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500天以後,我發現了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08-20 城市閨蜜

我的兒子希希,今年6歲了,我已經堅持陪他讀繪本將近3年了。


不過剛開始,我並沒有太得法,無論是在選什麼書上,還是在如何陪他讀上,都進行得比較隨意。


後來他上幼兒園了,我突然覺得,作為網際網路這一行的職場媽媽,陪孩子的時間真的太少了。


早上7點半,我起床的時候,他奶奶已經帶他出門上幼兒園了。


晚上9點,我下班回來,他又已經準備刷牙睡覺了。


有時碰到項目緊,會更晚,回到家,他早已進入夢鄉。


所以,一個強烈的念頭敲打著我:

為了刷孩子心目中的存在感,我迫切需要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

而親子閱讀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市面上推薦親子閱讀繪本的文章很多,各種XX媽媽團品,XX爸爸推薦,眼花繚亂,參差不齊,但是真正教大家如何去讀繪本的很少。


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進行可持續的高質量的親子閱讀。


經過了差不多500天的實踐以後,我的孩子仍然保持對書本的熱情,對圖書館的熱情,對閱讀的熱情,終於,我可以認定自己的堅持是對的。


我找到了和他親子閱讀的正確模式,現在分享給正在尋找這方面方法的家長們。

1. 除了書,你只需要這個工具


沒錯,就是它。


這不是哪個大廠新出的功能多麼強大齊全的app,這只是iPhone上自帶的錄音工具,安卓機上應該也有類似的工具,它普通得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我主要是用它來記錄親子閱讀的全過程:

在我講繪本的過程中,孩子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點,就會立即打斷我,問為什麼,怎麼回事之類的問題,我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盡力地去給他解釋。


有時講到特別搞笑的情節,我們也會一起哈哈大笑。


講完以後,我會再回放一遍錄音,這時孩子一邊睡下,一邊靜靜地聽剛才講完的故事,又做了一次回顧。


我發現,通過這樣的錄音,我能不斷地復盤自己,看哪些地方講得太平淡,哪些地方還放得不夠開的。


最開始的低幼階段,都是些很少字、甚至一個字兒都沒有的繪本,講起來,全靠編。


所以,當後來某一天重複再講的時候,可能跟之前編得還不太一樣,不過這些都增加了趣味性,使得重複的事情變得不重複。


我在無形中,也漸漸地成為了一個孩子,越來越知道孩子喜歡哪樣的繪本,喜歡哪種方式來讀繪本。


2. 你需要一個固定的開場


&34;


這是我的固定開場白,孩子習慣了以後,每次都會奶聲奶氣地和我一起說。


漸漸地,除了繪本內容之外,他對日期和星期,也有了一些概念。


如果當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比如,他的生日,或者他今天幹了什麼特別難忘的事情,或者我們在外面旅遊、地理位置發生了變化等等,我們還會在開場的時候,簡單地提一下,有點類似語音日記的感覺了。


順便地,孩子學會了總結自己當天的生活,我也從中了解到他在白天發生的事情,這也算我們母子之間的日常交流。


3. 你需要選一個固定的時間段


當然,網際網路媽媽不配選時間段,留給我們的只有晚上下班回來,到孩子上床睡覺的這段時間,而這段時間通常還不見得存在。


有好幾次,希希麻麻我,即將走到大門敞開、燈火通明的家門口,卻眼睜睜地看著他爸活生生地關上了門。


因為剛好在9點半左右,這會娃正準備上床睡覺了。


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都知道,這是一個尷尬的時間點。


如果你這時候踏進了家門,你家孩子很可能會再次high起來,真正睡覺可能要往後再推一小時了,這是全家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不能怪他爸,只能怪你回來晚了。


所以,對於想要左手工作、右手家庭的職場媽媽來說,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早點下班。


如果想要堅持日復一日的親子閱讀,就要堅持日復一日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也有不平常的日子,娃偏要等你回來,聽你講故事才肯睡覺的時候。


