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媽小教室的文章均為原創。歡迎各位媽媽來稿分享交流自己在養教方面的育兒經!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使用請聯繫郵箱 mengmaclassroom@163.com
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妞媽鍛鍊妞妞爬行的親身經歷,第二部分是萌媽總結的關於寶寶爬行的知識。
第一部分 妞媽育兒經之五 怎麼還不會爬
妞媽的話:時間過的真快,也許有了孩子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妞已經一歲了!剛脫離了新手媽媽的我,有時也會被孩子更小的同學和朋友問些問題,我突然萌生了把這些大家可能都會遇到或遇不到的問題整理出來的念頭。不整理不知道,小祖宗這一年之內出現了那麼多折騰我們的花樣!總體來說,養育妞的過程還算是省心的,但免不了還是會有些小插曲。現在看來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在當時還是很讓我們煩心了一陣子。今天梳理出來,均是第一手資料,只談自己的切身感受,不要與崔神之類的育兒大師觀點比較,也許只是一個教訓、一點彎路,給經歷和沒經歷過的媽媽們做個參考。
早訓練
訓練妞爬我們開始的還是挺早的,有多早?早在妞十幾天大開始,我們就在月嫂的指導下,每天給妞洗完澡做完撫觸,就把她翻過來趴床上,用手抵住她的腳讓她萌生爬的意識。
沒興趣
這樣一直到了四個多月,在得知有些年齡相仿也沒訓練過的寶寶已經會爬的時候,妞對蹬著我們的手往前挪動還是反應不大。不僅如此,隨著月齡的增大,妞對於練習爬行這件事情越來越反感,甚至只是讓她趴在那裡就會大哭。為了練習妞爬我們也算想了各種方法,前面放東西引誘,後面大人幫忙,身子用浴巾提起腹部離地,甚至我們輪流在她身邊爬來爬去做示範……基本上網上說有用的這些我們全試過,但是妞總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任你咋折騰人家在一旁躺著專心吃手,瞅都不瞅你一眼。哪怕她再喜歡的東西,伸手夠一下摸不到肯定就會放棄。妞姥姥那會時常跟我抱怨:我就沒見過這麼懶的孩子!
妞媽妞爸的過去
妞姥姥可能忘了,妞媽小時候也是不會爬的。妞媽小時候直到六歲前都是三口人擠在一間十幾平米的房子內,來了客人妞媽就很自覺地脫鞋上床騰地方,在這種空間裡讓妞媽會爬真是不太現實。除了妞媽,妞爸也是不會爬的一隻。妞奶奶提到這都是很自豪的:我兒子不會爬就會走了!是啊,過去不會爬也就不會爬了,怎麼現在把會爬看得那麼重要呢?
妞媽的擔心
這不得不提到專家們的各種研究。爬行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媽媽在不同場合看到好多次了,不但對孩子的協調能力有很大幫助,而且對智力發育、注意力集中都有好處!妞媽自己的切身體會就是:從小過獨木橋騎車什麼的自己總是不如別的孩子大膽,而且走路總是不穩當,哪怕地上就有一個小坑也會踩上去或者絆一跤!而妞爸就更明顯了,學藝術的他去上形體課簡直就是個笑話,順拐啥的都不新鮮!在這種情勢下,我們多怕妞會因為不會爬把這些都繼承了去啊!
