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親王弘曉:是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怡賢親王的嫡幼子,怡親王鐵帽王爵的第一任繼承人。
前一段時間網上火熱播出的《延熹宮略》電視中怡親王弘曉:勾結後宮貴妃高氏巴結重臣高斌,指使侍衛陷害宮女事發被皇帝教訓,只在皇宮擔任乾清門侍衛,稷祖時未配小刀,食用熟肉被關押宗人府,整天怨天尤人,被皇帝罷免職務,常被乾隆帝敲打。
電視劇播出後網上掀起一片議論,認為弘曉是虎父犬子,是扶不起的王二代,老爹文武雙全是軍機領班,議政王大臣而他卻只得了個乾清門侍衛還被撤了,也有人認為乾隆翻臉不認人罔顧孝義。
那麼史實記載怎麼樣呢?難不成怡親王弘曉在乾隆朝真的地位特別低所當的乾清門侍衛也只是保安而已嗎?乾隆帝真的對怡親王一脈有很深的成見,故而壓制怡親王?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乾清門侍衛這個職務,在現代許多人的眼裡把乾清門侍衛當成了守大門的保安,說實話乾清門侍衛還真不是保安。
在清朝對於侍衛的劃分比較細,分藍翎侍衛,三,二,一等侍衛,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藍翎是六品,三等正五品,二等正四品,一等正三品而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地位高於一等侍衛但沒有品級。一二三等加藍翎侍衛歸領侍衛大臣管轄,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歸御前大臣(由王公勳貴兼任)管理
侍衛一般都是要出身上三旗勳貴世家,皇親子弟。而乾清門侍衛屬於高等侍衛,皇帝御前近臣,非皇親國戚不可擔任,常有貝勒,貝子以及滿蒙王公子弟擔任此位。皆因皇帝親衛,前程遠大,從皇宮侍衛中出了不少朝庭重臣。
出身滿清八大世家之一的傅恆(富察皇后之弟)初為藍翎侍衛,最後高居軍機大臣,康熙朝宰輔索額圖,明珠都曾經為皇宮侍衛,權臣和紳最初也就三等侍衛,就連康熙朝首輔索尼最初也是侍衛出身,其它的最後由侍衛高升的公侯卿相還有隆科多,鰲拜,阿里袞,海蘭察,肅順等,而弘曉擔任侍衛是在乾隆初年至二年,弘曉九歲襲王爵(雍正八年,雍正在位十三年),此時的弘曉除了王位,沒有任何功勳,只是一個初出毛廬的小子,擔任侍衛可以作跳板,由侍衛轉任重臣高官,這是提升地位最佳選擇。
乾隆四年到五年,弘曉分別擔任了正白旗漢軍都統(從一品),理藩院主官(從一品)。正白旗是上三旗,地位比下五旗高一等,親王兼掌部院事物,權利威勢遠勝其它所以不存在說弘曉地位低。
電視上所說弘曉不務正業,巴結高斌更是離譜,乾隆六年高斌為直隸總督(從一品),此時的弘曉以親王爵為正白旗漢軍都統外統重兵,又兼掌部院重務,論身份地位比高斌有過而無不及。
在歷史上並未曾有弘曉被關宗人府記錄,堂堂親王陷害宮女更是離譜純粹是虛構。
要說乾隆帝壓制怡親王一脈,其實在歷史上也說不過去,在乾隆帝初登大寶之際,宮中每逢大宴,年會以及朝庭站班,怡親王府都是位列最前,總理王大臣莊親王,果親王及御弟和親王都只能排在其後。
後面乾隆對怡親王一脈待遇有所縮減,連帶弘曉也被免去朝庭職務,都是因為理郡王弘皙謀逆事件不少宗室子弟參與,其中有寧郡王弘膠(弘曉兄)之後乾隆開始嚴厲管制宗室,不讓宗室參與朝政,於是有了郡王福彭(議政大臣)怡親王弘曉(正白旗漢軍都統)免職,乾隆親弟親王弘晝,弘瞻也多次受到申斥。
歷史上的弘曉並非是王二代,一無是處,歷史上的弘曉精通詩書繪畫,是有名的收藏家和詩人,並曾受到乾隆帝的好評,在政治上謙瑾恭讓,克勤克檢,深居簡出,這也是他能以親王爵善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