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川星火村從集體農莊變身風情小鎮

2020-12-19 東北網

門球場裡,幾名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星火村村民正在悠閒地揮桿擊球。蔣國紅攝

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一幢幢整齊的樓房、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道、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幅朝鮮族風情的畫面映入眼帘。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星火」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裡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誕生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近年來,我們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民俗體驗、農業觀光、休閒娛樂、養生保健等旅遊元素,努力把『星火』打造成我省最具特色的民俗旅遊景區和東部朝鮮族文化中心,以實現鄉村美起來、村民富起來的目標。」

在即將完工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現場,頗具民族特色高12米、長36米磚木結合的寨門十分搶眼。

項目負責人黑龍江濱江梓瑞置業公司經理陳波告訴記者:「這個民族建築風格的鬥拱大門,象徵著朝鮮族人世代繁衍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項目區主體建築全部採用朝鮮族青瓦白牆『四面坡』式風格,實現了建築形態、使用功能與朝鮮族特色風格的完美結合。」

穿行在古色古香、錯落有致的村落中,朝鮮族傳統氣息撲面而來。身穿民族服裝的婦女伴著悠揚的桔梗謠載歌載舞,老人們在悠閒地打著門球。建成的33棟朝鮮族風格民宿,由獨立式宅院組成。木柵欄、車庫、砂石路、朝鮮族火炕……處處讓人體驗到朝鮮族民俗生活。

在沿街的小餐館中,風味獨特的冷麵、打糕、辣白菜等地道的朝鮮族美食,令人流連忘返。喜慶宴會宮為遊客提供朝鮮族服裝和攝影服務,遊客可以換上民族服裝學跳朝鮮族舞蹈,並參與朝鮮族「婚禮」,當一回朝鮮族新郎新娘。

在休閒娛樂區,可欣賞朝鮮族歌舞表演並參與其中。沿著木棧道走過荷花池、垂釣園到達果蔬採摘園,26棟大棚內,葡萄、柿子、香瓜、蔬菜等新鮮果蔬可盡情採摘……

南楠告訴記者,目前,遊客服務中心、民族飯店、村史博物館、電影院、朝韓購物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和汙水處理站等設施已基本完成。146棟老民房正在進行改造,即將盛裝迎客。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帶動周邊餐飲、家庭旅館等產業發展,預計可實現年接待遊客5萬人次,收入3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40個。

