初中以後,一切被顛覆了。他不僅開始上課溜號,學習成績下降,更嚴重的是他竟然學會了打架鬥毆、吸菸上網等許多不好的壞毛病。家長雖然及時發現,但也對此無能為力,一遍又一遍地講道理、規勸,都不奏效,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把所有的話都當作耳旁風,第二天照舊我行我素。

後來趙雷爸爸耐不住性子,動手打了他,可是當年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竟然還手和爸爸打了起來。這一舉動讓趙雷的父母徹底絕望了,開始硬性規定他的生活作息和習慣,結果趙雷用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

在學校,老師也非常頭疼,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多次找趙雷的父母談話,希望家校合作能夠解決趙雷的生活、學習問題。回到家後,趙雷的父母冷靜下來反思。通過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得不承認,自己屬於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管教,於是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改變現狀。

相信這件事已經普遍的發生在大部分處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家長們不理解,怎麼一個好好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間就變了模樣?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只是在我們作為家長以後,就很難再變換立場,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想問題。

這只是一個短暫的特殊時期,如果在此期間,我們把握好方式方法,就會成就一個孩子,如果我們沒有把握好,有可能毀了一個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家長不得不重視起來。

為什麼會叛逆?

先給大家看一個成語:年少輕狂。相信這個成語大家並不陌生,而且很多中年人對這句成語有著深深的情感,自己已過了年少輕狂之時,若不經歷,豈不是一大遺憾?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體與心理都會產生巨變。對這個世界的訴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似乎迫不及待的衝破自己的小世界,去體驗未知,探索未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他希望通過一些叛逆的事來證明自己。一方面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一方面也向外界示威,這裡的外界無非就是學校權威、父母權威。

曾經的那個乖孩子並不認為,學校和父母的管教對自己來講是一種束縛和控制,然而當他逐漸成熟,逐漸了解規則,他便不再滿足於做父母翅膀下的乖寶寶,不再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而是拼命宣誓自己的主權。

可是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辨別是非,他們的掙扎往往徒勞無功,矛盾的種子就此埋下了。

叛逆的孩子主要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種,暴躁型。通常表現為:與父母吵架,對父母的管教激烈反抗。在學校反抗老師,對什麼都不滿意,也比較容易和同學發生矛盾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一類孩子,多半會產生厭學情緒,精力旺盛,逃學打架多半發生在這一類型孩子身上。

第二種,沉默型。通常表現為: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意與父母老師溝通,甚至也不和同學交流,或者只和關係較好的一兩個同學交流。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父母說的話也不在意。這種孩子看似安靜,其實內心也充滿焦慮不安,需要更多深入的了解和溝通才能幫助他們。

第三種,「心機」型。通常表現為:貌似依然懂事聽話,但是慢慢你會發現,有關於他的一切還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這一類型的孩子,通常都是「表面服從,偷偷反抗」。表面看來,他接受了你的意見,但是卻我行我素,真的具體實施的時候,完全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做,早就把家長老師教給的東西拋到九霄雲外。這種孩子普遍情商高,也最難管教,你很難真正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

對症下藥,才是王道

身為父母,如果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究竟是哪種類型的叛逆,針對孩子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倍功半。

如果你的孩子是暴躁型的,不要跟他針尖對麥芒,此時需要你拿出十足的耐心,無論在你看來孩子是如何的不懂事,都要時刻提醒自己,非常時期要非常對待。如果你很頑固很暴躁,只糾結孩子眼前的行為,而不顧全大局,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把孩子推到了敵對的位置,從此失去良性溝通的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是沉默型的,恭喜你,相對來說你省去了一部分精力,畢竟耐心是我們人人都缺乏的。針對這一類型的孩子,父母要多溝通,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孩子反感的方式去溝通,這樣不僅不會成功,甚至還會起反作用。引導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滿足他,傾聽他,讓他知道父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向孩子拋出關心和嘮叨。

