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農莊華麗轉身成為現代農業公園

2020-12-19 四川日報
  •     

      12月13日上午,記者見到李康清時,他剛送走一批前來考察洽談有機果蔬配送合作的客人,下午還有另一家大企業約好前來洽談。「今年以來幾乎都是這種工作狀態。忙,但是很開心。」
      李康清是成都好穠人安全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7年前,因為生態移民,龍泉驛區萬興鄉1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籌資500萬元組建了「好穠人」。而今,這個農莊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華麗轉身,正搖身成為一座現代農業公園、農民幸福樂園。□本報記者羅向明

    生態移民移出「飛地集體農莊」
      走進好穠人有機農莊,核心景區洪湖邊的一塊綠地上,龍泉公交公司員工在進行安全生產培訓拓展活動。「團隊培訓拓展是新上馬的項目。」李康清介紹,僅團隊素質教育拓展這項,今年就接待了30萬人次,成為基地增收的一大支柱。
      雖然由萬興鄉出資,但「好穠人」卻不在萬興,因為那裡「找不到一大塊平整的土地」。那個距離龍泉驛城區30公裡的山鄉,被村民形容為「極貧極旱」。為了改善村民生活狀況,2009年,龍泉驛區以村民自願為前提,以股份合作社為載體,啟動統籌城鄉生態移民。
      通過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自留地(山)使用權、林地使用權「四權」,生態移民順利推進。然而,離開土地的村民們有些無所適從,尤其是「4050人員」。一邊是進城後水電氣等生活開支增大,一邊是「拿不到社保又找不到工作」的年齡尷尬。
      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2011年,萬興鄉1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籌資500萬元,組建了成都好穠人安全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好穠人農民專業合作社。
      公司在龍泉驛區黃土鎮洪福村、西江村流轉3000畝土地,建立了生態移民就業創業基地,一條經濟薄弱村抱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現實路徑探索由此開始。

    園區擴張至3000餘畝
      在李康清看來,剛開始的「好穠人」「就是一個大型農家樂」:整個基地核心區只有300畝,主要業態就是垂釣、燒烤等,有機果蔬種植規模也很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好穠人」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迎來巨變。如今整個園區規模擴張至3000餘畝,功能布局發展到一湖六園,新打造了生態湖景、求索綠廊、玫瑰花田、蘭草逸園等一批景觀設施和精品項目。
      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戰略的紅利,「好穠人」也將全面實現農商文旅大融合定為目標。
      今年,農莊有機種養規模超過1000餘畝,建成8萬平方米有機葡萄避雨栽培鋼構大棚、5000平方米高標準連棟大棚、1000平方米庫容氣調保鮮庫。建立起質量溯源體系,67個農產品獲得有機認證,多個有機產品已進駐王府井等大型商超。建起了實體門店11家,計劃建成無人超市50家。
      此外,「好穠人」還打造了豐富的主題活動,春季賞花,夏天玩泡泡魔幻,秋天有豐收節,冬天有風車節,還有端午龍舟賽、年豬文化節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今年,這裡吸引了各類遊客超70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實現500餘萬元。

    【亮點點擊】
      成都市2018年出臺了《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將從創新財政支持方式、促進城鄉空間形態重塑、促進現代農業創新鏈建設、促進現代農業供應鏈建設、促進現代農業價值鏈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鏈建設、促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文明新風建設、促進鄉村共治共建以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十大方面,大手筆推進鄉村振興,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出貢獻。
      「好穠人」近兩年的迅猛發展,是成都一系列鄉村振興政策激勵下的典型成果:「好穠人」今年營銷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常年解決就業100餘人,臨時用工5萬餘人次,輻射和帶動周邊700餘戶農戶實現就近就業。

    【幸福願景】
      李康清: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這點「好穠人」感受非常充分,鄉村振興戰略也讓我們對未來的前景更加看好,對發展更有信心,我們已經啟動「好穠人」4A風景區創建工作,希望能順利再拿下這個金字招牌,為我們這10個村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

