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愛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
上次和以前的同事聊天,聊到了孩子們,同事突然說,「你的兩個女兒都很優秀,你應該知足了。」我一愣,因為同事的態度不是開玩笑那種,是真的掏心掏肺的說的,是我平時對孩子們太過嚴格了嗎?是我剛才描述孩子們的時候,言辭太過激烈了。——這件事在我心裡留了一個小疙瘩。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所有的家長都是焦灼的狀態,甚至有的家長從孩子剛上幼兒園就開始了。各種興趣班基本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甚至有一少部分孩子,已經開始系統的學習英語。現在網上流傳一句話——「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對自己家的孩子,從來都是不滿意的。
作為家長的我們怎麼了?難道每天讓孩子學這學那,逼著孩子們去拿各種獎盃獎狀,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不是應該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無憂無慮的長大嗎?
一、別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跟童年的我們比一比,就知道孩子有多優秀了,這就足夠了
我們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周圍的家長大部分都是70後和80後,我們這代人都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那個年代,物質還不十分豐富,但我們每天的課外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彩,課間開心的跟同學們踢毽子,跳皮筋兒,丟沙包,周末滿村的跑,釣魚,拍蜻蜓,捉知了,每天就是瘋玩,不亦樂乎。現在回想起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學業,我們一樣從遙遠的農村考到了大城市裡的大學。
一個足球和一群孩子
再看看我們的孩子們,甚至有的小學校還有課間作業,那意味著什麼——孩子們去廁所上個大號都來不及,經常聽女兒說,半天都沒時間下樓,更別說有什麼課間活動。孩子們的周末更是被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填的滿滿的。我們在用孩子僅有的周末時間,去換個別科目幾分的成績,這真的值得嗎?再說了,即使不上補習班,孩子們自己學習難道就沒有這幾分的進步嗎?
其實把我們當年的學習成績跟孩子的比一比,孩子們真的比我們小時候優秀太多了。是我們太苛刻了,我們只顧著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比成績,完全忘了我們的內心最想要什麼。我們想要的應該是孩子們健康快樂的長大,一個溫馨的家,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中,度過陽光明媚的每一天。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品格,孩子會受益一生
這幾天放假,我們全家一起又看了一遍《少年的你》,影片當中帶頭霸凌的女孩兒魏萊,是班裡的尖子生,家庭條件也好,但是這個孩子扭曲的性格,偏激的作為,看著都讓人覺得恐懼!
警察到她家裡跟她母親談話時,大家看到了她家裡全是獎盃、獎狀,她媽媽也說她女兒不是那樣的人,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對自己女兒犯的錯誤沒有一絲的愧疚。在影片最後,魏萊害怕陳念會報警影響自己的高考,跟陳念說出了她爸爸因為她的復讀,已經一年沒有和她說過話,如果陳念報警,她很有可能還要繼續復讀,就跪下來求陳念,讓陳念拍他的裸照,後來還要幫陳念媽媽還債,也正是魏萊一直的糾纏,陳念才失手將她推下了臺階。
這段大家都感受到了魏萊家庭教育的失敗,學習成績很好,家庭條件很好,但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性格,最終走向了萬劫不復的結局。
這是一個極端的反面教材,這部電影在放映的時候引起的反響很大,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看過了事,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糾正我們的觀念和行為,讓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要太過偏激。
三、教導孩子最好的方式從來都是愛,我們要爭取做最會愛孩子的父母
愛孩子是我們每個做父母的天性,從來沒有那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怎麼愛孩子,怎麼做才是愛孩子,這需要我們在跟孩子的相處當中慢慢學習。
1、在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愛,不但要說出來,還應該落實到我們的行動
冰心說過:「有愛就有一切。」
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教導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他們也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2、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引導孩子的興趣,比給孩子報任何的輔導班都要重要——這也是一種愛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就是給孩子開啟了一扇大門,這時候的他們不需要更多的管教,就能找到自己的目標。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比花錢給孩子報輔導班不知要難多少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孩子們對我們敞開心扉,把我們當成朋友。
結語: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信奉老言古語)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最好的父母,跟孩子能成為很好的朋友,讓孩子們之間關係和睦。
一家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