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會爬和不會爬,差別不是一星半點,重視三點讓娃越爬越快

2020-12-22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033字,閱讀時間4.0分鐘

最近帶娃去朋友家玩,朋友家10個月的寶寶在爬行墊上玩,不一會兒就扶著電視櫃站了起來。奶奶自豪地說:「你看我家寶寶多有本事,連爬都省了直接要走了。」因為之前專門研究過嬰兒大運動發展的問題,還向很多醫生朋友請教過。

於是我趕忙建議:我們還是多讓寶寶爬一爬,按照自然規律來就行。奶奶疑惑地問「孩子反正也要走,爬有那麼重要嗎?」在粉絲群和私信裡我也經常遇到孩子不爬就走的案例,為什麼會這樣呢?不爬就走又會對寶寶日後的發育造成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先走後爬」和「先爬後走」兩者區別大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孩子不會爬就先學會走路,是聰明的象徵。但事實上,這種現象是因為,人為幹預寶寶大運動引起的。到底是怎麼幹預的呢?這還要從「坐」說起。

在下面的圖片中,我們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嬰兒在不受幹預的情況下,大運動發展的規律。孩子並不是像老話講的那樣「三翻六坐九爬爬」,而是在翻身後,逐漸探索爬行的各種姿勢,最後在爬行中學會獨自坐起來。

Tips:這個階段很短,坐和爬,這兩個動作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在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嬰兒如果自由發展,是如何學會這些動作的。但如果「坐」不是通過爬來學會的,而是在大人的幫助下刻意練習,那麼孩子就有可能會直接跳過爬的階段。

如果在大人的幫助下,總是保持坐姿,嬰兒背部和臀部的肌肉就會得到鍛鍊,而變得有力量起來。如果他們像朋友家孩子一樣,手邊有什麼電視櫃茶几之類可以扶起來的物品,就會抓著站起來。寶寶體驗過站的感覺,就會一直不斷地練習,慢慢過渡的到邁步走,爬這個過程就被跳過去了。

孩子不會爬就著急走,影響不只在平衡感

在普遍的認知中,爬是嬰兒大動作發展的一環,而所有的大動作最終發展的結果,就是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長輩看到孩子會走了,就總覺得完成了一項裡程碑。事實上,包括爬在內所有的大運動在嬰兒的身體和認知發展中,都有必要性。

1、平衡能力的區別

表妹的寶寶糖糖,跳過爬就直接走了,我們去公園玩時,家裡的兩歲多的小孩都用腳踩著馬路牙子走。糖糖不敢走,只能在旁邊看著。我鼓勵她:"糖糖你可以試試"。結果糖糖卻三番五次的掉下來,她自己也很鬱悶。

大量的爬行訓練,能夠鍛鍊寶寶的前庭系統,發展他們的平衡能力。充分爬行過的孩子,前庭覺發展充分,平衡能力也比較好。

2、認知發展的區別

《發展心理學》指出:自我位移的實現,對嬰兒的認知和心理社會方面的發展具有驚人的作用。

如果孩子跳過爬行的階段,從扶站到走路的這段時間內,幾乎都無法實現獨立的位移。可能有的媽媽覺得這也沒什麼,畢竟這個階段的寶寶都有人照顧。但能夠移動,對嬰兒心理的作用不容忽視。從自我位移開始,嬰兒逐漸加強自我意識,同時在移動中感受空間和時間,這是爬行無可代替的作用。

3、爬行有助於形成健康體態

在《瘋狂進化史》中,作者說直立行走是人類的「逆天之舉」,我們為此也付出了代價。其中之一就是各類「脊柱疾病」像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等。

因為人類身體構造並不適合直立行走。嬰兒時期如果能保證爬行的時間充足,那麼長大以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體態,這樣也會減少這些「直立疾病」爆發的概率