  • 相關焦點

    • 蔬果園休閒遊的「華麗轉身」
      發展蔬果園休閒旅遊的背景 我國數量眾多的蔬果種植園區作為傳統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潛力和日漸式微的單一農業種植經濟,必將搭上鄉村休閒旅遊這列快車,通過發展旅遊來增加經濟效益並實現自身園區的華麗轉身。
    • 生態農莊變主題公園,設計師就是這麼任性
      環境是其本底資源,此類主題公園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可以讓人在遊樂體驗的同時充分的享受自然的野趣和樂趣。以良好的生態郊野環境為依託,結合露營、戶外拓展、垂釣、郊野漫步、郊野遊樂、馬術體驗、休閒露營等郊野休閒項目,形成生態型農莊主題公園的不同於城市主題公園的一大特色。因此,生態環境指標也通常成為生態型農莊主題公園選址的首要條件。
    • 樺川星火朝鮮族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農業現代化
      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近年,星火鄉緊跟省市縣經濟發展步伐,各項事業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基礎紮實。目前,星火鄉建有萬畝水稻生態高標準示範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良種繁育展示區、特色稻米生產示範區,並通過放養稻鴨、河蚌、黑魚、泥鰍、水蛭等方式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文化旅遊業前景廣闊。
    • 雙峰縣金土地現代農業園鑫和生態農莊開園
      雙峰縣金土地現代農業園鑫和生態農莊開園 婁底新聞網雙峰訊(通訊員  戴仲香)12月12日,雙峰縣金土地現代農業園鑫和生態農莊開園。雙峰縣副縣長鄧輔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海明及青樹坪鎮黨委書記彭石平,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國慶等出席儀式。雙峰縣政協副主席、農業局局長戴治平宣布開園。
    • 條山農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休閒旅遊 打造蘭州「後花園」
      原標題:條山農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休閒旅遊 打造蘭州「後花園」 地處西北戈壁灘的甘肅農墾條山農場始建於1969年,就是在這個連原上草都不願意生長的地方,歷經47載終於由昔日的荒灘變成了今日的數萬畝良田。
    • 「星火精神」燎原在「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樺川縣
      人民網哈爾濱8月17日電(楊海全、通訊員賈明良、毛憲奎)佳木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祥地。 挖掘開發釋放星火朝鮮族鄉發展潛能,將其建設成為集現代農業、特色旅遊和歷史教育為一身的鄉村新亮點,不僅僅是星火朝鮮族鄉的事情,已經成為樺川縣乃至佳木斯市工作的一個重點。
    • 長沙「農莊主」集體洗腦 不想再走「尋常路」
      位於寧鄉灰湯的金太陽現代休閒農莊,依託灰湯高溫複合溫泉之資源優勢,以休閒農業的鄉村美景,贏得了廣大遊客的讚譽。(資料圖片) ■見習記者 胡銳 農莊多了,卻大同小異,創意不足。當下長沙休閒農莊面臨的這一尷尬局面,也成了業內眾多「農莊主」心中待解的難題。 11月27日,由省農委組織、為期3天的全省休閒農業培訓班結束,參加會議的「農莊主」經集體洗腦、思維碰撞後,一致認為,休閒農莊要進入3.0時代,必將以產業化為基礎,走「一莊一品」道路。
    •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景區獲2014中國十佳休閒農莊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景區獲2014中國十佳休閒農莊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濟南5月18日訊(山東臺記者 陳瀟 臨沂臺記者 胡兆輝 孔維克)今天,中國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系列活動在臨沂蘭陵開幕
    • 向現代商業華麗轉身
      在南京聲譽卓著的玉橋市場開始華麗轉身,從大市場模式向商業廣場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是玉橋順應消費者對購物場所提檔升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引領城北商圈向現代商業轉型。據了解,玉橋商業廣場三期(將)於2011年7月19日正式招商,大批品牌企業將在此安營紮寨,使這裡成為城北的時尚高地。
    • 東莞將誕生一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4億橫跨三個社區!
      東莞萬江將誕生一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4億元,佔地2600畝,橫跨三個社區!如今,這個巨無霸現代農業產業園揭開神秘的面紗,快來圍觀一下!萬江花溪灣現代農業產業園萬江花溪灣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項目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總面積約2600畝,橫跨萬江街道小享、大汾、流湧尾社區。
