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拉近人與人關係的催化劑,尤其是在地域遼闊的中國,東西、南北各地區的差異尤為顯著,這種差異著重表現在各地的方言上。我們都知道,十裡不同語,不同的鄉、鎮、縣、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
大學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相信許多同學都遇到過舍友在寢室和家裡人打電話時自動切換方言模式,而你一臉懵圈的時刻,真心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
川川今天盤點了大學宿舍裡最難聽懂的方言!快來看看你的舍友上榜沒!
第十名:四川話
難懂指數:4
上口指數:8
四川話(又稱西南官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是語音方面差異是最大的。
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雖然和普通話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面有大的相同,但是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由於四川人口眾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逐漸讓人熟知了四川方言。只要語速不過快,四川話基本上還是都能夠聽懂的。
第九名:陝西話
難懂指數:4.5
上口指數:7
陝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到令人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
由於陝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第八名:山東話
難懂指數:5
上口指數:7
在山東,膠東半島城市方言自成一派,俗稱「膠東話」,濟南、濰坊等內陸城市的方言屬於大家認知裡熟悉的山東話。
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略土,但是聽長了,就會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濃厚的山東味體現出來,可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也是說山東話的!
第七名:湖南話
難懂指數:6
上口指數:6
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
現代湘語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嶽陽、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等。
長沙方言是湖南話的代表,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與普通話距離較小。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個出偉人的地方,而且《紅樓夢》裡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語境。
第六名:客家話
難懂指數:6.5
上口指數:5
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語、客語、土廣東話,主要流行於廣東東部、東南部、北部和福建、江西南部等地區。以梅州、河源等為代表。
這種方言歷史還有一些淵源,它成形在南宋時期,但在20世紀後才被正式的定名,對於客家話,其實語言學者們還在爭執,一種認為應當歸屬於漢語系,另外一種認為應該歸屬一門單獨語言,不過在我們的國內,它被列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話為代表的是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的「梅州話」(臺灣是以「四縣腔」為代表),但現實中又受到「惠陽話」影響較深。
客家話中的一些詞語發音與日語很像。現代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我國古語發音,而日語的很多發音不少也是學習自古漢語,因此兩種語言間偶有相似啦~
第五名:海南話
難懂指數:7
上口指數:6
海南話,又稱瓊語、瓊文話、海南閩語。
潮汕人表示好像能看懂一點點海南話,一查,原來海南話來源於古閩南語,是由古代福建閩南地區漢族移民在向海南島遷徙的過程中,隨之帶進海南島的一種方言。
海南話有吸氣音、喉壁音、送氣音,沒有捲舌音和唇齒音,聲調有陰平、陽平、陰上、陰去、陽去、高去、陰入、陽入等八個調,而且入聲調尤其突出,文白讀音相去甚遠,由於元音(韻母)都是呼氣音,聲母用吸氣音說話難度很大。因為這意味著在發一個音節的過程中,要先短暫吸氣發出聲母,然後才呼氣發韻母,這麼一吸一呼十分麻煩,不是從小訓練,很難掌握。
第四名:吳語(上海、蘇州話)
難懂指數:8
上口指數:5
上海話還有江蘇諸多方言都同屬於吳語,和蘇州話還有嘉興話有很大的相似。上海話屬於吳語太湖片,通常稱為「上海閒話」,是現代吳語地區的最有影響力的方言之一。上海話和浙江的杭州話以及寧波話,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江南一帶,方言相似並不奇怪。就拿上海話那句經典的「阿拉」來說吧!其實「阿拉」來自寧波話。
蘇州話中有種書卷氣,在一句話的結尾,不會使用「了」,而是用的「哉」,很有古意的感覺,還有諸如此的,「你」——「乃」、「東西」——「物事」、「洗」——「汏」……蘇州話的最大特點是「軟」,在同屬於吳語的其他方言中,蘇州話是最「溫軟」的一種,歷來被稱之為「吳儂軟語」。聽蘇州人吵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為聽不出來狠重的地方。
第三名:粵語
難懂指數:9
上口指數:4
粵語,又叫廣東話、白話,是全國七大方言之一,據歷史專家分析,粵語與古漢語很相似。
廣東話分為廣府話、客家話和潮汕話,廣府話範圍比較廣,主要以珠三角、粵西、粵北部分地區居多,客家話範圍基本是粵北和粵東山區居多,潮汕話在潮汕地區居多。一般我們常說的廣東話,是指廣府話,也就是廣州話。
廣東話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它與北方方言差異甚大,所以很多人都很難聽懂。
有些廣東人包括香港人甚至不會聽、不會說普通話,坊間也流傳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講普通話。」這足以說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差別之大,而且廣東人很保護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們會儘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第二名:閩南話(潮州話)
難懂指數:9.5
上口指數:3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省,在寶島臺灣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另外,潮州話也屬於閩南語系。潮州話主要在潮汕地區使用還有東南亞等地區的潮人聚集地。它的特點比起普通話算是「南北朝天、各走了一邊」,潮州話有8個音(曾經實為十六聲母),土話摻雜的比較多(有道是「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外人學習太過困難,總結起來,它的特點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因為特點,它也被語言學家所重視,研究者數量很多,有關的書籍作品也很多。
估計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在閩南地區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閩南語的難度,我們可以從那首傳唱度很廣的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的發音中,略窺一二。
第一名:溫州話
難懂指數:10
上口指數:1
溫州話被認為公認最難懂的,因為聽不懂,還被戲稱為「鬼話」,有道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是形容說明溫州話難聽懂)。在一部美劇——《盲點》裡面,溫州話因為太過難懂,影視中將其稱之為「惡魔之語」。
以上方言難度排名順序
僅供參考
中國的方言還有不少
不容易聽懂的也多了去
鹹寧話(湖北)、南通話(江蘇)
還有五個種類的張家港方言等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們每一個同學
不僅要愛自己家鄉的方言
還要尊重室友的方言
更有責任與義務去保護和傳承方言
編輯 | 熙 妹 校對 |木堯 審核 | 關關
來源 |大學生勵志成才網
往
期
閱
讀
四川校園影視「奧斯卡」獎即將在本月底揭曉!
讀博18年還未畢業...這所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
女孩當眾連踹母親6腳,白巖松點評提醒家長!
24天2300公裡!什邡這個19歲小夥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