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避免感染減少外出,宅家裡或居家隔離是目前的主要生活方式。在此情況下,除了做好嚴格的防護之外,我們還應密切關注營養健康狀況對機體免疫力改善和增強的作用。
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可抗新型冠狀病毒
充足的營養有助於預防各類疾病和改善身體機能,進而有助於抵抗新型冠狀病毒,降低感染風險。維生素D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有專家認為維生素D可抵抗新冠病毒肺炎,中國人群總體維生素D缺乏比例高,且在居家宅家不能充分接觸陽光不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情況下,補充維生素D是我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營養方式之一。
維生素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它的發現是人們與佝僂症抗爭的結果。適當的曬太陽足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但是產生量的多少與季節、緯度、紫外線強度、年齡、暴露皮膚的面積和時間長短有關。它與鈣、磷共同作用,可健全全身的骨骼及牙齒,有效地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的發生。
2006年《Science》的一篇論文闡述了維生素D增強機體抵抗力、控制感染的作用。維生素D可動員人體細胞分泌「抗微生物肽」的物質,該物質能摧毀病毒的包膜而破壞病毒,起到抗病毒作用。2019年12月《國際免疫藥理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動員的微生物肽可能對肺部RNA病毒感染具有治療作用,而此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恰恰就是RNA病毒。
大城市絕大多數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
維生素D的缺乏有內因和外因,其內因主要是機體需求增加的同時,身體自身合成水平不足以滿足正常的維生素D消耗量,使得機體處於維生素缺乏的狀態。外因主要是除傳染病公共衛生防控及種族等因素外,環境因素尤其個人生活方式,如長期室內學習或工作,缺乏戶外活動,以及室外打太陽傘、塗防曬霜習慣、霧霾天氣等影響,使我們人體和陽光親密接觸機會大大減少,絕大多數亞洲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成事實。
我國北京和上海50-70歲人群的數據顯示,86%的人存在維生素D水平缺乏(低於20ng/ml)或不足(低於30ng/ml),僅有14%的人維生素D水平屬於正常。
合理的飲食和精準的營養素可補充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辦法是曬太陽。成年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皮膚嬌嫩,時間可縮短至15~30分鐘;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能暴曬。隔著玻璃曬,紫外線透過率不足,不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最好到綠化較好的戶外環境。
在沒有條件充分曬太陽的情況下,我們應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精準的營養素補充,進而有效改善機體的維生素D水平。但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其自身對維生素D的需求,合成的效率,消耗的情況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維生素D的補充需要精準。
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魚類,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經過晾曬的幹蘑菇,以及雞蛋黃和動物內臟中均含維生素D,可有針對性地補充。為滿足身體所需,兒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維生素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每天20~50微克。經陽光照射皮膚而合成的維生素D有自限性,一般不會過量,但服用補充劑存在過量可能。過多維生素D攝入會升高血鈣水平,長期如此增加患腎結石、心律失常等的風險。
附:不同人群每日推薦維生素D的補充量
根據現有標準和相關文獻,總結不同人群的維生素D每日推薦補充量,供大家參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