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碧桂園走出大本營廣東後,第一個進駐的省份。它所經歷的故事,也是碧桂園奮鬥史的一個縮影,同其他在不同市場上發展和耕耘的區域一樣,無數碧桂園人的身體力行,共同錘鍊和傳承了碧桂園的企業文化。
2003年,Boss楊帶隊到長沙市場考察,當年的撈刀河邊人跡罕至,所看的項目地塊在河的對岸。他們的渡船在近岸點陷入淤泥,正在等待其他渡船幫忙時,Boss楊撲通一下跳水裡推船前進。
碧桂園湖南區域的奮鬥歷史就從這一聲聲的趟水聲中開始了,因為這位企業家務實的表現,也促成了之後與政府的順利合作。
在今天的管理會議上,湖南區域副總裁潘錦也將這個故事,作為湖南區域實幹精神的體現,它締造了湖南區域第一個項目,長沙威尼斯城。當年一片荒蕪之地,如今已經車水馬龍,在長沙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他的理解中,鳳廠的企業文化就是老闆的善念和經營理念。從他的分享中,我們又聽到了那些最樸素卻又最動人的故事:
先有艱苦奮鬥,才有之後的一切
在長沙威尼斯項目之後,碧桂園在湖南開啟了造城模式。初到湖南的碧桂園人,經歷了創業初期的各項艱辛:
寧鄉一個項目地處偏僻,當時市政道路還沒通,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項目工程師們自發組隊,拿起鋤頭挑起扁擔,自己修路,用於施工通行。大半年後市政道路才通,他們為項目的成功開盤搶抓寶貴的時間。
有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入職時去項目工地需要坐公交,轉中巴,還要在泥濘的小道上坐小摩託,最後住在6人的宿舍中,心裡落差巨大。但如今,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每年會接到很多獵頭電話,卻始終沒有動心,因為這段艱苦的經歷,再到最後奮鬥的成果,都讓他對公司產生了很深的感情。
這些故事,發生在碧桂園所在項目的各個角落。
碧桂園人是勤儉務實的,在外從不鋪張浪費,也不講究排場,腳踏實地拼搏,用業績和實力說話。也正是因為這種奮鬥者文化,才讓我們在百舸爭流的市場中,能夠站到排頭。
有人心,才有戰鬥力
一個簡單務實的組織,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一個有文化的組織,才能夠凝聚起堅定的人心。
在碧桂園的大發展時期,湖南區域也發展迅速,穩居湖南銷售前茅。大家爭先恐後地出業績,出作品,同時也有不少人才展現。在這些年,湖南區域為集團培養和輸送了子公司總經理2人,區域總裁12人。這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數字。
湖南區域提煉了自身的亞文化特質:艱苦奮鬥,簡單務實,結果導向,職業精神,廉潔自律,心懷感恩。並同時打造文化引領的學習型組織,他們打造讀書會、內部刊物,對內對外的宣傳都溫情又接地氣,也成為了碧桂園文化建設中很亮眼的一隅。
結果導向:獲獎感言,獲獎之後才有機會發表
一位碧桂園人帶領了幾個人的小團隊,在2018年一頭扎進了15平方公裡的項目投資談判和項目落地工作中。此前沒有經驗可循的他,面對複雜且漫長的投資協議談判階段,與省市級政府領導前後進行了百餘次談判,常常從下午談到午夜。某次談判到政府辦公區關門,他找洗腳城借到了領導辦公室,作為會議室繼續談判。通過堅持不懈及死磕到底的精神,當晚就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項目的落地爭取了最優的條件。
這樣的精神獲得了政府的高度認可,為後續項目協議籤訂和落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2018年,他們實現了湖南、長沙雙料第一。碧桂園人在業內一直以「執行力」而為人稱道,似乎內心用永動的激情,不知疲倦地追求目標。
過程中的精彩和情懷,都需要在結果達成後,才有訴說的機會。
初心不改,奮鬥為本
湖南區域辦公室位於碧桂園入湘第一個項目威尼斯城項目內,到現在已經有了10多年時間。辦公場所非常簡樸,但是每一處位置都有結合企業文化做精心布置。
如今湖南省劃分為幾個區域,區域總們也都始終秉承著奮鬥者的精神,在辦公室極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不是在項目上,就是在項目與項目之間的路上。
其中一位區域總裁下一線巡盤,進行交樓前查驗工作,發現石凳邊角較為鋒利,為防止小孩磕碰受傷,立刻要求項目全面排查,把所有石凳邊角都打磨成圓角。巡盤時,為了確保先進的施工質量,在路側土回填前,蹲下來親手趴開泥土,查驗路側石是否進行水泥護坡,確保產品耐久性。
湖南區域的潘錦總說,文化是由領導者來引導的。當我們看到那些認知範圍裡「功成名就」的人,依舊衝在前方,給我們一個奮鬥的背影,就知道,這個組織,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