如果你的孩子是「心機」型的,父母要多下功夫去察言觀色,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真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考慮,而不是企圖控制我、操縱我,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充分了解。

孩子在青春期的不同表現,反映了其不同的性格特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要家長們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相信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把方法用起來

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通常比平時更需要愛。父母不論用哪種方法對待,都要謹記一條:不要把孩子推到我們的對立面,而是要溫和的接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給予孩子們最大的理解、包容和尊重。這並不表示放縱,畢竟我們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界限和限制。在真正獨立面對社會之前,懂得不觸碰事情的邊界非常重要。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能夠和孩子有一個良性溝通。把握好手中的尺,為孩子的發展助力,不要讓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人生是個單程旅行,沒有回頭路可走:請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後的機會
    研討證明,青春期被家庭虐待的孩子,違法率和自殺率相當高。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打開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特質。家長們,請抓住孩子青春期最終的機緣,處置好親子聯絡,把青春期變成孩子的修補期、助推期、黃金打開期!
  • 孩子出現這幾個特徵,說明骨骼線要閉合了,要抓住最後的長高機會
    說明骨骼線就快要閉合了,如果家長能能夠抓住還最後長高的機會,可以讓孩子的身高再「竄一竄」。 女孩進入青春期的時間要稍早一些,大概在10-12歲,男孩在12-14歲。如果孩子還沒有到青春期的年齡,卻出現了第二性徵發育,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早熟,會導致骨骼線提前閉合,影響身高發育。
  • 孩子的一生有三次機會,是長高關鍵期,抓住機會就能「高人一頭」
    文丨箐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其實,孩子身高並非全部因為遺傳因素決定,還有後天的營養補給,還有運動鍛鍊,這些都是孩子能否長高的因素。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長高一些,這樣外表看起來會更加有魅力,而且在生活中也會更有優勢。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人類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拼命」地努力教育孩子。
  • 春天是孩子身高猛漲期,家長抓住了機會,可幫孩子長高10釐米
    所以家長為孩子做好準備,迎接孩子長個子。我們都知道,孩子長個的時間並不長,一個是嬰幼兒時期,一個就是青春期。在嬰幼兒時期,孩子一個月可長高2釐米以上;而青春期,孩子一年時間可以長高10釐米左右,上半年還能穿的衣服,下半年就完全沒法穿了。
  • 骨骼閉合前,孩子身體會釋放信號,抓住最後機會,身高還能竄一竄
    現在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優秀與否,除了學歷和顏值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身高,有一個高個子的孩子是很多父母所希望的,尤其是幾個家長湊在一起,免不了會討論孩子身高的問題,孩子的身高也因此成為家長們所關心的熱點話題。
  •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孩子「偷錢」,不妨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王營前段時間,在幼兒園門口,一位家長非常氣憤地說,她發現自家孩子「偷」家裡的錢,到小區門口的超市裡,買飲料、買玩具……問孩子錢從哪裡來,孩子不承認偷,打了幾次後,毛病依然不改。
  • 入秋後孩子進入「轉骨期」,父母要抓住機會,讓孩子個頭竄一竄
    網絡上經常流傳所謂的男神身高、女神身高,可見身高對於孩子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挺拔的身姿,這樣看起來顯得好看,人也會有自信起來。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長高,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先天的基因遺傳外,還與孩子的後天發育息息相關。入秋後孩子的身高發育進入"轉骨期",父母要抓住機會,讓孩子的個頭往上竄一竄。何為"轉骨期"?
  • 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身高智商都會高,家長要抓住機會
    文|秘籍君有了孩子後,家長除了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長大,更希望孩子以後有高高的個頭和超群的智商。雖然孩子的身高和智商受先天遺傳的影響很大,但是後天環境對孩子這兩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家長要知道,孩子6歲之前是身體和大腦發育黃金時期,如果父母能抓住機會,身高和智商都會超出同齡孩子一大截。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孩子不僅需要均衡充足的營養,而睡眠作為影響身高最重要的後天因素,更不能懈怠。而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身高智商都會高,家長可要抓住機會。孩子睡覺的2個黃金時間?
