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川星火朝鮮族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農業現代化

2020-12-19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8月4日電(焦洋)佳木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純朝鮮族群眾聚集地,幅員面積33.6平方公裡,轄6個行政村,全鄉2065戶,4856人,全部為朝鮮族,是全縣唯一的朝鮮族鄉。全鄉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共有3.3萬畝水田,是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髮源地,盛產的星火大米曾入選國宴,享有「白色珍珠」之美譽。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近年,星火鄉緊跟省市縣經濟發展步伐,各項事業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基礎紮實。星火鄉作為樺川縣「百裡綠色稻米長廊」的起始點,全鄉土地實現整體流轉,3.3萬畝水田全部流轉到新峰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從2011年開始研究種植有機水稻,在不使用農藥、化肥的基礎上使用益生菌技術改良土壤,嚴格按照國家有機食品標準技術規範,不斷加大水培種植、覆膜種植等農業科研力量,目前已經生產出富硒、富鍶、富鋅、亞麻酸、麥飯石、胺基酸和β胡蘿蔔素等適口性、營養性的功能型大米。目前,星火鄉建有萬畝水稻生態高標準示範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良種繁育展示區、特色稻米生產示範區,並通過放養稻鴨、河蚌、黑魚、泥鰍、水蛭等方式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文化旅遊業前景廣闊。星火鄉充分發揮朝鮮族的民族風情和星火鄉區位優勢特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解讀農莊歷史、宣揚民俗文化、規劃旅遊發展,結合星火鄉實際,制定了「一核兩翼」的旅遊發展規劃,將中星村、星火村、燎原村打造成集「吃、住、玩、遊、購、娛」為一體的旅遊景區。以中星村為重點核心區,主打民族風情,主要民俗展示、民族餐飲、體驗互動、休閒娛樂,打造黑龍江省最具特色的朝鮮族特色鄉鎮;以燎原村為左側羽翼,主打民族農業,主要以現代生態農業、標準化水稻種植展示、「一二三」產融合基地為主,打造農業生態旅遊村;以星火村為右側羽翼,以第一集體農莊歷史展示為主,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朝鮮族民俗村寨。同時,星火鄉通過積極向上爭取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中星村建設星火朝鮮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在星火村引進特色村寨建設項目,通過產業帶動飲食業、住宿業、傳統手工藝品等產業鏈發展,豐富文化旅遊業態。

新農村建設得以鞏固。星火鄉十分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政府所在地中星村設有學校、信用社、郵局、衛生院、派出所、司法所、文化站等相關單位,方便群眾所需,各村都建設了通村公路,接通自來水、有線電視、通訊網絡等軟體設施一應俱全。各村均建設了村委會辦公室、村衛生所、廣播室,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星火鄉每個村都設立了老年協會,一方面老年協會定期組織村內老年人舉辦活動,豐富老人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老年協會還參與村務監督,確保政策落地,普民惠民。自樺川縣實施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程以來,星火鄉燎原村和星火村先後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村內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截至目前,全鄉共建設文化廣場4處,門球場10處(其中6處為高標準草坪門球場)。

星火村建設一處「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村史館」,展示集體農莊的創業歷程;同時星火鄉還建設一個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集傳統文化介紹、政策宣傳解讀、村民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星星之火」民族文化主題廣場,通過動態民俗文化演繹和靜態政策精神展示,進一步弘揚第一集體農莊精神和宣揚朝鮮族民族特色。廣場中央設一座佔地120平方米的演繹大舞臺,用以表演民族特色節目,展示民俗風情;星火村廣場四周設立長80餘米的宣傳長廊,安裝40塊圖板,用以展示美麗鄉村、「兩學一做」、精準扶貧和基層黨建等重點工作;廣場西側設立一處停車場,停車場四周牆面繪製朝鮮族民俗風情圖畫,凸顯民族特色。中星村於2018年新建朝鮮族民族風格主題為砥礪奮進的文化廣場,文化長廊長約69米,安裝13塊圖板,用以展示鄉村振興、民族歷史。村民們在廣場健身、打門球、跳舞,在圖書室看書讀報,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相關焦點

