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曾彥彥)2018年12月以來,湖南遭遇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資料顯示,全省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持續時長為195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冬季的極值,日照時數創歷史同期新低,降水日數為歷史同期第二多。陰雨日數之多、日照之少,實為歷史罕見。
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的成因是什麼?與此同時,一張顯示未來40天湖南全是雨天的天氣預報圖在網上廣為流傳,該圖可信與否?針對市民關切的問題,湖南省氣象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周慧、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湖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陸魁東開展深度會商並向公眾進行詳細解讀。
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
今冬以來(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9日),湖南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連續陰雨寡照天氣。日照時數創歷史同期(指195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低值,降水日數為歷史同期第二多,全省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持續時間之長創歷年冬季極值。
數據統計,我省日照時數自2018年12與1日以來,截止2月19日,全省平均日照為64.8小時,為195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低值,較常年偏少130.3小時。全省平均降水日數為49.6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6.3天,為歷史同期第二高值,僅次於1964年同期的52.7天。氣溫方面,今冬以來全省平均氣溫5.9℃,較常年同期偏低0.7℃,其中2018年12月19日~2019年1月18日的陰雨寡照天氣過程持續時間之長為195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
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的成因是什麼?謝益軍解釋,這是由於全球海溫、極地海冰、積雪的分布出現一個特定組合,並與大氣相互作用,進而導致大氣環流異常造成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從去年9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高,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有利於冬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且穩定維持。加上南支槽異常活躍,導致輸送到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湖南的暖溼氣流盛於常年。同時,在偏強的東亞冬季風以及北極濤動共同作用下,北方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持續偏強的冷空氣和強盛的西南暖溼氣流源源不斷在我省匯合,導致我省冬季出現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
周慧說,從天氣圖可以看到,影響我國的天氣系統中,控制我省的南支槽非常活躍,這是對我省降雨非常有利的一個系統,另外西南暖溼氣流也在持續不斷發展加強,加之冷空氣較為活躍、頻繁,所以12月以來我省一直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
針對前期氣候特點和近期天氣趨勢,陸魁東表示持續低溫陰雨天氣易造成油菜、蔬菜等作物感病,建議加強病害的防治。
11-30天的天氣預報不確定性很大
從未來十天來看,省內依然以持續陰雨天氣為主,其中湘南降雨量呈現明顯偏多態勢,累計雨量湘南可達80~100mm。氣溫方面,冷空氣較為活躍,不過相對前期,氣溫呈緩慢回升態勢,但回升幅度有限,與同期相比,氣溫偏低1~2度。至27日以後,西南暖溼氣流明顯加強,省內氣溫才有明顯回升,預計28日,湘南最高氣溫可達18℃左右。
遲遲不見的太陽,也引發市民焦慮,「雨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停?」與此同時,一張湖南40天天氣預報圖在網上廣為流傳,圖中顯示未來40天湖南全是雨天,那麼, 該圖是夠可信?
周慧介紹,40天的天氣預報一般是數值模式預報給出的,比如目前國際常用的德國數值模式和EC細網格數值模式等,前10天的預報準確率可達80%左右,不過到後期預報偏差將隨時間遞增,加上天氣現象千變萬化,模式預報後期的不確定性較大。比如,從近期天氣形勢分析,22日湘北、湘東會有降雨短暫間歇,甚至可以見到陽光,24日湘北短暫間歇,雲系偏多,以陰天間多云為主,28日湘南多雲間晴天,並非40天無間歇的連陰雨天氣。
謝益軍解釋,從預報的原理來看,10天以內的天氣預報可以依賴現在的某一時刻的的大氣狀態作為初始條件,用求解大氣運動方程組的方法來預報(即數值天氣預報);但1個月以後的天氣,稱為氣候,其預報信號主要取決於下墊面強迫(海洋、海冰、陸面),氣候模式可以預報出其平均的或者階段性的乾濕冷暖,此時通過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得到的逐日天氣預報意義不大。
謝益軍表示,介於天氣和氣候之間的11-30天的天氣預報,既依賴於初值又依賴於下墊面,使得這個期間的逐日天氣預報不確定性很大,這也是當前國際國內氣象界攻克的難題。
[責編:張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