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以後,我們會發現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流溝通,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許多同學都經歷過給家裡人打電話,自動切換方言模式,一旁的舍友立馬就上演了新學期「第一懵」:你說的是什麼暗語嗎?為什麼我一句都聽不懂?。
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今天小編盤點了大學宿舍裡最難聽懂的方言TOP10!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沒!
第十名:四川話
難懂指數:4 上口指數:8
四川話(又稱西南官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語音方面差異是最大的,有韻母兒化現象。由於四川人口眾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逐漸讓人熟知了四川方言。只要語速不過快,四川話基本上還是都能夠聽懂的。
常用語:你要爪子(你要做什麼)、巴適(舒服)、瓜娃子(說某人傻)
第九名:陝西話
難懂指數:4.5 上口指數:7
陝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由於陝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窄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據說西安人的吵架方式,全篇開局一個「咋」,
不信你來腦補一哈:
咋! 咋!
你咋!
你要咋!
你想咋!
你能咋!
能讓兩個西安人不動手吵一天!
第八名:山東話
難懂指數:5 上口指數:7
在山東,膠東半島城市與遼寧大連一海相隔,兩地方言發音相當接近,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山東的方言種類十分複雜和龐大,比如濟南、濰坊等內陸城市的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有些地方的方言說起來真是太難了,同為山東人的都可能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
威海:爾——角落;趕籃子——不過、但是;大母——突然間
濟南:出立——掉;奏——做;木亂——心緒很亂;迂摩——說話辦事不利索
第七名:湖南話
難懂指數:6 上口指數:6
湖南話,又稱湘語,屬漢藏語系漢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的重慶市和廣西部分地區;以長沙話和湘鄉話為代表。但是湖南話的特點就是:十裡不同音,一村一方言。
在湖南的話語體系中,即使是最簡單的人物稱呼,不同地區間都有著很明顯的差別。以爺爺奶奶這兩個稱呼為例,
長沙人叫爺爺「die die」,叫奶奶「ai(艾) jie(接)」;
婁底人叫爺爺「o kong」,叫奶奶「捏(nie)捏(nie)」;
韶山人叫爺爺「ka ka」叫奶奶「nan nan」;
第六名:客家話
難懂指數:6.5 上口指數:5
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語、客語、土廣東話,主要流行於廣東東部、東南部、北部和福建、江西南部等地區。以梅州、河源等為代表。客家話中的一些詞語發音與日語很像。現代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我國古語發音,而日語的很多發音不少也是學習自古漢語,因此兩種語言間偶有相似。
常用語:駝衰人(丟人,丟臉)、叼南徑(生氣的意思)、密柴頭(罵人沒用廢物)
第五名:海南話
難懂指數:7 上口指數:6
海南話,又稱瓊語、瓊、海南閩語。海南話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語法和發音,在普通話和全國各種地方方言的發音系統裡,是不多見的。對外地人來說,想聽懂海南話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第四名:吳語(上海、蘇州話)
難懂指數:8指數:5
上海話還有江蘇諸多方言都同屬於吳語,和蘇州話還有嘉興話有很大的相似。蘇州話中有種書卷氣,在一句話的結尾,不會使用「了」,而是用的「哉」,很有古意的感覺,還有諸如此的,「你」——「乃」、「東西」——「物事」、「洗」——「汏」,蘇州話的最大特點是「軟」,歷來被稱之為「吳儂軟語」。聽蘇州人吵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為聽不出來很重的地方。
第三名:粵語
難懂指數:9 上口指數:4
粵語,又叫廣東話、白話,是全國七大方言之一,廣東話能排第三,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它與北方方言差異甚大,所以很多人都很難聽懂。有些廣東人包括香港人甚至不會聽、不會說普通話,坊間也流傳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講普通話。」這足以說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差別之大。
第二名:閩南話(潮州話)
難懂指數:9.5 上口指數:3
如果沒有語言天賦的人,恐怕在閩南地區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因為破解難度高,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聞,當年在越戰時,有些士兵使用潮州話通訊,美軍截獲信號也難以破解,效果非常不錯。
第一名:溫州話
難懂指數:10 上口指數:1
溫州話是公認最難懂的的方言,因為聽不懂,還被戲稱為「鬼話」,北方人有一句口頭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溫州話。」其實難度主要是在發音上。溫州話有35個聲母,卻只有30個韻母,與北京話的韻母體系相似度只有39%,難怪北方人聽溫州話就像聽天書。
以上就是各地方言難度的排名了,不知道你的大學舍友說的都是哪裡的方言呢?你能聽懂幾句?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