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根本沒有評選過十大垃圾食品。
其次,垃圾食品本身就不是一個學術概念。
它源起國外,原名叫Junk Food,因此被譯成垃圾食品。
隨著時間推移,它也就入鄉隨俗,成為了「不太健康的食品」的代稱
任何一種食品,只要能為人體提供某些營養成分,並且不附帶有毒有害成分,那麼它就是有價值的食品,「垃圾食品」本就是一個偽概念。
選了幾個比較典型的,這篇回答來說說:
1.方便麵
方便麵作為正餐來吃,只是不夠營養而已。但並不是垃圾食品
具體多不營養,說面大家可能沒什麼概念
換成飯你就懂,拿醬包,粉包,蔬菜包,下一碗飯
是不是一下就有畫面感了。
2.漢堡
國外出現「垃圾食品」這個概念的時候,漢堡就成為了「垃圾食品」的代表。經典的漢堡是麵包間夾一片牛肉餅,後來,牛肉餅也擴展為雞肉、火雞、魚排等。除了肉,有些漢堡會加上一片奶酪以及西紅柿、生菜、洋蔥或酸黃瓜等蔬菜。為了讓麵包有更好的口感,一般使用的是精製麵粉甚至加一些糖。而不管是煎烤的肉餅還是油炸的雞肉魚排,都含有很多的脂肪和鹽。比照「垃圾食品」的標準,漢堡的確是典型。
以漢堡為代表的洋快餐經常被我們定義為垃圾食品,那麼長得與漢堡很像的「肉夾饃」是不是同屬一類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肉夾饃是白吉饃中間夾了臘汁肉。白吉饃是用白面烙的餅,白面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對於現代人來說,是營養密度比較低的食物。而臘汁肉是經過長時間燉煮的肉,「正宗」的肉夾饃多使用比較肥的肉,脂肪含量也就更高。為了風味,也需要比較多的鹽。
3.「膨化食品」
雪米餅、薯片、蝦條、蝦片、爆米花、米果等膨化食品因鬆脆可口深受兒童以及年輕人青睞。
然而,我們卻總會聽到「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這樣的聲音,
膨化食品實際上就只是農產品的深加工食品,
主要原料是穀類、薯類、豆類、果蔬類或堅果籽類,
如果產品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糖、鈉等營養素配比合理,也能對主食膳食營養起到補充作用。
這篇回答,我們不是要為這份清單裡的所有食品正名,也不是想要拉傳統食物下水。
只是想告訴大家:沒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
都看到這了,幫忙點個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