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日的「苟且」手段,《安保條約》籤訂的前因後果

2020-12-25 趣味兒歷史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兩年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修憲案。其實當時日本政府之所以有足夠的信心和膽量去修改和平憲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背後有美國的支持。美國對日本所有的政策都是基於在近代史上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那麼這樣一個條約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01,歷史背景

在1949年之後一直到進入50年代,美國都在時刻準備著進行戰爭,而它最主要的企圖就是以佔領下的在朝鮮南部建立的韓國作為基地進而摧毀由蘇聯佔領下在北半部建立的朝鮮,進而以統一朝鮮半島做說辭,讓整個朝鮮地區置於美國勢力的統治之下。為此從1949年秋天就加速了對日本軍事化基地的建設進程,同時美國還著手準備一個只有屬於同一陣營國家參加的對日媾和。

在這種國際形勢下,以有組織的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為首的反對將日本基地化、反對日本重新武裝、反對日本與美國單方面媾和的國民運動就迅速的發展起來了,而運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所有日本對外政策都必須要和包括中國,蘇聯等在內的「舊交戰國」一起商討才可以確定。1950年6月,美國以日為基地挑起了戰爭。同時,美國還以組織警察預備隊作為名義著手在日本重新組織武裝力量。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樣仍舊能夠保證美國在日本進行有效的統治,這就是《安保條約》籤訂的歷史大背景。

02,兩國協約的籤訂

在《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有力促進下,之前以工人階級以及日本國內知識分子組成的國民運動遭到了來自美佔領軍以及當時日本政府的強力鎮壓,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時間進入到1951年9月,美日雙方就排出代表就在舊金山籤訂了單方面講和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並且讓這份條約在1952年4月前正式生效。這個協約的籤訂也標誌著日本戰後復興的道路中美國與日本壟斷資本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戰爭爆發之後,美國為了侵略需要大量的後勤補給,而這一任務就落到了距離朝鮮很近的日本身上。1951年國內資本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其生產水平已和大戰之前相差無幾,1955年日本國內的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戰前的兩倍以上,而此後發展速度更是用驚人來形容。

03,協約的影響

到了1960年具有代表性的重工業、化學工業比1955年時增加了一倍多。而日本的工業中產值也成為了繼美國,西德和英國之後的世界第4位。再看農業方面的發展,單純就稻米的生產總量來說,從1955年開始就達到了八千萬石左右,這還是平常的光景,如果遇到豐收的季節糧食總產量還會更高。而此前日本即使遇到豐收的狀況,最多也只能產出稻米六千萬石。

上文中提到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重新的武裝,因此從1954年開始自衛隊正式組建並且迅速的裝備了具有極強現代化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就這樣,原本已經毫無戰鬥力的日本在二戰結束幾十年後迅速成為了亞洲地區武裝力量最為精銳的國家。而其國民教育水平也有了長足發展,除了美國和蘇聯以外,毫不客氣的講,日本的國民教育水平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總人口當時接近1億的大和民族。已經完成了百分百進行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還有七成人民結束了後期的中等教育。可以說《美日安保條約》的籤訂。讓二戰後的日本進入了快速復興階段。