還是不會爬
但是,妞就是一個愛說不愛動的孩子;不僅如此,妞還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孩子,你休想勉強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情。那段日子我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受了「別人家孩子」刺激的妞姥姥在爬行墊上努力訓練妞,最後的結果是妞哇哇哭著,作出一副小可憐樣,然後妞姥爺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現,把我們臭罵一頓成功將妞解救,對比之下好像我們不是親生的……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是不是不該勉強孩子,像我們一樣,不會爬不也好好的長大了?但是「別人家孩子」時不常的刺激還是會讓我和妞姥姥不死心,試圖嘗試一下,但是每每以妞大哭收場,屢試不爽。直到現在妞已經一歲了,雖然不再那麼抵制爬行,無奈掌握不了要領,匍匐前進的樣子都顯得笨笨的,我們也只能接受了這個現實:一對不會爬的父母就不要難為孩子了。
第二部分 關於爬行的幾點知識
寶寶是如何學會爬的
寶寶從坐(靜止的技能)到身體向前探(運動的技能),是寶寶學會爬的前奏。當身體不斷向前探時,寶寶最終會成功地戰勝小屁股的重量,往前撲倒,從而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
有的寶寶一開始時會向後爬(我家小萌就是),這是因為他們的上肢力量早於下肢力量的發展,胳膊會往前推,而不是拉,從而將自己向後推動(十分有趣);還有的寶寶喜歡用腳用力撐地,伸直腿和胳膊,用類似蛙跳的姿勢往前撲。
當寶寶能將自己的身體拱成一座「橋」,就可以開始爬了。
接下來寶寶將學會手腳交替移動,即左手往前伸,右手往前伸。這種方式能讓寶寶保持直線前進,並且保持平衡。這個爬行的關鍵點往往是最難以學會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寶寶能學會往前撲,但是難以持續地爬行。
第一步寶寶是從坐到爬,接下來寶寶將學會從爬恢復到坐姿。這時寶寶能將靜止和運動的技能結合起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身體技能。
寶寶不會爬,會影響學走嗎?
大部分寶寶是在一歲左右學會走的。在10-15個月之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西爾斯醫生指出,學會走路需要協調三個方面: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響嬰兒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
像妞妞這樣的寶寶,性格溫和,在取得階段性運動技能進步時經常會更加小心謹慎。這樣的寶寶學會爬和走都會比較晚,他們更喜歡用視覺和手指的樂趣來滿足自己,而不是運動的樂趣。這樣的寶寶會緩慢而小心地經歷從爬到扶站到走的過程——但當他決定要走路時,就能走得很好。相反,性格衝動、好動的寶寶往往學會爬和走路比較早。他們大多是早早就要從父母懷中掙扎出來的寶寶。
研究表明,嬰兒的體型也會影響走路的早晚:瘦寶寶往往走路比較早,但這樣的寶寶發生事故的機率也比較高,需要父母在看護時尤為小心。
西爾斯醫生總結說:不管寶寶何時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每個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以及走路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何訓練寶寶爬行
好吧,即便看完上面的內容,大多數爸媽還是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爬,對吧?如何訓練寶寶爬行呢,張思萊醫生寫過一篇博文(有興趣的爸媽可複製連結查看原文:http://baby.sina.com.cn/health/09/2512/1642153231.shtml),萌媽在此總結如下:
張思萊醫生認為,爬行是需要大人協助孩子進行練習的,步驟如下:
寶寶能獨立坐穩以後,就可以開始訓練爬行了。
讓寶寶趴在地板上,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往前夠,同時用兩隻手交替推動孩子的雙腳,讓寶寶前移。每天訓練2-3次,每次訓練10分鐘。
寶寶學會匍匐爬行以後,就可以開始訓練手膝爬行了。
用圍巾抬起寶寶的軀幹,促使寶寶用雙手、雙膝、小腿前部、足背著地,增強四肢力量。每天訓練若干次。
何時需要擔心
有的寶寶在爬行時,一側身體無力,並伴有其他大動作發展的明顯遲緩時,可以考慮去醫院做檢查,排除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和一些腦損傷狀況。
何時不用擔心
如果你的寶寶從不會向前爬,或者直接學會走路了,就不用擔心了。重要的是寶寶運動技能一直在按階段發展。
如何對0-6歲的孩子做到養教並重?如何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早教?如何辨別錯誤或過時的育兒知識?歡迎爸媽們搜索微信號:mengmaclassroom,或掃描下圖的二維碼關注萌媽小教室。這裡有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量身定製的問答平臺,以及今後將陸續開展的新欄目。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也許你一次不經意地分享就能幫助到更多的孩子們!
回復關鍵詞「安全」了解保護孩子安全方面的文章
回復關鍵詞「輔食」了解添加輔食的相關知識
回復關鍵詞「遊戲」了解如何陪1歲以下的孩子玩
查看「妞媽育兒經之智力測試靠譜嗎」,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