「爬行無阻」重視三點,家長多下功夫

既然爬對寶寶來說如此重要,那麼如果寶寶真的不喜歡爬,爸爸媽媽該如何引導呢?可以從下面介紹的三個方面多下功夫,來幫助孩子充分的爬行。

首先:提供適合爬行的環境。

在之前的私信中,有位粉絲詢問,為啥自己家寶寶不愛爬,跟她詳細詢問了情況後,我初步判斷:「可能是環境出了問題」。但這位媽媽說,為了讓寶寶爬行更方便,她幾乎清空了整個客廳,還給我看了當時拍的照片。而我發現,問題恰恰就出在「乾淨的客廳」這裡

我們都知道,孩子爬行的動力,是為了移動自己的身體,那麼除了移動這件事情本身帶來的快樂外,能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物也是重要的原因。

如果環境過於單一,也是不利於寶寶爬行的。因此在為寶寶創造爬行環境時,既要保證安全,也要保證豐富。

其次:建立「社會參照系」。

在網上看過一則視頻,為了讓寶寶爬行,爸爸親自下場示範,樣子雖然有些滑稽,但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讚。

家長陪爬的作用是,讓孩子擁有「社會參照」,當他覺得環境危險不想爬行時,家人的示範會讓他放鬆的同時,儘可能的多爬一會兒。其實,爬行對家長自身來說,也有一定的好處,兩者受益也算得上最佳方式了。

當然,家長也可以用玩具來代替陪爬:

造型可愛還自帶音樂,孩子會更有興趣進行爬行。

最後:幫娃矯正姿勢。

在寶寶初學爬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姿勢,比如有些孩子不會膝蓋爬行,只會用肚子往前走。這可能是由於他的上臂肌肉力量不夠,家人可以著重鍛鍊孩子上臂的肌肉力量。

錯誤的爬行方式如果持續時間較長,不但對孩子身體發育起不到促進作用,還可能會影響到骨骼肌肉發展。爸爸媽媽如果發現,要記得及時矯正寶寶錯誤的爬行姿勢哦!

枕邊育兒寄語:

在文章的最後,我還想要跟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寶寶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環節背後,都有深刻的心理和生理意義。雖然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儘快成長,但是依然不能「跳」著來,順應兒童發展規律,才是科學育兒的核心原則,不是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寶寶學爬好處多?3個遊戲做引導,快樂爬行更聰明

