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8月4日電(焦洋)佳木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純朝鮮族群眾聚集地,幅員面積33.6平方公裡,轄6個行政村,全鄉2065戶,4856人,全部為朝鮮族,是全縣唯一的朝鮮族鄉。全鄉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共有3.3萬畝水田,是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髮源地,盛產的星火大米曾入選國宴,享有「白色珍珠」之美譽。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近年,星火鄉緊跟省市縣經濟發展步伐,各項事業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基礎紮實。星火鄉作為樺川縣「百裡綠色稻米長廊」的起始點,全鄉土地實現整體流轉,3.3萬畝水田全部流轉到新峰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從2011年開始研究種植有機水稻,在不使用農藥、化肥的基礎上使用益生菌技術改良土壤,嚴格按照國家有機食品標準技術規範,不斷加大水培種植、覆膜種植等農業科研力量,目前已經生產出富硒、富鍶、富鋅、亞麻酸、麥飯石、胺基酸和β胡蘿蔔素等適口性、營養性的功能型大米。目前,星火鄉建有萬畝水稻生態高標準示範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良種繁育展示區、特色稻米生產示範區,並通過放養稻鴨、河蚌、黑魚、泥鰍、水蛭等方式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文化旅遊業前景廣闊。星火鄉充分發揮朝鮮族的民族風情和星火鄉區位優勢特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解讀農莊歷史、宣揚民俗文化、規劃旅遊發展,結合星火鄉實際,制定了「一核兩翼」的旅遊發展規劃,將中星村、星火村、燎原村打造成集「吃、住、玩、遊、購、娛」為一體的旅遊景區。以中星村為重點核心區,主打民族風情,主要民俗展示、民族餐飲、體驗互動、休閒娛樂,打造黑龍江省最具特色的朝鮮族特色鄉鎮;以燎原村為左側羽翼,主打民族農業,主要以現代生態農業、標準化水稻種植展示、「一二三」產融合基地為主,打造農業生態旅遊村;以星火村為右側羽翼,以第一集體農莊歷史展示為主,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朝鮮族民俗村寨。同時,星火鄉通過積極向上爭取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中星村建設星火朝鮮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在星火村引進特色村寨建設項目,通過產業帶動飲食業、住宿業、傳統手工藝品等產業鏈發展,豐富文化旅遊業態。
新農村建設得以鞏固。星火鄉十分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政府所在地中星村設有學校、信用社、郵局、衛生院、派出所、司法所、文化站等相關單位,方便群眾所需,各村都建設了通村公路,接通自來水、有線電視、通訊網絡等軟體設施一應俱全。各村均建設了村委會辦公室、村衛生所、廣播室,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星火鄉每個村都設立了老年協會,一方面老年協會定期組織村內老年人舉辦活動,豐富老人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老年協會還參與村務監督,確保政策落地,普民惠民。自樺川縣實施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程以來,星火鄉燎原村和星火村先後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村內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截至目前,全鄉共建設文化廣場4處,門球場10處(其中6處為高標準草坪門球場)。
星火村建設一處「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村史館」,展示集體農莊的創業歷程;同時星火鄉還建設一個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集傳統文化介紹、政策宣傳解讀、村民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星星之火」民族文化主題廣場,通過動態民俗文化演繹和靜態政策精神展示,進一步弘揚第一集體農莊精神和宣揚朝鮮族民族特色。廣場中央設一座佔地120平方米的演繹大舞臺,用以表演民族特色節目,展示民俗風情;星火村廣場四周設立長80餘米的宣傳長廊,安裝40塊圖板,用以展示美麗鄉村、「兩學一做」、精準扶貧和基層黨建等重點工作;廣場西側設立一處停車場,停車場四周牆面繪製朝鮮族民俗風情圖畫,凸顯民族特色。中星村於2018年新建朝鮮族民族風格主題為砥礪奮進的文化廣場,文化長廊長約69米,安裝13塊圖板,用以展示鄉村振興、民族歷史。村民們在廣場健身、打門球、跳舞,在圖書室看書讀報,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