這時,你的心情也許會更複雜,一方面,你覺得孩子不乖,這麼晚還不睡,另一方面,你感受到了堅持親子閱讀的意義。


堅持了近3年,將近500多個共讀的夜晚,我和娃之間有了獨有的儀式感和親密感。


4.Nice to have


如果再準備兩把玩具麥克風,就更完美了。


這個主意是我臨時想到的,當時,只是想增加儀式感,想提醒自己,先組織好語言,再好好地講出來。


孩子也有一把,他提問的時候,會拿著它來說,這也增加了他的儀式感,讓他珍惜自己的發言機會,他用麥克風講話的時候,我會認真聽他說。


再後來,我也嘗試過讓他來給我講故事,看著他學著我的樣子,給我講故事,那種感覺很奇妙。


5. 如何選繪本


網上有很多經典的繪本清單,我也照著買過一些,比如:《抱抱》、《我爸爸》、《我媽媽》這些,他都很喜歡,我們反覆讀了很多次。



不過,也有些我喜歡的非常唯美的繪本,比如《I am a bunny》,孩子興趣卻不大,這可能跟性別也有關。

男孩子比較喜歡動物題材,畫風幽默風趣的,比如《動物奧運會》,這是他要求我講得最多的一本。


有一次,他們幼兒園讀書月活動,我還主動報名去他班上,給他們全班同學講了一次。

生平第一次,我站在講臺上,我的孩子和他的小夥伴坐在臺下。

儘管有些小緊張,但是,一旦開始進入狀態,一切就變得輕鬆和開心了。


我幻想底下坐的全是我自己的娃,很順利地講完了,孩子們跟我的娃一樣,都特別喜歡這個故事。


但那種感覺跟平時,跟我單獨跟他講的時候,又不太一樣。


我收穫了一種更大的幸福感,而我的娃也因為他媽媽去他班上講故事,得意了好一陣子。


還有一些跟他生活相關的繪本,他剛上幼兒園那會,我給他講《我愛幼兒園》,陪他度過了幼兒園最初的那一段適應期。


最後介紹一些非主流的繪本,是我自己挑選的,也非常受他歡迎。

總而言之,我選繪本的原則:

第一、畫面要精美,有風格,文字不需要太多

第二、故事情節簡單完整,有啟發性

第三、利用好圖書館資源


寫在最後


美國詩人史斯克蘭·吉利蘭在一首詩中寫道:

&34;