嬰幼兒思維和判斷力和爬行有關?七大遊戲方式,讓寶寶愛上爬行

「硬地爬行」的寶寶,最怕父母的「關心」!多數父母犯了這樣的錯

相關焦點

  • 寶寶不會爬和會爬,有啥差別?家長應該如何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
    就拿寶寶成長過程中的爬行運動來說,爬行這一行為在我們成人看來或許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卻是一件不可忽視的大事。以前認識一位寶媽,出於求成心切的心態所以想讓孩子早早地學會走路,孩子還剛開始爬她就非要孩子按照她的想法學會走,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拔苗助長。
  • 孩子會爬和不會爬,有啥區別?父母該如何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
    只不過有的小寶寶只能幹瞪眼看著別人的比賽自己卻不會爬,或許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寶寶不會爬就直接會走,也沒有太多的毛病,甚至認為這是寶寶的一種超強的能力。所以父母人為的幹預,很有可能會導致寶寶之後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那麼寶寶會爬和不會爬,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從小爬夠和沒爬夠的娃,區別可不是一星半點,9個「短板」難彌補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是所有寶寶都會爬,有的到了該爬行的階段有人說,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走路,至於會不會爬,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寶寶對眼前的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前進探索,爬行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促進智力發育。孩子不會爬,不僅會導致感覺綜合失調,還會對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媽媽們一定要知道。
  • 寶寶先會爬和先會走有啥區別?差距不是一點點,掌握8月爬更重要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儘管寶寶之間會有一些差異,就大多數寶寶而言,在出生後三個月能夠翻身、六個月會獨自坐著、八個月開始會爬。這個數據雖然不是很絕對,但對於剛剛升級的準媽媽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參考。如果寶寶到這個階段還不會爬,家長就需要提高注意,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幹預。
  • 寶寶越爬越聰明,還有這5大好處,簡單2步走,寶寶爬起來
    洋洋9個月了,還不會爬行,媽媽也有些著急。她知道爬行很重要,但是要怎麼做才能讓洋洋會爬行呢?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到了一定的月齡,如果孩子的發展有點落後,難免有些著急。2、聽覺發展寶寶爬行時,大人會用聲音和動作逗引前行,寶寶會循聲而動,有時突然聽到一個感興趣的聲音,也會迅速爬過去,鍛鍊了寶寶的聽覺能力。3、空間感覺發展寶寶爬行時,慢慢會摸索出哪些地方能通過,哪些地方不容易通過,慢慢培養起空間感知力。
  • 學爬也有「黃金期」,媽媽學會這3個訓練方法,讓寶寶越爬越聰明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寶寶的成長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們有時看著只會滿地爬的小傢伙,難免會有些心急,孩子什麼時候才能站起來自己走呢?事實上,爬行是孩子從躺到站立的一個過渡期,寶寶只有在爬行期間積攢出充分的力量,才能在學步的時候更加順利。其實,孩子在學爬的時候也有「黃金期」,家長們要注意這3個時間,才能讓寶寶越爬越聰明哦!
  • 「會爬」和「不會爬」的寶寶,有何區別?醫生:這4點差別很大!
    "會爬"和"不會爬"的寶寶,有何區別?醫生:這4點差別很大!現如今,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小寶貝。孩子的一舉一動,也是牽動著萬千父母的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爬行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孩子在學走路之前,都要爬一段時間。
  • 「不會爬」和「會爬」的寶寶,「4大區別」很明顯
    寶寶在成長中每邁進小小的一步都會被父母認為是一個裡程碑,父母往往會因為孩子成長道路中的這些裡程碑而激動歡欣。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不是完全同步的,如果寶爸寶媽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速度上與別的孩子有所不同也無需過多憂慮。
  • "會爬"和"不會爬"的寶寶,有何區別?醫生:這4點差別很大
    &34;和&34;的寶寶,有何區別?醫生:這4點差別很大!現如今,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小寶貝。孩子的一舉一動,也是牽動著萬千父母的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爬行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孩子在學走路之前,都要爬一段時間。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是沒有經歷過爬行,直接就學走路的。
  • 不是原地打轉就是越爬越往後?父母這樣陪練,寶寶輕鬆學會爬
    爬行能夠培養寶寶視覺能力 當寶寶爬向目的地時,他們的雙眼聚焦在目標上,爬行過程中他們會在目標和自己雙手之間來回切換,這不僅有助於建立深度感知能力,對於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寶寶呈俯臥式; 父母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 寶寶會自動地蹬住父母的手往前爬。
