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多人的小腳趾甲都是兩瓣,而非完整的一塊,筆者在小的時候看到這種情況還以為是小腳指出了什麼問題,但老人們就會告訴我:「純正漢人小腳趾甲都是兩瓣。」這是怎麼回事?那光甲來源哪裡,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小腳趾甲有兩瓣,稱為「瓣狀甲」,即跰趾,關於跰趾,流傳較廣的一個版本是「山西人脫襪驗甲」,600多年前,農民領袖朱元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縱觀他的天下,發現山西的人口較多,於是決定讓山西人南遷。
這些要南遷的山西人都聚集到了洪洞縣大槐樹下,他們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故土,但皇帝下令,又不可不聽,南遷的山西人哀怨又彷徨,士兵們也有些不忍心,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人的小腳趾甲上砍了一刀,完整的趾甲成了兩瓣,這就方便離鄉的人在以後認祖歸宗。
在河南南陽地區還有民謠是這麼唱的:「誰的小腳指甲兩瓣瓣,誰就是大槐樹底下的孩。」不過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偶然在小腳趾甲上砍了一刀,就一定會遺傳嗎?
還有一個版本是發生在唐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小腳趾甲有缺損,李淵的竇皇后的小腳趾甲則是明顯開岔,如此情況還有不少,因此有人認為是鮮卑族的民族特徵,另外許多北方人的小腳趾甲也不是完整的。
而有關純正漢人小腳趾甲都是兩瓣的說法,最直白的出處在陝西作家高建群所寫的小說《最後一個匈奴》中,在小說中,漢人實際是世界上最不願與其他民族融合的民族,一個漢人村落的女子與年輕的匈奴士兵相愛了,按照村落的規矩,這對戀人應該被「當眾吊死」,但女子懷孕了。
村落的族長說,生下的男孩是瓣狀甲,就是漢人的後人,如果小腳趾甲是完整的,那麼就不是漢人的後代。但一些專家對跰甲的傳說做了遺傳學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發現瓣狀甲確實與山西人南遷有些關聯,那它是否是漢族獨有的特徵現象?
研究者邊建超、郝衛國等人說:「瓣狀甲可能是古代華夏族的一個生理特徵,還有種可能是,某個早已融於漢族的遠古少數民族的生理特徵,是民族融合的產物。」也就是瓣狀甲並非是某個族群的特定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