願你我,都能成為這樣的&34;。

相關焦點

  • 親子育兒:學會正確的繪本閱讀方式
    困惑  讀了500本書 卻發現是錯的  幾場考試下來,閱讀題都丟了10分,這讓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強蒙了,也讓從小就給他讀繪本的媽媽潘女士不知所措。明明是在繪本中泡大的孩子,怎麼會這樣呢?潘女士開始反思。
  • 《刻意練習》避免無效學習,掌握刻意練習方法
    在公眾號看到一門課程是18堂高效閱讀寫作變現。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學會這18堂寫作課程話,那是否可以投稿變現了? 這對於剛開始接觸寫作的人,才會有這個認知。我記著有的人在群裡反饋著說,經過認真的學習這18堂寫作課程後,未能提高寫作水平,也沒有順利投稿成功。
  • 刻意練習,培養快速閱讀的生存技能
    初步印象,這本書邏輯清晰、乾貨滿滿,很實用,正是我需要。接著讀前言,作者劉志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23歲的他是一個不會讀書的人,他想要改變,卻因為沒有正確的方法而痛苦,當他接觸到了快速閱讀訓練法,一個月的刻意練習之後,他的閱讀能力飛速提升。這本書是他十三年的工作經驗總結。
  • 正確打開孩子閱讀方式,是通過「親子共讀」培養孩子語言發展能力...
    正確打開孩子閱讀方式,是通過「親子共讀」培養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看完收藏 很多家長都想要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培養孩子的一定閱讀能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孩子進行閱讀,也無從下手。那麼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呢?
  • 怎樣進行刻意練習
    前天的文章中提到了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1萬小時中核心因素,做不到刻意練習,單獨的積累時間沒有任何意義。以前在閱讀《影響力2》的時間,把書中刻意練習這部分內容整理了一下。《影響力2》這本書跟《影響力》沒有任何關注,純粹標題黨。正在進行菜單測試,找時間把微信公眾號的菜單加上,正在把以前的文章重新分類,全部完成之後,會讓新讀者閱讀更加方便。
  • 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許多家長都做錯了
    葉瀾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精神的成長史」。可見讀書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親子閱讀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孩子和家長共同讀書的閱讀方式。這一過程看似平凡,實則是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有家長問:「那,究竟要共讀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自己去看書,不用再理會他呢?」
  • 《刻意練習》: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人質疑,我天天在練習寫作,怎麼還寫不出一手好文章呢?要知道,你的「天天」只是在重複,你的練習可能只是安慰自己的努力,簡單的重複不會讓你有真正的提高,也不會讓你成為大師級的人物。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呢?《刻意練習》告訴你答案。薦讀者:haruko,一個老電影愛好者。
  • 悅讀時光 | 0歲孩子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記錄下的親子閱讀故事,她和女兒充滿詩意的閱讀點滴吧!童年像一首詩,平仄有聲;童年像一曲歌,韻律悠揚;童年是一盞燈,照亮未來;童年是一本書,盡情書寫……是誰咿呀學語?是誰快樂歡唱?是誰專心閱讀?我要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寶貝!我也要驕傲地說——親子閱讀,是童年最美的陪伴!
  • 《刻意練習》:最強大腦申一帆,超強記憶,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將需要記住的內容轉換為圖像,通過音、意、形三種方式,將數字轉換為圖像,例如11像筷子,27諧音是耳機,61是兒童節。掌握了這種記憶的規律,不斷練習,才能在生活中熟練運用。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常人所知的努力。世上哪有「天才」和橫空出世的奇蹟,不過都是[刻意練習]的必然結果。
  • 天才背後的秘密:刻意練習
    自我總結後,發現兩點關鍵因素:1. 保持高漲的動機;2. 持續不斷的練習。動機,包括興趣、需求、願望等。我發現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一些方法能夠刻意製造或放大了動機,從而避免「三分鐘熱度」。練習,關鍵是練習的「質量」。最高質量的訓練方式,產生最快的進步速度,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稱之為: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裡,我先嘗試把第二點講清楚:刻意練習。
  • 家長積極心學;刻意練習,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是天才我做主
    家長積極心學:刻意練習,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是天才我做主積極心學開拓者:其實,這是一種持久重複練習的形象說法,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刻意練習,才是成就天才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說,沒有刻意練習,1萬小時也成就不了天才。或者說,刻意練習,可以超越1萬小時天才理論。思維工具是:刻意練習,我是天才我做主;行為工具是:刻意練習。
  • 吳敏蘭: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搜狐母嬰頻道在她來京舉辦個人工作坊期間,特意對她進行了專訪,請她告訴大家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大家如果看了搜狐母嬰315專題,可能會注意到,裡面特意批駁了揠苗助長的學英語方式。但是,大家一定好奇,身為「地球村」一員,英語不好怎麼行?那就聽之任之嗎?錯,我們要強調的概念是,對小寶寶而言,英語重要的不是學,而是啟蒙。英語啟蒙,很懸嗎?一點也不。
  • 學英語前,你需要懂一點刻意練習
    如果非得讓我推薦幾本書,「刻意練習」得佔一個大坑。採訪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包括畢業幾年的職場黨,至少有50%沒有刻意練習的意識,要提軟技能,積極樂觀,善於合作,懂得傾聽等等能說出大堆,提到硬技能就......沒有硬技能傍身,來多少軟技能都沒什麼卵用,而刻意練習就是所有硬技能的核心。
  • 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讀這一篇就夠了
    親子閱讀風靡多年,早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它是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做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工作忙碌或者新手父母來說,依然是一門學問。家長們千萬不要一聽「學問」二字,就對親子閱讀退避三舍,它其實遠沒有你想像中複雜,甚至要簡單許多。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親子閱讀應該怎麼做。1.
  • 360天讀完200本好書?「完形閱讀」12堂刻意練習課》
    〗12堂刻意練習課(PBL)○ 項目制學習一:《如何一口氣讀完一本好書?》√ 療愈:書式塔羅咖啡——解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 開源:共讀書單定製——解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 刷新:關聯知識圖譜——解決「知道自己知道」的問題√ 重啟:一人一書一課——解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問題√ 多讀好書最大的好處是:教你如何正確思考√ 聯機協作/刻意練習/12堂課/36+小時
  • 突破英語學習瓶頸的利器:刻意練習
    你聽了不少錄音,可還是聽不明白BBC和VOA的主持人到底在說些什麼;你閱讀題做了好幾冊了,可還是不知道The Economist 上面的文章到底想表達些什麼;你課文已經讀得很流利了,怎麼遇到外國人還是只能說那麼寥寥幾句;你單詞也背了不少了,為什麼一寫作文,那些單詞就從腦海裡飛走了,筆下的東西永遠是乾巴巴的?
  • 刻意練習 -- 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心理學家Ericsson(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他結合自己的文案寫作,把刻意練習總結為6個要點,並提出6個自檢問題。避免自動完成自檢問題: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識地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完成?
  • 3歲寶寶能唱近50首英文兒歌,論親子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英國一位學者發現,如果孩子在九個月以內能夠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型號,那麼這些語言型號會讓他形成記憶,這對於以後學外語有所幫助。分辨語言發音微妙差別的敏感期在一歲之內,辨音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孩子的英文繪本也都是一些基本的口語,家長真要練習起來也沒那麼難。不要因為自己英語不好就放棄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是超棒的親子陪伴方式。
  • 21天親子閱讀打卡心得:與孩子的陪伴從親子閱讀開始!
    在跟老師進行多次溝通和上網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後,我發覺提高寫作最有效的捷徑就是讓孩子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初有成效,這就更堅定了閱讀在我心目中對孩子的重要性。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當我無意中看到萬家爸媽學堂舉辦的讓「閱讀變成一種習慣,挑戰21天親子共讀」活動時,就毫不猶豫的報了名,跟孩子說起活動的內容時,當他聽到會把讀書的過程拍照給更多的小朋友看時高興極了,也更認真了。
  • 《刻意練習》告訴了我們什麼?
    本書取名刻意練習是作者總結了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這一系列普遍的準則。那本書談了些什麼呢?本書主要闡釋了提高人們在選擇的行業或領域中的表現和水平,每一個人都能以刻意練習的方式將其發揮出來。它介紹了一種關於人類潛力的新思考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