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什紀念與博弈論視野下的國際關係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2011年9月28日,約翰·納什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出席北京論壇

劉明

五年前,即2015年的5月23日,美國數學家、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

納什生於1928年,長期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因為對博弈論的巨大貢獻,他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他的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美麗心靈》則橫掃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多項大獎。到86歲高齡之際,他又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阿貝爾獎,成為史上唯一一位諾貝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

天才留下的理論

對於博弈論來說,這位天才最廣為人知的貢獻是,在他年僅22歲時,就提出了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納什均衡是一種策略組合,在這一組合中,每個參與人的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反應。由此,從自身利益出發,沒有任何單獨的一方願意改變其策略。

不少學者認為,「納什均衡」使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陷入尷尬。在「看不見的手」理論中,利己主義的理性行為被認為最終可以使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但在「納什均衡」中,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收穫了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後果。

不過,我們也無法由此得出絕對相反的結論。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艾比林(Abilene)小城就出產了一個「艾比林悖論」(Abilene Paradox)。該悖論講述了一個德克薩斯家庭的故事。四名家庭成員均從利他主義的動機出發,為了自己所認為的對方福利而放棄自己的福利,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最終獲利的結果。

構建全新的視角

這樣的悖論其實還可以延伸出很多。

一個似乎為人普遍接受的看法是,西方文化更傾向於強調個人價值。但如果你是一位交響樂愛好者,你也許會發現,交響樂那和諧、動聽的旋律似乎在告訴你,自己其實也許應該算是更具「集體主義」性質的音樂。那麼,更傾向於個人價值的文化背景,與更傾向於集體價值的文化藝術,經由什麼樣的機緣,實現了如此完美的結合呢?

推而廣之,為什麼是在缺少「大一統」觀念,更傾向於認同地域性價值、民族種族性價值、社團性價值的文化背景中,反而日益形成著全國性、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統一大市場?為什麼是在形同散沙、虛擬存在、價值各異甚至價值衝突的個體中,而不是在結構嚴密的系統中,反而形成了一個超越國界的網際網路世界?

所以,納什均衡的突破,其意義更多的並不在於這樣或是那樣的悖論,而是它超越了從前的思維模式和思維定勢,建構了一種全新的觀察角度、思維模式、解讀架構、語言體系,為我們研究經濟、社會、政治現象等等,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一段廣為引用的評價來自克瑞普斯(Kreps,1990)《博弈論和經濟建模》一書的引言:「在過去的一二十年內,經濟學在方法論以及語言、概念等方面,經歷了一場溫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論已經成為範式的中心……在經濟學或者與經濟學原理相關的金融、會計、營銷和政治科學等學科中,現在人們已經很難找到不懂納什均衡能夠『消費』近期文獻的領域。」

為國際關係研究注入更豐富的內涵

然而,納什均衡並不意味著博弈各方總收益或總體效用的最大化。在博弈進程和博弈研究中,納什均衡是一種狀態,也是另一個起點。從這裡開始,路還很長,世界還很廣闊。這樣的例子,在有關國際關係的研究和討論中很多。

例如,我們可以討論博弈本身就蘊涵或者可能導向合作的問題,「博弈」和「博弈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衝突」和「衝突論」。這種簡單的等同,恰恰倒可能是對「博弈」和「博弈論」的最大誤解。納什曾經來華演講,其題目即為「通過代理來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實上,正視和研究國家間的利益博弈固然沒有問題,但是,博弈論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透視國家間的衝突,也同樣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鑰」。

又如,博弈論內在地要求大量地討論遊戲規則問題,強調更加規範的國際環境更易於達成合作。世界各國希望建立國際制度的最大動力,正是為了減少國際關係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為國際合作提供更大的可能,為全球治理注入更廣泛而深刻的內涵。

再如,國家間博弈中的任何決策,其最終立足的當然是國家的實力。不過,基辛格認為除了維持力量均衡外,還要推廣所謂美國的觀念和價值。「軟實力」的概念由此逐步被引入。而今,軟實力研究早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顯學」。

所以,如果說現代國際關係不斷拓展、深入著「戰略新邊疆」的話,那麼博弈論研究的領域則無疑涉及全球範圍內國際合作的新邊疆、國際規則制定與全球治理的新邊疆、國際軟實力競爭的新邊疆等等遠為豐富的話題。

作為世界頂級數學家和博弈論大師,納什應該是這個世界「最會算計」的人;然而,以他為主人公原型的奧斯卡獲獎影片卻叫做《美麗心靈》。博弈論研究以「效用」(utility)計算始,以默契達成終;以「策略」(strategy)權衡始,以規則制定終——或許這也算是對納什思維方式的一種「特色解讀」吧。這樣的「特色解讀」,又何嘗不是對納什的一種特別的紀念。