  •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快停止長高了,父母要抓住最後的機會哦
    因此,家長們通常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有個高顏值,高個子,希望自家兒子高大威猛,希望自家女兒高挑纖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少不了會用自家孩子的身高來和周圍同齡孩子作對比,如果發現低了,那可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長高。
  • 交際能力對孩子發展至關重要,抓住交際敏感期,別讓娃未來吃虧
    除了未來的工作,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也需要愛情、親情、友情的陪伴,這樣需要用到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孩子長大後也會一直處於社會的關係網絡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人發生交往。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人際交往對於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人生的幸福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決定作用。因為人際交往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所以說家長需要重視起孩子的交際敏感期,才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待人接物,與人相處,避免發生無法融入他人集體的尷尬場面。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特徵。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 最新兒童身高對照表來了,如果孩子發育過慢,務必要抓住猛長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家長們非常關切的問題。根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有50%的孩子未達到遺傳身高,80%的孩子未來身高不能達到家長們的預期。在去年最新兒童身高表發布後,一大批家長又開始著急了。為什麼家長們會如此在意孩子的身高呢?一位初為人母的曉曉說出了多數家長的心聲。
  •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家長要抓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很多的家長現在非常的注重胎教,在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給孩子每天讀書,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出生之後的教育會更輕鬆。-6歲的階段時,專家們稱這個成長階段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影響非常重要。有些家長在這個階段沒有抓住這個黃金期,到了孩子入學後才發現孩子有很大的閱讀障礙,再想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就會有些困難。
  • 抓住最後一個長高「衝刺期」,長大後亭亭玉立
    而女生,在青春期更是注意外表的形象,會更在意自己的身高身材問題。朋友家的女兒已經16歲了,和同齡人相比身高差了一大截。看著別人家的女兒亭亭玉立,再對比一下自己女兒的身高,沒少為這個問題煩惱。女兒都到了16歲的年紀了,還有可能再長高一截嗎?其實,女孩子還有最後一個長高的「衝刺段」,家長要抓住機會,亭亭玉立的女兒不是問題。
  • 家長應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關愛教育,培養孩子的團結意識
    孩子進入學校後,是否能生活愉快,學習順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同學之間的關係能否融洽相處。這是他們踏入社會的開始,處理好這一問題,不僅對學習生活有益,也影響人的一生。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家庭與環境各異,性格脾氣不同,各有各的興趣愛好,各有各的生活習慣,但這並不妨礙交友。要學會關愛別人,學會寬容大度,這樣才能搞好團結。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特徵。
  • 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尤其是最後一個,家長要抓住
    每個家長都希望擁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就開始注重寶寶的大腦發育。家長都希望自己都孩子「成龍成鳳」,希望自家寶寶越來越聰明,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就不要錯過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 父母個矮,孩子能"高人一等"嗎?專家:抓住孩子長高的黃金期
    孩子的身高,向來是父母很關心的問題。我們也都知道,孩子的身高大部分是受到父母的基因影響,父母高一點,孩子未來身高高的機率更大,反之則更小。但是,父母矮的話,孩子一樣也能長高。這裡就要簡單說一下影響身高的因素。據科學研究,父母的遺傳基因,對孩子的身高影響佔到70%,而剩餘的30%則是後天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本身的身高不是很優秀,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讓孩子的身高"逆襲",做到"高人一等"。
  • 孩子的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命運,家長可知如何抓住?難怪孩子沒朋友
    其中,有三次機會和改變是比較大的。有些人抓住了,自己的一生就改變了。倘若沒抓住,那只能遺憾機會的流逝。孩子因為年齡小,不知道這些機會的重要性,所以往往會錯過。但家長不一樣,經歷過,所以懂得。懂得有些看似很小的改變,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