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江郎才盡了怎麼辦?
沒有靈感了怎麼辦?
別擔心,弘丹老師新書《精進寫作》告訴我們:
跨界思維:終身學習,進入新領域,持續學習新知識。
《精進寫作》是暢銷書作家弘丹,繼《時間的格局》、《從零開始學寫作》之後的又一力作。書籍含7個維度,88種有效寫作方法,108個真實寫作案例。是一本專業的寫作工具書。
弘丹老師是浙江大學一名理科碩士,從五百強外企跨界到寫作,2015年從每天400字日記寫起,到出書,成為千人付費寫作社群「弘丹寫作成長學院」創始人,影響50000人愛上寫作。
跨界思維:寫作觸發人生多米諾骨牌,360度讀玩轉人生。
01 寫作,觸發文學
我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別人讀一本書1小時,我讀一本書要幾天,甚至一個月,有時候中途放棄。
雖然一直寫作,但閱讀對我是陌生的領域。
加入弘丹寫作訓練營後5個月後,寫作遇到瓶頸,怎麼都寫不出來,我想我該好好讀書了,於是成為領讀人,逼自己讀書。
《百年孤獨》是我領讀的第一本書,因為要寫領讀稿,逼自己讀書、做讀書筆記、做思維導圖,讀了4遍後,我愛上了《百年孤獨》。
書中人物名字,我都如數家珍。人物經歷我也都能感同身受,讀完百年孤獨,我發現讀小說可以治癒孤獨。
原來文學是具有治癒功能的,記得《學習力》的作者Aggie喜歡讀東野圭吾的小說,作為娛樂休閒,從中獲取能量。
我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是沉浸式的,很享受那種和作者、和故事人物靈魂連接的感覺,作者的筆所到之處都能夠觸動我的靈魂。
這之後,我愛上了文學。
以前知道《沉默的大多數》是王小波寫的,但對王小波不了解,《百年孤獨》後開始研究王小波,結果,我愛上了王小波。
文學巨匠是真實的活著的人,他們不懼社會批判,勇於把別人不敢說的話說出來。
就像《黃金時代》裡的「破鞋」陳清揚和「流氓」王二的故事,王小波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人讀了對陳王二人充滿了同情和尊重。
王小波只不過寫出了人性,寫出了每個普通人的渴望和壓抑的東西,讀這本書能夠激發人們內心壓抑的情感,王小波寫的是每個人。
我們讀的每本書,都能夠觸發寫作靈感,成為寫作素材。
愛上讀書,沒有寫不下去的時候,我現在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持續輸入,持續輸出。
02 寫作,觸發物理學
《從零開始學寫作》裡有一個積累詞彙的方法,「利用網絡積累詞彙」。
有一次寫作群裡,弘丹老師說要打通底層邏輯,我去網絡搜「底層邏輯」,其中有一個視頻提到「熵增定律」這個詞,我不懂,就去百度查找。
我想知道什麼是「熵」,什麼是「熵增」,什麼是「熵增定律。」
「熵」是來自於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詞。就是混亂的程度,就是熱能轉化為功的程度。
熱力學有兩個定律,
第一定律:宇宙的整個能量是守恆的。
第二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系統的能量以及與能量相關的有序性是遞減的。
化學家阿特金斯曾將它列為「推動宇宙的四大定律」之一。
熵越大,系統越混亂,直至死寂。
負熵代表系統的活力,物理學家薛丁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對抗「熵」的過程。
「熵增定律」就是底層邏輯,那麼如何對抗「熵增定律」,就是用「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就是一種開放結構,「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炸開金字塔頂」,目的就是為了與外界的能量交流。
華為的任正非正是利用這個底層邏輯,建立對抗「熵增定律」的「耗散結構」來管理華為。
說白了就是,打破封閉、與外界連接、持續學習、持續成長、讓能量流動起來。
因為這個「底層邏輯」,我學習到了「熵增定律」、「耗散結構」,我對物理學越來越感興趣。萌發了想學習一些簡單物理學的想法,感覺這些定律是生命的規律,了解這些規律,能夠深入思考,能夠產生更大的行動力。
由此,我聯想到我釋放了兩年情緒,生命脫胎換骨,就是因為我學懂了「能量法則」。
「能量法則」告訴我們宇宙的能量是一定的,不會減少,只會轉移。意思是如果負能量不流動到這裡,就會流動到那裡。&34;的原理就是能量法則。
教育也符合「能量法則」,孩子的情緒不流動,不被看見,就會轉化成不聽話、拖延、生病、打架,孩子的行為都符合「能量法則」,搞懂了這個,對父母的教育會有幫助。
物理學和生活密不可分,帶給我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寫作靈感。
03 寫作,觸發生物學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對生物完全不感興趣。
通過自由寫作服務於生命,讀書服務於生命,物理學服務於生命,我感覺我做的任何事都應該以服務生命為主。
我在培訓機構教幼兒英語,發現很多孩子是被父母逼著入學的,他們對英語根本不感興趣,我在想我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
父母希望我一堂課能讓孩子記住4個單詞,我呢?難道我教育就是為這個?記住4個單詞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我是英語專業的,做外貿賺了很多錢,去過十幾個國家,結果呢?
我不是一樣生命能量崩盤,走向了自我療愈的道路,學習心理學,我感覺我的使命不是賣東西給老外,而是幫助人們了解自己,通往幸福。
對於孩子也一樣,我的靈魂價值是「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所以我升級了我的教育目標,是「看見孩子」,通過英語「服務於生命」,我教學的內容不是以教單詞為主要目的,那是次要目的,提高感知力、了解生命是第一位的。
既然要了解生命,從哪裡開始呢?
當然是從細胞開始了,世界上任何事物,人、動物、植物等,任何東西都是細胞排列不同的產物。
於是我策劃了一堂「細胞和病毒」的課程,包含視頻、遊戲、覺知發問,引導孩子了解生命,如何更好的照顧自己的生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我自己,因為學習心理學,對人體大腦結構很感興趣,還沒開始系統學生物學,但在每一本書出現人體學的內容,我的注意力就會停留那裡。
生物學是生命科學。
不僅僅我自己學,我還帶動學生學,帶動我兒子學,我發現我的思維越來越開闊了。
跨領域學習,帶給我越來越多的熱情和靈感。
寫在最後
寫作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就是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的意義所在。 ----《精進寫作》
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終身寫作,終身學習。
寫作就是生活,愛上生活,精進寫作,精進人生。
寫作觸發人生多米諾骨牌,360度讀玩轉人生,開始跨領域學習吧。
,一名永不退休的心理諮詢師,專注家庭暴力、冷戰、夫妻矛盾、親子衝突、抑鬱、焦慮,性侵,解鎖生命模式,為生命找到出口,關注我,私信「諮詢」,可以獲得一次30分鐘免費的心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