  • 寶寶爬來爬去很髒,可是你知道嗎?會爬的寶寶更聰明
    在朝目標爬行的過程中,寶寶非常明白自己在哪裡,要去哪裡,如何避開障礙物,如何搶在別人的前面等,這些良性刺激可促進寶寶空間智能的發展,有助於寶寶抽象概念的形成,將來有益於數理學習。寶寶在爬行的時候,全身各個部位都動起來了,能讓全身的神經元連接起來,爬行的時間越充分,左右腦的神經元連接得越多,大腦神經系統越能得到充足的發展,寶寶的理解與記憶能力越強。
  • 「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先爬後走是發展規律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老一輩的人認為孩子越早會走就越聰明,至於爬不爬的基本不去考慮。事實上,還有更多養育者人為的幹預了孩子大運動的發展,如我們常見的學步車等。但如果「坐」不是通過「爬」來學會的,而是在大人的幫助下刻意練習的, 那麼寶寶就有可能會直接跳過「爬」的階段。
  • 一個「先爬後走」,一個「不爬就走」,兩個寶寶長大後有何區別?
    ,而且寶寶在爬行時需要規劃路線,期間他會抬頭觀察四周,這也可以大大提高手腳和大腦的協調性。好奇心不一樣爬行的過程其實是寶寶對未知世界探索的過程。所以會爬愛爬的寶寶對世界會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善於觀察事物,想知道「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這樣」……比起沒有經過爬行訓練的寶寶,這類孩子探索的欲望更加強烈。讓他們不停地去探索新事物可比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玩耍好太多了。
  • 妞媽育兒經 五、怎麼還不會爬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使用請聯繫郵箱 mengmaclassroom@163.com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妞媽鍛鍊妞妞爬行的親身經歷,第二部分是萌媽總結的關於寶寶爬行的知識。妞媽妞爸的過去妞姥姥可能忘了,妞媽小時候也是不會爬的。妞媽小時候直到六歲前都是三口人擠在一間十幾平米的房子內,來了客人妞媽就很自覺地脫鞋上床騰地方,在這種空間裡讓妞媽會爬真是不太現實。除了妞媽,妞爸也是不會爬的一隻。妞奶奶提到這都是很自豪的:我兒子不會爬就會走了!是啊,過去不會爬也就不會爬了,怎麼現在把會爬看得那麼重要呢?
  • 1歲不會爬和會爬的寶寶有啥差別?區別可大著呢,影響未來發育
    但是有些寶寶卻不怎麼喜歡爬或是有些是家長過於呵護,認為地上涼、髒,不想讓孩子在地上爬,那麼爬行和不爬行的寶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以下兩個例子,讓媽媽們明白爬行對於寶寶成長的意義。冬冬今年5歲半了,但是走路或者跑步的過程中總是磕磕碰碰,經常摔跤並且總是摔破鼻子。
  • 不是寶寶越早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月齡表,爸媽請收好
    差距這麼大,是不是寶寶的發育有問題?嬰幼兒時期,很多人把寶寶的大動作發育作為智力高低的依據,如果發育的快一些,走在同齡人前面,就會被長輩稱讚很聰明、有本事。事實上,並不是寶寶越早走路就越聰明俗話說 「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說的就是寶寶大動作發育的普遍狀況。但是,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性,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今天就聊聊坐、爬、站、走的月齡表,爸媽請收好!
  • 孩子越早會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正確月齡,媽媽收好了
    孩子越早會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正確月齡,媽媽收好了導語小寶寶們每成長一步,每學會一個技能,父母們就特別開心,當然,寶寶們的月齡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動作也是不一樣的。而這時鄰居們也會趕緊附和,有的甚至會誇讚一番說:"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會特別聰明"。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難道寶寶越早會走路就會越聰明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
  • 老話說「七滾八爬周會走」,會爬的寶寶有6種潛能,別錯過爬爬期
    前幾個月,認識十年的閨蜜生完二胎,現在寶寶8個月大了,最近總是問我「八個月大了,孩子還不會爬,用不用去看醫生?」,「孩子還不會爬,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別人家的孩子早爬了,我家的孩子還不會,怎麼辦呢?」「後來孩子不爬就會走了」。剛開始我只是安慰她說「沒事兒的,過段時間寶寶就會爬了。」
  • 孩子越「爬」越聰明!這些引導寶寶學爬的方式,寶媽必須掌握
    當然,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同月齡的寶寶,也會出現有的寶寶已經能邁出步子,而有的寶寶卻還只會爬。如果家裡的寶寶還只是處於會爬的月齡,寶媽們也不用太羨慕或是著急讓寶寶學走路,因為「爬」對寶寶來說可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寶寶爬行為什麼重要?
  • 寶寶不會爬?不想爬?到底應該怎麼辦!
    寶寶不會爬是不是就影響走路了?根本就不想爬的寶寶該怎麼引導?爬行姿勢很奇怪怎麼辦?今天就跟麻麻們聊聊寶寶爬行這件事!爬行對寶寶意味著什麼?寶寶的爬行動作通常在6~10個月開始變得純熟。但我們會發現,寶寶並非一開始就以標準的經典動作爬行(雙手雙膝支撐往前爬),他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1向後退向後退是最初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爬」,由於寶寶手臂肌肉比腿部發育更好,他可能會推著自己一路倒退,而不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