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
每一個懷裡抱著寶寶的年輕媽媽,一定都盼著孩子快快長大,覺得孩子長大以後就能夠輕鬆許多。但是此時的媽媽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養育孩子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沒辦法中途下車。面對孩子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擾。等孩子長到十六七歲的時候,你或許會懷念懷中抱著的那個小可愛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共要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時的「寶寶叛逆期」;6-8歲時的「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的「青春叛逆期」。針對不同的時期,家長都應拿出不同的應對方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孩子長大成人之前的最後一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
先給大家講件事,在採訪了很多家裡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以後,我發現大家的困擾都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卻在某種程度上大致相似。
趙雷的媽媽今年40歲了,家裡有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兒子。家裡只有這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父母嬌生慣養,真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相信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家庭的現狀。孩子小的時候一直特別乖巧懂事,學習也不太用家長操心。父母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可是當趙雷上初中以後,一切被顛覆了。他不僅開始上課溜號,學習成績下降,更嚴重的是他竟然學會了打架鬥毆、吸菸上網等許多不好的壞毛病。家長雖然及時發現,但也對此無能為力,一遍又一遍地講道理、規勸,都不奏效,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把所有的話都當作耳旁風,第二天照舊我行我素。
後來趙雷爸爸耐不住性子,動手打了他,可是當年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竟然還手和爸爸打了起來。這一舉動讓趙雷的父母徹底絕望了,開始硬性規定他的生活作息和習慣,結果趙雷用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
在學校,老師也非常頭疼,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多次找趙雷的父母談話,希望家校合作能夠解決趙雷的生活、學習問題。回到家後,趙雷的父母冷靜下來反思。通過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得不承認,自己屬於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管教,於是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改變現狀。
相信這件事已經普遍的發生在大部分處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家長們不理解,怎麼一個好好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間就變了模樣?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只是在我們作為家長以後,就很難再變換立場,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想問題。
這只是一個短暫的特殊時期,如果在此期間,我們把握好方式方法,就會成就一個孩子,如果我們沒有把握好,有可能毀了一個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方式,家長不得不重視起來。
為什麼會叛逆?
先給大家看一個成語:年少輕狂。相信這個成語大家並不陌生,而且很多中年人對這句成語有著深深的情感,自己已過了年少輕狂之時,若不經歷,豈不是一大遺憾?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體與心理都會產生巨變。對這個世界的訴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似乎迫不及待的衝破自己的小世界,去體驗未知,探索未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他希望通過一些叛逆的事來證明自己。一方面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一方面也向外界示威,這裡的外界無非就是學校權威、父母權威。
曾經的那個乖孩子並不認為,學校和父母的管教對自己來講是一種束縛和控制,然而當他逐漸成熟,逐漸了解規則,他便不再滿足於做父母翅膀下的乖寶寶,不再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而是拼命宣誓自己的主權。
可是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辨別是非,他們的掙扎往往徒勞無功,矛盾的種子就此埋下了。
叛逆的孩子主要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種,暴躁型。通常表現為:與父母吵架,對父母的管教激烈反抗。在學校反抗老師,對什麼都不滿意,也比較容易和同學發生矛盾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一類孩子,多半會產生厭學情緒,精力旺盛,逃學打架多半發生在這一類型孩子身上。
第二種,沉默型。通常表現為: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意與父母老師溝通,甚至也不和同學交流,或者只和關係較好的一兩個同學交流。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父母說的話也不在意。這種孩子看似安靜,其實內心也充滿焦慮不安,需要更多深入的了解和溝通才能幫助他們。
第三種,「心機」型。通常表現為:貌似依然懂事聽話,但是慢慢你會發現,有關於他的一切還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這一類型的孩子,通常都是「表面服從,偷偷反抗」。表面看來,他接受了你的意見,但是卻我行我素,真的具體實施的時候,完全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做,早就把家長老師教給的東西拋到九霄雲外。這種孩子普遍情商高,也最難管教,你很難真正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
對症下藥,才是王道
身為父母,如果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究竟是哪種類型的叛逆,針對孩子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倍功半。
如果你的孩子是暴躁型的,不要跟他針尖對麥芒,此時需要你拿出十足的耐心,無論在你看來孩子是如何的不懂事,都要時刻提醒自己,非常時期要非常對待。如果你很頑固很暴躁,只糾結孩子眼前的行為,而不顧全大局,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把孩子推到了敵對的位置,從此失去良性溝通的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是沉默型的,恭喜你,相對來說你省去了一部分精力,畢竟耐心是我們人人都缺乏的。針對這一類型的孩子,父母要多溝通,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孩子反感的方式去溝通,這樣不僅不會成功,甚至還會起反作用。引導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滿足他,傾聽他,讓他知道父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向孩子拋出關心和嘮叨。
如果你的孩子是「心機」型的,父母要多下功夫去察言觀色,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真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考慮,而不是企圖控制我、操縱我,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充分了解。
孩子在青春期的不同表現,反映了其不同的性格特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要家長們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相信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把方法用起來
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通常比平時更需要愛。父母不論用哪種方法對待,都要謹記一條:不要把孩子推到我們的對立面,而是要溫和的接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給予孩子們最大的理解、包容和尊重。這並不表示放縱,畢竟我們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界限和限制。在真正獨立面對社會之前,懂得不觸碰事情的邊界非常重要。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能夠和孩子有一個良性溝通。把握好手中的尺,為孩子的發展助力,不要讓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