    • 綠世界現代生態農莊
      聯繫人:綠世界現代生態農莊聯繫電話:0731-86880678手機:地址:長沙縣黃興鎮黃興新村綠世界現代生態農莊為長沙智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湖南省「萬企聯村,一起發展」省級示範項目。湖南省五星級農莊,湖南省文聯藝術家活動基地,隆平高科蔬菜產業基地,基地
    • 「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7000萬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1951年2月19日,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在這裡正式誕生。近年來,星火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合現代農業、現代旅遊、現代文化產業於一體的具有現代民俗特色的美麗村寨,更是以集體土地為資產入股,投資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大門。
    • 蘇聯時代的集體農莊,小姑娘手拿農具,幹勁滿滿
      歷史上,蘇聯重工業實力雄厚,農業也可圈可點,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就要數集體農莊了。圖為1929年,蘇聯一個農村的樣子,幾棟房屋前面,一些農民聚集在一起嘮嗑。一位農婦手持叉子,正在清理村莊內的乾草。在1929年的時候,蘇聯集體農莊開始大量出現。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紅紅的太陽東升,草原上吹著春風,拖拉機在來回奔騰,男女莊員一齊勞動,一齊歌唱,各顯其能…… 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報》在《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這一報導中的開篇語,描繪出一幅歡快、熱烈的勞動場景。
    • 《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旅遊過年好去處!
      如今的集體農莊以及那裡的朝鮮族鄉親們又怎樣了呢?過年啦!去看一看吧! 到了1951年的春天,根據省委《關於鞏固、提高和發展互助合作組織的意見》,農場黨委決定成立集體農莊,並於當年2月19日,宣告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正式誕生。選舉金白山為農莊主席,李再根為農莊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
    • 昆明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年內將啟建8座都市農莊
      今年以來,昆明市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引進7個項目,籤約9個項目,8個現代農業園區正按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逐項落實。全市續建、擬建都市農莊已累計完成投資40.94億元。今年,陽宗海管委會、宜良縣、尋甸縣、石林縣及五華區的草甸海都市農莊、宜良錦釧石斛生態農莊、百聯生態都市農莊等9個都市農莊項目的規劃方案獲得通過,這將為全市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為探索「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注入活力。
    • 周末去農莊!「農業+」拓展生態農莊發展邊界
      一輛小汽車停在路邊,「三口之家」從車上下來,徑直走向一家生態農莊。周末去農莊,正在成為城市流行的生活方式。隨著長沙周邊農莊的興起,一些農莊經營者開始嘗試新的產業模式。瀟湘晨報記者從長沙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獲悉,該縣通過「農業+」模式,不斷拓展生態農莊發展邊界。
    • 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離開廣西南寧市武鳴華僑農場後,華叔的笑容一直在記者腦海中揮之不去。  華叔叫張明華。1960年,10歲的張明華隨家人從印尼歸國。長大後,他在農場的茶園工作。如今,他已退休。
    • 北京通州的華麗轉身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北京通州的華麗轉身】通州是首都北京的東大門,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通州運河文化源遠流長,湧現出劉白羽、劉紹棠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當代藝術家韓美林、黃永玉等在此居住創作。從1994年方力鈞、嶽敏君等第一批畫家入住宋莊鎮小堡村開始,宋莊已集聚藝術家達7000餘人。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過上了電影裡的日子」
      走進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只見樓房整齊,街道乾淨,花壇精緻,還有鋪著草坪的門球場。要不是村門口立著的高大牌坊和周邊星羅棋布的7495畝稻田,幾乎看不到農村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