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用手機,第一個騎摩託車,第一個開小汽車,第一個開通微博和微信……愛國宗教人士楊傑近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宗教界不斷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第一」,他被當地群眾稱為「潮」阿訇。
49歲的楊傑戴著眼鏡,身材瘦高、衣著整潔,看起來溫文爾雅。他是昌吉州呼圖壁縣園戶村鎮三工湖村的阿訇,執掌清真寺的教務。在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村裡的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穆斯林都會來這裡參加禮拜,聽他講經。
他的頭銜很多:清真寺阿訇、呼圖壁縣政協副主席、呼圖壁縣伊斯蘭教協會常委、社情民意收集員……
清晨,當很多人還在熟睡時,楊傑已經開始了每天的晨跑。跑完五六公裡後,楊傑回到他居住的清真寺,清真寺院子裡的辦公室充滿著現代氣息:電視機、沙發、茶几等家電、家具一應俱全。茶几旁邊擺放的臂力器、啞鈴等輕便型運動器械,讓人感受到這位現代阿訇的「潮」。
楊傑剛用手機時,手機在新疆農村還算稀罕物,只有少數已經走出農村的生意人才用,連昌吉市裡清真寺的阿訇都沒有。「那時候阿訇念好《古蘭經》、做好禮拜就行了,像社會上的生意人一樣揣個手機有失身份。」66歲的村民馬燕林回想起當年大家對楊傑用手機的議論。
面對議論,楊傑說:「手機是現代通信工具,能讓我方便聯繫家人和朋友,為什麼不能用呢?大家也可以試試看。」
「要想說服別人,首先要自己身體力行」。楊傑不僅自己種地,還經營過文具店。2006年,他還用炒股掙的錢買了一輛小轎車,去年他又換了一輛新車。而他買車,很大程度上也為信教群眾減輕了負擔,過去信教群眾婚喪嫁娶等儀式請阿訇時要用車接送,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他開車就過去了。
近年來,楊傑利用清真寺院落裡的閒置房間,積極宣傳婦女健康和愛滋病預防知識。一開始,不少村民反對,認為在清真寺宣傳生殖健康知識有傷大雅,最激烈時,甚至有人提出更換阿訇人選,以此給楊傑施壓。「傳播正確的知識,做有益穆斯林健康的事何來不雅?」楊傑自覺佔理,就堅持了下來。
「以前村裡的婦女缺乏知識,沒病不預防;觀念守舊,有病不看病。」楊傑覺得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在於普及相關健康知識。在宣傳室的牆壁上,這些知識被編成通俗的順口溜,桌上擺著幾本婦女健康雜誌供穆斯林婦女借閱,大都被翻得卷了邊。2014年,呼圖壁縣政府計生委評估數據顯示,當地穆斯林婦女婦科疾病發病率由80%降到20%,患病婦女就醫率由30%提高到95%。母親、妻子、女兒的健康打消了村民對楊傑的質疑,取而代之的是感謝。
如今,楊傑已和許多曾經反對他用手機的村民成了微信好友,除了解答他們諮詢的宗教事務問題,他還會和大家分享熱點新聞和致富信息。
去年,三工湖村開了5家「農家樂」,今年他想幫助村裡發展到30家,並把《古蘭經》裡有關衛生、經商等方面的內容和現代化的信息、市場結合起來,為村民拓寬增收的渠道。
「我們村裡有個微信群,前幾天,一個村民在群裡發信息,發愁處理不掉自家的拖拉機,我發到朋友圈裡,第二天就賣掉了。」楊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