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基本上是由國內人口佔比最多的主體民族所決定。比如中國,漢族佔比最多,所以普通話是中國的國語,而在俄羅斯聯邦,俄羅斯人是其主體民族,所以俄語是其國語,法國以法蘭西人居多,法語是其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語言都是因其主體民族所定,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也是如此。
然而在東南亞,卻有一個國家很是奇怪,國內超過80%的人口雖是華人,但其第一語言(官方語言)卻是英語,漢語只是其通用語言之一。而且在這個國家,作為主體民族的華人地位還十分低下,經常遭受歧視。
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別名獅城,乃是東南亞的一個彈丸小國,因其地理位置優勢,被譽為「世界的十字路口」,領土面積約為700多平方公裡,比我國的一些地級市還要小。不過新加坡卻是地少人稠,在狹小國土上生活著560多萬人,其中華人佔82%,馬來人佔13%,剩餘的則是歐亞混血和歐洲人。作為主體民族的華人,祖上很多都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和福建兩省,通用閩南語和粵語,因此漢語在新加坡被廣泛使用。
單從獅城的人口結構來看,新加坡應該是一個華人國家。在華裔眾多的情況下,漢語應該是新加坡人的母語、官方語言、第一語言。事實上,雖然華人佔總人口的絕大部分下,漢文化對新加坡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但「少數民族」才用的英語卻成為了新加坡第一語言。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還不及馬來語與印度語,雖然在名義上仍屬於官方語言之一,但其位次卻其他語言之下,已經淪為了一個小語種。
更讓人氣憤的是,新加坡在華人佔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卻對華人無比歧視,華人的地位甚至連菲傭都比不上。在新加坡,社會地位最高的是奴隸了新加坡數百年的歐美白人及歐亞混血人種,他們都被當地人稱為「洋大爺」,一直處於社會上層。而臨近新加坡的馬來人,社會地位則僅次於歐美人,也能享受很多特權,再接下來就是亞洲混血人種了,到最後才輪到社會最底層的華人。這種畸形的社會等級簡直令人不可思議,然而事實又確實如此。
由於新加坡獨立後長期奉行「脫亞入歐」戰略,新加坡人早已忘記了它曾長期受到的屈辱殖民統治,在某些居心不良的華裔政治家的唆使下,新加坡人崇洋媚外心理根深蒂固,時刻想著報美國的大腿。因此,新加坡獨立至今,各民族的社會地位和以前殖民時代並沒有什麼實質性變化,曾佔領新加坡數百年的殖民統治者後代仍被當做人上人,位於社會頂端。一些新加坡政治家,為獲得馬來人的選票,也不斷提升其社會地位,最終導致無辜的華人淪為犧牲品。
因此,新加坡的主流政治力量堅信,如果在本來就是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再承認漢語是新加坡的國語,那新加坡恐怕很難融入「先進發達」的西方社會。對於這種數典忘祖的無恥國家,中新關係也逐漸衰落,不復從前。現如今,曾一味討好西方、甘願充當馬前卒的新加坡,看到中國快速崛起後,又想和中國打好關係,如此不顧底線的「兩面派」做法,實在是可笑又可悲。
參考文獻:
《全球通史》《新加坡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