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六
圖片 / 網絡
小六身邊有不少朋友特別喜歡關注財經新聞,但是對於財經新聞裡的一些專業術語表示一臉懵逼,這不,昨天又被問到了外匯儲備這件事情,那今天小六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新聞裡經常提到的「外匯儲備」。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19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121億美元,較2017年末下降278億美元。
| 中國外匯儲備數量
上圖是我國近十年來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的曲線圖,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前,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而在2015年和2016年兩年間,外匯儲備迅速下降。
還記得在2015~2016年間,外匯儲備持續下降的相關新聞報導鋪天蓋地,一系列仿佛末日來臨的悲觀論調,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投資者們的恐慌。
回憶前兩年,大家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朋友在這類新聞的影響下,著急地把手頭上的人民幣換成外幣,或是通過各種渠道轉移到海外。
|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但是真相是不是真的如此悲觀呢?
從最近10年GDP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在2014年之後,GDP的增長速度確實是慢下來了。但是從增長的絕對值來看,實際上整體還是穩定健康的。
但是為什麼GDP在增長,而下滑的外匯儲備,卻跌回了2012年之前的水平呢?
我們今天就要解讀一下「外匯儲備」是什麼。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外匯儲備是國家官方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下圖央行提供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折合約3萬億美元,而黃金儲備只有740億美元。以前大家想像中代表著財富積累的黃金儲備,只有外匯儲備的2%左右,地位明顯不高。
總的來說,外匯儲備指的是央行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都可以被列入外匯儲備的範圍。
以我國目前情況為例,我國央行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這些美國國債隨時可以在市場上拋售成美元,提供支付結算的需要,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
在金本位的時代,各國的貨幣都和黃金掛鈎,所以貨幣之間的兌換很好計算。
一個人出國做生意,如果外國不方便使用本國的貨幣,他只要把本國貨幣換成黃金,再用黃金換成外國貨幣,就可以購買外國的貨物了。
商人如此,國家政府也是一樣。
所以在那個時代,黃金是各國最希望通過貿易換回來的「儲備資產」。
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各個國家為了維持戰爭的需要,紛紛把國庫裡面的黃金,都拿去國外購買槍枝彈藥和各種生產物資。
結果到了戰爭結束,美國作為二戰後的最大贏家,不但本土沒有受到戰爭波及,而且還因為出售軍火物資而大發橫財。
在二戰後,全世界超過70%的黃金都成為了美國的財富。
由於美國佔據了超然的地位,二戰之後,美國主導了全球經濟和金融方向。
隨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和黃金掛鈎,成為了「美金」。
從戰後一直到1970年代之前的幾十年裡,美國印刷出的綠色紙片,在全球貿易中起到了等同於黃金的作用。
儘管70年代美元危機發生之後,美元和黃金不再1:1等價掛鈎,但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還是保持了下來。
由於世界各國的貨幣都不再和黃金掛鈎,那麼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往往就採用美元作為參照物。
比如以前國內企業要出國採購物資,都需要先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才能去國外使用;在出口物資時,也是要把賣出商品得到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國內購買商品。
在進出口過程中,人民幣和美元互相兌換。
當國內商品出口國外時,貨款流回國內,兌換成人民幣的過程中,就會成為外匯儲備。
舉個慄子 ~~
華為在歐洲賣手機,賣了1億歐元
把這1億歐元匯回國內
由於政策要求,華為要結匯
(外幣不能直接在國內流通)
華為去工行辦理結匯
華為把1億歐元給工行,
工行結給華為7.77億人民幣
然後工行再把這1億歐元和央行結匯
最終這1億歐元,變成央行的外匯儲備
「結匯」的環節是外匯儲備形成的關鍵,具體過程如下:
工行和央行結匯的具體過程:
1、交易場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類似於上交所或者深交所,央行、所有其他銀行、具備外匯交易資格的會員單位,統一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外匯。會員具備交易資格,遵守交易制度。
2、交易方:各會員單位自由進行市場買賣。案例中是工行和央行雙方進行買賣。
其中:央行既是超級會員(資金量最大,往往出價最高),又是交易所管理員。
央行以市場買、賣方式調節匯率。
注意:央行用於交易的人民幣,來自於自身發行。交易完成後,央行形成外匯儲備,其他交易單位獲得人民幣。央行外匯儲備獨自保管,不得銷毀,不受政府財政幹預,以確保獨立性。
在最後環節中,央行買入其他會員單位賣給央行的外匯,提供人民幣進行交換,這個過程就是人民幣發行的一個重要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日常使用的人民幣,從印鈔廠「印」出來後,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這裡「發行」出去,才成為流通的貨幣。
所以我國的外匯儲備量,一般佔了貨幣發行量的很大一部分。這從上圖的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也可以看出端倪。
總結一下,外匯儲備可以大致理解成,是我國進出口業務中的結餘部分。
| 最近十年每個月貿易結餘
賣給外國人東西多了,央行裡就會存下更多的外匯儲備。
這些外匯儲備,可以供我國人民和企業用人民幣兌換,用於購買國外的商品和服務。
外匯儲備越多,意味著我國對外國積累的結餘也就越多。
但是這結餘也不是越多越好的,過於巨大的外匯儲備,就像是存在銀行活期存款裡的巨額現金,不但不能夠轉換成生產物資,反而還會造成損失(比如通貨膨脹下,銀行活期存款實際上一直在貶值,當前美國國債利率2%左右,這差不多就是我國外匯儲備的利率,明顯是不划算的)。
所以當我們下次再看到外匯儲備下降時,先要搞清楚原因,不要一驚一乍地急著散播悲觀情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