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說得好「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確實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多民族人民在這片華夏大地上和諧生活,因為每個地區民族的歷史、傳統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除了那些地方習俗之外,方言無疑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不過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體現了我們國家文化的璀璨發展,但全部被普通話包容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
相信眾多驢友出門遊玩的時候,都會發現,走過的每一個地區,都會存在著那個地區獨特的方言文化,與他們交談的時候有的當地人為了方便遊客,用方言的語氣說著普通話,我們聽著就會感覺夾雜著方言的味道,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口音啦,不過有的地方還好,方言跟普通話比較相似,自仔細聽還是能聽懂的,不過我國有三大「家鄉話」是最難聽懂的,你知道是哪些嗎?
1.閩南話
去福建地區旅遊過的朋友們想必深有體會,閩南話一直以來都是讓不少人感到頭疼的方言,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在閩南地區生活過一段時間,都很難聽得懂閩南話,就更別說學會了。就算只是學會一句閩南話,都得多講多練習,還得理解了意思才能夠真正記住。有種更誇張的說法,就是如果一個對語言不敏感的人,就算是在閩南地區待上再長的時間,都很難聽懂閩南話。
2.溫州話
作為吳語中的一種次方言,溫州話無論是在詞彙的使用或者是語法上,都與普通話有著十分大的差別,別說外地遊客聽不懂溫州話,就連溫州內部的人互相講溫州話,他們彼此之間都很難聽得懂,但做基本的溝通還是可以的,十裡不同音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據說戰時,我國曾用溫州話當作戰略密語,也看得出溫州話有多難懂了吧。
3.粵語
粵語,俗稱白話。主要分布在分布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粵中、粵北和粵西南地區,香港、澳門、廣西東南部地區,還被香港和澳門當做官方語言使用,在早期很多電影、電視劇或者是歌曲裡,都會出現粵語,被很多香港明星的帶動下,還引起過一大波粵語學習潮流,了解粵語的人都知道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
不過就算粵語再怎麼受歡迎,對於沒接觸過的人來說,學習起來還是很難的,完全不亞於初學者學習英語的難度,比較有語言天賦的也要下一番功夫,生活在廣東的外地人即使在廣東工作生活很多年,也還是停留在可以聽懂,自己說卻說不明白的的程度。
各位小夥伴們在出門旅行的時候有沒有遇到聽不懂方言的困擾呢?或是你會說哪種方言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