  •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樺川縣星火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煥發時代...
    東北網12月27日訊(記者 莊園)作為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之一,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曾孕育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集體農莊。3.3萬畝的優質水田,年均2525小時的充足日照,全國平均水平6倍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產出了享有「白色珍珠」美譽的星火大米。
  • 「星火精神」燎原在「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樺川縣
    星火高標準農田示範基地。 人民網哈爾濱8月17日電(楊海全、通訊員賈明良、毛憲奎)佳木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祥地。 樺川縣委縣政府在規劃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時,緊密結合星火朝鮮族鄉特色,單獨謀劃制定《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建設總體規劃》,規劃建設以中星村、燎原村、星火村為主線的樺川縣星火朝鮮族文化創意產業園,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輻射農業觀光面積100萬平方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星火朝鮮族鄉:昔日集體農莊 今日風情小鎮
    6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一同感受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星火村隸屬於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發源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了「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後說,努力把「星火」打造成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朝鮮族民俗文化中心和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現實選擇。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樺川縣星火鄉:全國文明村鎮大米曾入選國宴
    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純朝鮮族群眾聚集地,轄區內6個行政村全是朝鮮村,全鄉2065戶,4856人。7月31日,在微黃的稻穗掛著白色的稻花,滴翠的稻田與白雲相依的季節裡走近星火鄉,領略朝鮮傳統民俗,感受現代化農業風採。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過上了電影裡的日子」
    走進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只見樓房整齊,街道乾淨,花壇精緻,還有鋪著草坪的門球場。要不是村門口立著的高大牌坊和周邊星羅棋布的7495畝稻田,幾乎看不到農村的痕跡。
  • 穿越70年,新中國的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什麼樣?
    在東北這片土地上,有太多個新中國的第一。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就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1948年的春天,朝鮮族農民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帶領幾十戶人家從吉林省敦化、延吉等地來到農莊的前身水利農場,在一片荒地上建房安家,開荒種稻。 他們在互助耕作組的基礎上,把農戶組織起來,1951年2月21日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
  • 樺川星火村從集體農莊變身風情小鎮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星火」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裡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誕生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
  • 「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7000萬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張興龍 攝中新網佳木斯6月14日電(姜輝)碧綠的稻田、整齊的樓房、乾淨的街道、幸福的笑臉……11日下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黑龍江報導組走進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1951年2月19日,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在這裡正式誕生。
  • 《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旅遊過年好去處!
    朝鮮族民俗文化旅遊節 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的鄉親們一起過個年吧!星火集體農莊莊員 去往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的交通倒也方便,其所在地: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距離佳木斯市約19公裡,距離佳木斯飛機場17公裡,往北距松花江3公裡,南邊靠著304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紅紅的太陽東升,草原上吹著春風,拖拉機在來回奔騰,男女莊員一齊勞動,一齊歌唱,各顯其能…… 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報》在《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這一報導中的開篇語,描繪出一幅歡快、熱烈的勞動場景。
  • 樺川大米香飄五湖四海
    經檢測,「樺川大米」富含37種營養元素。其中,16種胺基酸及鈣、鋅、硒、蛋白質、維生素B1、B2、B6等多種人體必需營養元素遠高於國家標準。近年來,又陸續開發了適合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的功能性稻米。全縣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級著名商標5個,市級知名商標11個。 樺川縣是三江寒地水稻發源地,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誕生地。
  • 水稻專家大咖齊聚稻鄉樺川:稻香節裡談經論「稻」稻花香裡說豐年
    他們幕天席地,相聚在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村,置身豐收的稻鄉談經論「稻」,津津樂「稻」。姜縣長從樺川縣稻米產業發展現狀、嚴格的監督管理手段、營銷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樺川縣稻米產業發展目標幾個方面闡述了星火大米的現狀,樺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姜宇峰說,樺川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調結構、謀創新、強動力、促融合,穩定糧食生產,增強綠色優質產品供給,拓寬多元營銷渠道,努力探索水稻產業優質化發展路徑。
  • 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人民政府一事一議水泥路改建工程...
    項目名稱: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人民政府一事一議水泥路改建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60801Z0707、JLCTTC-16ZFGC5047 一、項目聯繫方式:項目聯繫人:馬先生
  • 集體農莊華麗轉身成為現代農業公園
    李康清是成都好穠人安全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7年前,因為生態移民,龍泉驛區萬興鄉1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籌資500萬元組建了「好穠人」。而今,這個農莊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華麗轉身,正搖身成為一座現代農業公園、農民幸福樂園。
  •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探析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為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在開山劈路的新中國建設發展中,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新中國客觀實際,一邊穩定新中國政權,一邊發展新中國事業;一邊學習蘇聯,一邊反思蘇聯模式弊端;一邊在艱難中探索,一邊在行進中總結。這既是特殊年代裡毛澤東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也是中國歷史行進至此在國家治理領域內的必然表現。
  • 蘇聯時代的集體農莊,小姑娘手拿農具,幹勁滿滿
    歷史上,蘇聯重工業實力雄厚,農業也可圈可點,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就要數集體農莊了。圖為1929年,蘇聯一個農村的樣子,幾棟房屋前面,一些農民聚集在一起嘮嗑。一位農婦手持叉子,正在清理村莊內的乾草。在1929年的時候,蘇聯集體農莊開始大量出現。
  • 生態農莊規劃設計的要點及流程!
    定位是否準確直接決定了生態農莊未來經營的成敗,所以在做生態農莊設計前,要充分的做好調研、考察工作,根據當地及周邊的社會、自然、經濟環境來進行準確定位。注;以上內容由鄉釐農業旅遊規劃設計整理編輯,版權歸版權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鄭有貴:新中國土地改革開闢現代化通途
    圖為1950 年山東省沂南縣依汶鄉農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俄國慶/ 供圖新中國土地改革的完成,其意義不僅僅是實現了產權制度變革,更重要的是確立了人民政權的經濟基礎。一是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剷除了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二是改變了幾千年來土地佔有極不合理的狀況,將土地這一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很好地結合起來,重塑了1億多個平等經營的微觀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