(作者系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主要內容原載2020年5月7日中宏網)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假設有n人局中人參與博弈,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可能依賴於也可能不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一個策略組合。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領獎返家途中遇車禍身亡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 名。假設有n人局中人參與博弈,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可能依賴於也可能不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一個策略組合。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萊因哈德·澤爾滕約翰·納什1994年,萊因哈德·澤爾滕、約翰·C·海薩尼和約翰·納什共同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喜悅。但老實說,獲獎之前, 澤爾滕與納什並不熟悉。1961年, 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博弈論的研討會,那時納什就已經病了, 他們雖然坐在一個桌子邊, 卻從來沒有說過話。
  • 博弈論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準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係、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 漫談博弈論
    應該說,「對策論」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譯名,因為博弈論是決策理論的一個分支,從決策到對策,從構詞來看非常優美;而且雖然仍有一些誤導的成分,但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基本也都不言自明了。打個不見得很恰當的比方,在「Gone With TheWind」的常見譯名中,「飄」大家公認是最精彩的,而「亂世佳人」的流傳也很廣。它們就好比是「博弈論」和「對策論」之於「Game Theory」的翻譯。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車禍遇難 以研究博弈論聞名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車禍遇難 以研究博弈論聞名 2015-05-25 07:4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倩
  • 博弈論,又稱為對策論
    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準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學、證券學、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係、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 博弈論大師納什車禍去世 電影"美麗心靈"主角原型
    納什夫婦被彈出車外,兩人當場遇難。 納什生於1928年,其主要職業生涯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教學和研究。除了數學,納什在博弈論方面的成就最廣為人知。因對博弈論作出巨大貢獻,他成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獲得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美麗心靈》就是根據他的傳奇經歷改編而成。
  • 博弈論(Game Theory)| 知識
    博弈論簡介博弈論(Game Theory),博弈論是指研究多個個體或團隊之間在特定條件制約下的對局中利用相關方的策略
  • 讀書筆記 | 博弈論
    本書是「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的代表作,囊括了迄今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論發展的高階水平。◆ 前言博弈論就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充分考慮博弈各方所有可能的行動方案,並運用數學方法找出最合理的行動方案的一種理論或方法。
  • 博弈論雜談:研究範式
    現實情況是,博弈論的形象,也主要是由非合作博弈論所塑造的,比如納什均衡便是非合作博弈論中的產物,它才不考慮別人獲沒獲利,只是在自己利益得到一定滿足的前提下,參與者所達成的一種平衡。而至於合作博弈論,現在的地位可就連小三都不如了。不過歷史上卻並非如此,可能人們當年也和我們的第一想法一樣,有著明確的互利共贏的目的。
  • 精神分裂到諾貝爾獎,「博弈之父」納什的傳奇人生
    2.納什沒有加入任何一個學派,不是任何人的門徒,基本上是在既沒有引導者,也沒有跟隨者的狀況下前進。3.納什對廣為接受的知識、公認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規律都抱懷疑態度。4.納什掌握的數學知識,主要並非來源於學習其他數學家已經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發現這些成果中蘊藏的真理。
  • 博弈論基礎Game Theory Basics
    而當我們面對群體智能決策問題、要使多智能體系統具備更強大能力時,對博弈論的學習與應用必不可少。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中科院自動化所張海峰副研究員講授的《博弈論基礎》課程,邀你一起了解人工智慧強化學習語境中的博弈論。
  • 博弈論常見模型初學筆記
    1、博弈論概念博弈論(Game Theory),博弈論是指研究多個個體或團隊之間在特定條件制約下的對局中利用相關方的策略,而實施對應策略的學科。有時也稱為對策論,或者賽局理論,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 納什均衡給經濟學帶來革命性變化
    此後,共有7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博弈論的研究有關,博弈論在經濟學中越來越顯出它的無窮魅力。  一、由納什提出「納什均衡」理論,通過以他為原型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讓這個數學理論和方法得以廣泛普及  生活中存在許多博弈論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下棋,也叫對弈。
  • 張維迎:中國壞的納什均衡太多
    按:博弈論大師納什近日不幸車禍身亡,享年86歲。北京大學國發院張維迎教授是最早將博弈論引進中國的經濟學家。怎麼理解納什均衡?怎麼用納什均衡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為此財知道特地採訪了張維迎教授。紀念納什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納什均衡納什為社會科學創造了全新的研究方法,那我們紀念納什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納什均衡,學會應用博弈論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財知道:博弈論大師納什近日不幸車禍身亡,享年86歲。
  • 博弈論中的幾個經典案例
    博弈論(Game Theory),亦名「對策論」、「賽局理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準分析工具之一。
  • 博弈論困境的一些解決路徑
    序數論革命之後,當今微觀經濟學的前提假設已經越來越建立在行為人稟賦的一組最基本的、容易作真實性檢驗的假定之上, 越來越脫出微分最大化的傳統,這與博弈論帶來的影響不無關係。比較典型地, 如: 安德魯•馬斯—科萊爾、麥可•D•溫斯頓、傑裡•R•格林的《微觀經濟學》。不過,隨著博弈論方法和理論模式在與社會科學融合的過程中, 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
  • 秦、戰國和博弈論
    秦國 X 博弈論 最近幾天,想必大家都在看大熱的電視劇《大秦賦》,我也再看,而且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戰國時期這麼愛打仗?為什麼最後勝出的秦國,沒過幾年就垮掉了?
  • [趣味數學]從日常生活中看「博弈論」
    一、博弈及其分類  「博弈論」就是分析博弈行為和博弈決策的一門科學。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已於前不久為「博弈論」研究專家羅伯特?奧曼和託馬斯?謝林所獲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分別由納什、澤爾滕、海薩尼、莫裡斯和維克瑞等「博弈論」專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