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繼母不待見,冬日僅蘆衣裹體,父親發現後要休妻,他卻這樣做
家,是圍繞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為重要的話題。而自古以來,一家之事都是講不完,處理不完的,這裡有和諧美滿的,而且也有令人寒心的,而如何處理家中這些不和諧的事情都成了很多人頭疼的問題。我們古人常說以德報怨,而古時候也確實有非常多的賢德品性良淳之人,能夠以自身行動感動佳人,最終成為一代佳話。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的這段歷史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為繼母所迫害,冬日僅蘆衣裹體,父親發現後要休妻,他卻這樣做。
到底怎麼做呢?我們回到故事裡看看,相傳在春秋時期魯國,有個人叫閔損。在他幼時,母親就不幸離世。而他父親也就娶了個後妻,後妻又連生了兩孩子。而就這麼一個後母,就做了一些我們現代人也經常聽說的故事,那就是繼子與親生兒子區別對待,而這位後母究竟做的有多大差別呢?時至嚴冬,這個後母給親生孩子穿上用絲絮做的保暖棉衣,這就讓兩孩子冬天得到保障。而閔損卻只得到了一件單薄蘆花做的衣服。數九寒天,寒風刺骨,閔損就常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紫。
而就這麼一種極大差別下,閔損也沒有怨言。這個要是放到現在,一樣是非常過分的事情,但相信對這樣的事情還能容忍沒有怨言是極為困難的。可閔損做到了,他一點不怨恨他後母。而他的父親也就傻傻沒有發現。
不過在一嚴寒冬天,閔損父親要外出,讓閔損駕車。這天寒地凍的,古人那外面駕車的有沒有什麼擋風玻璃之類的,閔損這蘆葦衣服哪受得了這嚴寒。於是他的雙手凍僵,嘴唇凍紫。更不經這猛烈寒風,閔損也終於抖的身體抓不住韁繩,一失手,韁繩也就脫落,馬車劇烈晃動。而這也讓後面坐車的父親身體猛晃,一怒之下抽了他一鞭子,而這時衣服破了,蘆花飄飛,他父親這會臉色大變,轉而哭得十分狼狽,這才知道閔損「棉衣」裡都是蘆葦絮。
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做出如此惡行的是他後續的妻子,閔損父親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門。而閔損卻撲通一聲跪地上,含淚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可見閔損有多麼賢德,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冷,而母親不在,家裡就要三個孩子就受凍挨餓。這也把他父親感動的,也就放棄了休妻的事。而後母在知道剛才的事情後,也大受感動,後悔自己之前的行為,從此就對閔損如親生孩子。
從這個故事來看,我們想一下,如果閔損父親一怒之下把後妻趕走,這個家庭也就妻離子散,不再和睦,幾個小孩子甚至得不到善養。而因為閔損的德賢,以德報怨,對父母所做的事情能容忍,而且還十分擔心自己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這才讓整個家庭在破損邊緣重修於好,甚至變得比過去要和睦更多。而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帶來這種轉變力量是因為閔損的孝心與寬容,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發自根底的純孝。
自此「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也就流傳千古,為後代人讚賞與視為榜樣。古語更是有「孝哉閔子,衣蘆御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他為繼母不待見,冬日僅蘆衣裹體,父親發現後要休妻,他卻這樣做。
不知大家讀了有什麼感想呢?歡迎各位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