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翼 河南信陽
放牛吃草,收放有道
一部《理則學》,目的在於凝聚心神,感受難度。同時也是鋪墊性學習。蔡大綱立中國文化之框架,《王陽明哲學》則是一個理論小高峰。此為開始之收。
而後,開始讀《教育學》等體制內教育相關書籍,接著是一線老師心聲,及一些對語文教育的體制內的人士的反省之聲。而在經歷過一階段之後,看這些書會很清楚。可以嘗試去批判。此為中途之放。
最後的七天牟學班,則是一收加一個提升。於我而言,旨在淺度明了四家學問。
其實可感,過完一階段後,這些書對我而言不僅是素材,更是一個對自己不安不忍之心的激發。而在生活上,明顯可見節奏的加快,各方面的要求也比原先嚴格,那就先調整適應吧!
階段一的生活,讓大家感受到的是,忙碌背後那一份內心的寧靜。
即使如此,在進入階段二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手忙腳亂的感覺,覺得自己之前認識不夠充分。
總而言之,只想一點點盡力做好當下吧!
趙思佳 安徽黃山
第一階段學習總結
高階班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吃草的過程還算「悠閒自在「,雖然在課程安排上已經比中階的學習緊張了很多,但總的來說還算適應。
高階班的吃草已經不同於中階,之前是悠閒地吃,而現在是目標明確,為六小篇找肉,第一階段大量研習關於體制教育的理論,對於現在教育的現狀及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源有了一定了解,有了讀經的基礎之後再去看這一類書,已經有自己的思考了,對於作者的觀點有了自己的分判。當看完 《王陽明哲學》之後,對於陽明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敬佩,他在臨終前說:「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樣一個光輝潔白的人格,讓我心嚮往之,陽明的致良知是工夫的起點亦是終點,所以要安住每個當下,從良知而行。高階班就是不想辜負自己的生命,通過各種磨鍊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大的長進。另一本讓我有感觸的書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讓我對於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儒家的這種生命力,即使遭受挫折,但總有一批儒者將其重新振拔起來,而這個時代,也是文化沒落的時代,所以我們沒有理由退縮!
高階班的第二階段也已經開始,這一階段對自己的期望就是「盡義而後知命」,安住當下,聽話照做。
殷海燕 湖南長沙
在道中的日子,真正體會到光陰似箭……似火箭一般飛快!倒記時只剩下57天了,第一階「吃草」階段很快「啃」完了。
《理則學》《中國哲學史大綱》《傳統語文教育教材概論》等十八本書,應是十八般武藝集一身了吧!呵呵!只是了解到了中華文化的源流和目前的教育狀況,主要是對以往的聖人們的生命境界有了進一步的體貼。因為時間是特別倉促的,根本沒時間細細「品味」,更何況天天三點半起床,一到上午就是睡眼朦朧,抵抗「嗑睡蟲」成了每天上午最艱巨的歷煉,連自己都驚訝,我的人生還會有這麼一段精進的經歷,實在不可思議……
目前已是處於列提綱階段,倒是沒有被「嗑睡蟲」纏繞了,因為感覺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實在太差了,大腦裡全是雜亂無章的「碎碎末末」的「肉」,曾有一度頭腦被擠到極限,怎樣都無法下筆,真恨自己怎麼不是個「讀經寶寶」呢?
時間緊張,學習任務重,來不及思考……不管提綱寫得好不好,先寫下再說吧!敬愛的範老師總是百般耐心地為大家解析,我也明白,任何我們認為困難的事情都是我們不夠熟悉而已,除了老實大量加強練習別無他法。
王子龍 湖南長沙
回憶吃草的第一本書《進階》,就好似一個過渡的拔高過程;第二本為《理財學》,則是思維邏輯的強化,雖然不曉其義,但大體則還是清楚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則為整理思路,提綱的模板,用於清晰思路。《教育學》與《教育哲學》則為深入體制教育教學法,用於知己知彼,清晰體制的辦學理念。《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與《漢語教材概論》則為傳統語文與現代語文的結合與吸收。用於明白現代語文教育者對傳統語文的見解。所謂《王陽明哲學》即為最重要的一本書,極為論心法。
在生活上,比往常還要更加規範,按時洗漱,按時睡覺,自己的性情也更加中正平和,沒有太大情緒的波動,此甚為欣慰。
願在下一階段中也能常保此心此性。而今而後,庶己無愧。
肖宇寧 湖南長沙
死去活來
高階班第一階段吃草,第一本《理則學》宛如天書,砸得人眼冒金星。後面的哲學史等書其實出於個人興趣,看起來並不吃力。一到教育學就懵了,長篇大論講得我一臉茫然。與此同時,背素材的任務不斷加速,整個人如同繃緊的弦,吊著一口氣。人生21年以來,第一次感覺會學死在學校。不過我還活著,君子先難而後獲,堅持。不要忘了進高階前說的「我想逼自己一把」。
高階班真好好逼了我一把,不瘋魔,不成活!
《教育學》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當今教育的匠人心理,還只是就外部的教學條件進行理論建構,亦較成體系,可供教學實務中予以參考。但此為外部助緣的工夫。書中說,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這個目的是什麼?應該是開發人性善的本質一面。本書作者在此有盲點,教育最本質的目的開發人性,從人性根源生發出生命本自的光輝智慧,而外在教學技巧手段只是協助此性善種子的萌發。教育學應該就本質工夫的層面多做實證。此書作者於此體證較少 。
《漢語文教材概論》
本書關於教材的論述比較全面,已明顯彰著經典的價值與高度。對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充分的論述,而這種人文性中的人性(性善)義理的解悟尚顯不足。本書對百年語文教育的改革分析反省比較全面系統,可謂體制語文教育研究「集大成」,為讀經教育提供了語文教育專業的背景,相關術語與課題爭議,值得讀經宣導推廣員借鑑和反思,以實現「讀經重回體制」之最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