相關焦點

  • 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 藍營諷蔡英文"軟骨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針對美國國防部部長馬蒂斯稱釣魚島列嶼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唐德明表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完全靜默不發聲,實在讓全體臺灣民眾失望、傷心。
  • 拜登: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網友: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
    拜登: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網友: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了?在這次總統選舉中,拜登還強調了一點,那就是要將美國的外交安保政策恢復為「重視同盟關係」。  據美媒報導,在美國大選中確定獲勝的前副總統拜登12日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的電話會談中明確表示,釣魚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該消息讓中國網友感到憤怒,有不少網友質問:拜登是還沒「上位」就對中國「下手」了?
  • 二戰對手,戰後同盟——衝繩是美日同盟關鍵?相互利用的美日關係
    二戰美國老兵談日本「不想再經歷這樣惡魔般的戰爭」,卻不知兩者的盟友共識戰爭永遠是殘酷的,國家利益永遠是不可捉摸的。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軍主力進行了多次較量。參加相關戰爭的美國士兵說道,自己再也不想再經歷這樣惡魔般的戰爭。
  • 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前因後果 | 原想的歷史書架
    人們普遍認為,1985年多國籤訂的《廣場協議》是造成這「失去十年」的根源,但實際情況卻又不那麼簡單。本文的目的是梳理這「失去的十年」的前因後果,試圖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解讀。同時,也給我們當下自身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發。本文全文4200字,讀完約需10分鐘。
  • 趙學功: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嬗變的主要軌跡
    1950年6月, 韓戰爆發後, 美國加速扶植日本, 積極策劃單獨對日媾和。1951年9月初, 在舊金山由美國主導召開了對日媾和會議, 籤訂了對日和約, 即《舊金山和約》, 確立了日本半獨立、半佔領的「舊金山體制」。與此同時, 美國還與日本籤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據此美國獲得在日本領土及其周圍駐軍等一系列權利, 駐日美軍可根據日本政府的要求, 對日本國內的「大規模暴動和騷亂」予以鎮壓。
  • 日本密件曝光4大秘密:美日曾密謀「瓜分」中國以絕「後患」!
    這其中「雙方應從美日爭奪在華權益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教訓出發」表明,美日都知道二戰時的太平洋戰爭,是美日瓜分中國利益分配不均所致。5、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在南京籤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中國全部領土、全部事業一律對美國開放」 規定美國船舶可以在中國「開放之一切口岸、地方及領水內」自由航行,在緊急時,包括軍艦在內,可以開入中國任何不開放的「口岸、地方或領水」。 全文共二十六條又一項「議定書」。
  • 二戰蘇聯為何不籤《日內瓦條約》?史達林這句話才是真相
    而德國人對蘇軍戰俘的手段就殘酷多了。在納粹慘絕人寰的「種族主義」的影響下,蘇聯人被視為「低等種族」。二戰過程中,德軍將俘獲的蘇軍戰俘和英美等國的戰俘關在一起,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德軍隨意殘害蘇軍戰俘的行徑甚至引起了美英等國的抗議,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專門提出要讓史達林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以保護蘇軍戰俘。
  • 美日聯盟看似互惠互利,中國老祖宗早已證明縱橫聯盟不靠譜
    早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曾一度想要扶持中國,以達到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掌控權,可以隨時聯合亞洲歐洲策應與蘇聯的交鋒。在中國共產黨掌權以來,尤其是韓戰爆發,中國旗幟鮮明地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捍衛國家主權,不懼西方霸權。使得美國聯合中國不成,緊接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轉而扶持日本,組建美日同盟,以日本四島為核心,東聯韓國、臺灣南接東南亞、澳大利亞。
  • 日本政治還有這樣一組矛盾存在,源於二戰,與美國關係微妙
    美日同盟是顯見的戰略基石二戰後對日本處理問題上,美國政府的最初想法是進行政治改造的同時維持舊日本帝國的部分精英,以期協助管理,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同盟則由中國擔任。麥克阿瑟堅持維持天皇制,也是為了防止戰後日本出現革命,導致美國不得不投入軍事力量全面佔領日本(估計約需100萬人)。
  • 鴉片戰爭後,為何又籤訂了《望廈條約》,只因10個字
    1840年,由於英國長期走私鴉片使得清朝廣東地區民不聊生,道光皇帝派林則徐查辦,林則徐到了廣東後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虎門銷煙,並檢查所有的過往船隻,只要一旦發現全部沒收。後來英國人在廣東犯法,又不交給清朝查辦,林則徐為此關閉了所有與英國的貿易。
  • 日美籤訂《日美親善條約》為何要有一份「中文副本」?
    日本幕府權衡各方利弊後,做出了一個折中選擇。德川幕府阿部正弘同意先接受美國總統的國書,然後再研究對策,這期間美國艦隊撤離日本,待來年再作答覆。與佩裡協商後,佩裡同意了這一折中方案。於是,美日雙方於1853年7 月14 日上午8 時舉行美國總統信函交接儀式。
  • 《不歸路》中日「馬關條約」籤訂120周年啟示錄
    原標題:《不歸路》中日「馬關條約」籤訂120周年啟示錄   由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中心拍攝的5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不歸路——中日「馬關條約」籤訂120周年啟示錄》(以下簡稱《不歸路》)即將在中央電視臺軍事農業頻道8月17日至21日20:00播出。
  • 為何世界各國都不用中文籤訂條約?西方人或許永遠參透不明白
    因此,不論在商業貿易或是外交活動等多種場合下,條約的籤訂便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合同條約涉及雙方,為了避免日後的麻煩。因此在籤訂前,雙方都會仔細閱讀每一條的內容。不知各位讀者發現沒有,國際上任何跟政治、軍事、法律相關的國際協約,沒有一份是用中文書寫的,即便是有中國參與的條約,內容也全都是英文或者法文。
  • 美日軍演對釣魚島虎視眈眈,中國海警將擁有開火權,符合國際慣例
    最近在日美的通話中,拜登更是表示釣魚島是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的。但是與此同時,中國也做好了相關的準備。 未來菅義偉必定會與拜登合作,利用所謂的《美日安保條約》興風作浪。在歐巴馬政府時期,這樣的情況就並不稀奇了,拜登也會延續歐巴馬時期的作風,繼續利用這些歷史問題對中國發難。
  • 二戰戰敗後,希特勒自殺了,那德國人恨希特勒嗎?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估計沒幾個人能說得清。當時的德國不僅領土被四分五裂,同時在德國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的盟軍士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遠比二戰前的德國還要慘。那麼既然如此,當希特勒選擇在聯軍到來前自殺後,德國人有沒有恨希特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