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兩年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修憲案。其實當時日本政府之所以有足夠的信心和膽量去修改和平憲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背後有美國的支持。美國對日本所有的政策都是基於在近代史上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那麼這樣一個條約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01,歷史背景
在1949年之後一直到進入50年代,美國都在時刻準備著進行戰爭,而它最主要的企圖就是以佔領下的在朝鮮南部建立的韓國作為基地進而摧毀由蘇聯佔領下在北半部建立的朝鮮,進而以統一朝鮮半島做說辭,讓整個朝鮮地區置於美國勢力的統治之下。為此從1949年秋天就加速了對日本軍事化基地的建設進程,同時美國還著手準備一個只有屬於同一陣營國家參加的對日媾和。
在這種國際形勢下,以有組織的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為首的反對將日本基地化、反對日本重新武裝、反對日本與美國單方面媾和的國民運動就迅速的發展起來了,而運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所有日本對外政策都必須要和包括中國,蘇聯等在內的「舊交戰國」一起商討才可以確定。1950年6月,美國以日為基地挑起了戰爭。同時,美國還以組織警察預備隊作為名義著手在日本重新組織武裝力量。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樣仍舊能夠保證美國在日本進行有效的統治,這就是《安保條約》籤訂的歷史大背景。
02,兩國協約的籤訂
在《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有力促進下,之前以工人階級以及日本國內知識分子組成的國民運動遭到了來自美佔領軍以及當時日本政府的強力鎮壓,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時間進入到1951年9月,美日雙方就排出代表就在舊金山籤訂了單方面講和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並且讓這份條約在1952年4月前正式生效。這個協約的籤訂也標誌著日本戰後復興的道路中美國與日本壟斷資本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為了侵略需要大量的後勤補給,而這一任務就落到了距離朝鮮很近的日本身上。1951年國內資本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其生產水平已和大戰之前相差無幾,1955年日本國內的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戰前的兩倍以上,而此後發展速度更是用驚人來形容。
03,協約的影響
到了1960年具有代表性的重工業、化學工業比1955年時增加了一倍多。而日本的工業中產值也成為了繼美國,西德和英國之後的世界第4位。再看農業方面的發展,單純就稻米的生產總量來說,從1955年開始就達到了八千萬石左右,這還是平常的光景,如果遇到豐收的季節糧食總產量還會更高。而此前日本即使遇到豐收的狀況,最多也只能產出稻米六千萬石。
上文中提到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重新的武裝,因此從1954年開始自衛隊正式組建並且迅速的裝備了具有極強現代化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就這樣,原本已經毫無戰鬥力的日本在二戰結束幾十年後迅速成為了亞洲地區武裝力量最為精銳的國家。而其國民教育水平也有了長足發展,除了美國和蘇聯以外,毫不客氣的講,日本的國民教育水平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總人口當時接近1億的大和民族。已經完成了百分百進行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還有七成人民結束了後期的中等教育。可以說《美日安保條約》的籤訂。讓二戰後的日本進入了快速復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