相關焦點

  • 樺川星火朝鮮族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農業現代化
    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近年,星火鄉緊跟省市縣經濟發展步伐,各項事業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基礎紮實。星火鄉充分發揮朝鮮族的民族風情和星火鄉區位優勢特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解讀農莊歷史、宣揚民俗文化、規劃旅遊發展,結合星火鄉實際,制定了「一核兩翼」的旅遊發展規劃,將中星村、星火村、燎原村打造成集「吃、住、玩、遊、購、娛」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樺川縣星火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煥發時代...
    東北網12月27日訊(記者 莊園)作為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之一,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曾孕育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集體農莊。3.3萬畝的優質水田,年均2525小時的充足日照,全國平均水平6倍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產出了享有「白色珍珠」美譽的星火大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星火朝鮮族鄉:昔日集體農莊 今日風情小鎮
    6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一同感受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一幢幢整齊的樓房,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道,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幅朝鮮族風情的畫面映入眼帘。星火村隸屬於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發源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
  • 「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7000萬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1951年2月19日,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在這裡正式誕生。近年來,星火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合現代農業、現代旅遊、現代文化產業於一體的具有現代民俗特色的美麗村寨,更是以集體土地為資產入股,投資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打造特色民俗村寨,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大門。
  • 「星火精神」燎原在「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樺川縣
    人民網哈爾濱8月17日電(楊海全、通訊員賈明良、毛憲奎)佳木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祥地。 挖掘開發釋放星火朝鮮族鄉發展潛能,將其建設成為集現代農業、特色旅遊和歷史教育為一身的鄉村新亮點,不僅僅是星火朝鮮族鄉的事情,已經成為樺川縣乃至佳木斯市工作的一個重點。
  • 穿越70年,新中國的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什麼樣?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就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 樓房鱗次櫛比,街道乾淨整潔,花壇也打理得十分精緻,鋪著草坪的門球場綠意盎然,幾名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星火村村民正在悠閒地揮桿擊球……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過上了電影裡的日子」
    走進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只見樓房整齊,街道乾淨,花壇精緻,還有鋪著草坪的門球場。要不是村門口立著的高大牌坊和周邊星羅棋布的7495畝稻田,幾乎看不到農村的痕跡。
  • 水稻專家大咖齊聚稻鄉樺川:稻香節裡談經論「稻」稻花香裡說豐年
    經濟視野網9月24日(裴振萍)23日下午,黑龍江省樺川縣「聚稻鄉樺川 尋米業新路——中國樺川農民豐收節稻鄉論「稻」論壇在阡陌縱橫的金黃稻浪邊成功舉辦。論壇會場,高朋滿座,大咖雲集。他們幕天席地,相聚在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村,置身豐收的稻鄉談經論「稻」,津津樂「稻」。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樺川縣星火鄉:全國文明村鎮大米曾入選國宴
    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的誕生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星火朝鮮民俗園裡民風淳樸,傳統特色美食,米酒、米腸、狗肉、大醬湯盡情展現生活的美好。星火村「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村史館」不僅收藏了集體農莊的創業歷程,還有未來的展望和星火精神的傳承。年輕人外流是普遍現象,鄉裡有1200人在韓國,居住的500-600人。
  • 樺川大米香飄五湖四海
    古今英雄地稻花香天下 「我們舉辦首屆『稻香節』活動,旨在加大樺川縣優質農產品營銷支持力度,提高『樺川大米』、『星火大米』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促進更多的消費者和外地客商了解樺川縣農業發展和環境資源優勢,感受樺川『黑土稻香』文化和特色民俗風情,助力全縣脫貧攻堅」。樺川縣委宣傳部部長宋福軍說。
  • 《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旅遊過年好去處!
    這個獨特民俗風情的朝鮮族聚居區,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集體農莊。這裡曾經是杳無人煙的莽莽荒原,在1948年的春天,由金白山、李再根幾位老鄉帶領了幾戶朝鮮族農民,從延邊來到了冰天雪地的當時稱為樺川縣水利農場的黑土地。
  • 瓊海僑鄉變身南洋風情小鎮 讓遊客走進千家萬戶
    同時,引入新的市場業態,引導傳統農業向休閒觀光農業、高效農業發展,以此吸引遊客到這裡觀光旅遊、體驗小鎮風情。」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說,只有真正挖掘和展示出本土的特色和風情,小鎮才能吸引遊客留下來。中原風情小鎮不但開始成為瓊海旅遊「新寵」,也給當地居民帶來實惠。  7月16日,中原南洋風情小鎮建設正式啟動。立面改造工程突出鮮明的南洋建築風格,使下南洋文化與瓊海本土文化交融體現,將中原鎮打造成一個具有濃鬱地域色彩的南洋風情小鎮。
  • 高郵一生態農莊「變身」口罩廠,日產量可達120萬隻……
    點擊播放 GIF 0.2M一排排錯落有致兼具江南風情的青磚廊簷特色小屋,幾處大垂釣池,池邊栽種著數棵青翠欲滴的大樹和各種香氣撲鼻的花草……這是省三星級鄉村旅遊區高郵周邶墩生態休閒農莊的場景,疫情期間,旅遊業全面停擺,農莊也處於暫停營業的階段,然而這家鄉村旅遊區的農莊主卻沒有閒著,引進了6條口罩生產線,將農莊「變身」為口罩廠,通過產業轉型一邊「自救」一邊助力疫情防控。
  • 大開眼界,多個景點、休閒農莊、特色小鎮項目進行現場推介
    圖片來源網絡12月27日下午,2019首屆全國休閒旅遊博覽會持續火熱進行中,來自湖南省內的湘都生態園、禾田居、湖南省文旅品牌ip孵化計劃、潯龍河、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5個市州景點、休閒農莊、特色小鎮項目,以及來自江蘇的稻草人王國休閒旅遊工藝項目從區位優勢
  • 解決這五大問題,你的農莊也能「大變身」!(附農莊改造案例)
    解決這五大問題,你的農莊也能「大變身」!1.休閒農莊的主題定位問題 休閒農業愛好者、設計者、運營者、投資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他們對休閒農業的理解與表達是不一樣的。以經營為目的休閒農莊有著自身的基本規律,農莊一定要有一個主題定位,但許多投資者有意無意把農莊的主題定位搞混了。錯誤的定位直接導致行為的偏離。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紅紅的太陽東升,草原上吹著春風,拖拉機在來回奔騰,男女莊員一齊勞動,一齊歌唱,各顯其能…… 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報》在《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這一報導中的開篇語,描繪出一幅歡快、熱烈的勞動場景。
  • 無錫陽山桃源風情小鎮:桃源深處有人家
    無錫陽山鎮以陽山桃源風情小鎮創建為契機,把創建工作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支持創新創業、加快富民惠民的全新平臺,堅持產業、文化、旅遊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風情小鎮規劃布局,提升小鎮旅遊品質,紮實推進創建工作。  小桃子譜寫富民大文章  正值陽山水蜜桃上市的旺季,6月22日,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山村。
  • 途遠關注 | 最詩意的農莊小鎮——讓鄉村重歸美好!
    」中的排頭兵,項目規劃佔地愈萬畝,超大規模,是綠城迄今大規模的小鎮作品之一。無需過多記掛,這裡將依託多利農莊的有機農業技術與標準,提供居家農藝服務,搭建農夫集市、農業矽谷、有機農業科普館,為小鎮居民提供專業周到的農業顧問及服務。
  • 蘇聯雕像「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的往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身穿工裝的健壯男子和穿著連衣裙的婀娜女子站在一起,兩人手中分別拿著錘子和鐮刀——「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紀念碑豎立起來,象徵著蘇維埃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永恆聯盟。「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雕塑被安置在蘇聯館。雕像代表社會主義國家以勝利姿態出現在全世界面前。約凡後來寫道,創造這座雕塑就是為了讓它成為蘇聯館的主要展品,事實上,它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與納粹德國的較量在巴黎世博會期間,二戰中的兩個死敵——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的較量已經展開。
  • 蘇聯時代的集體農莊,小姑娘手拿農具,幹勁滿滿
    歷史上,蘇聯重工業實力雄厚,農業也可圈可點,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就要數集體農莊了。圖為1929年,蘇聯一個農村的樣子,幾棟房屋前面,一些農民聚集在一起嘮嗑。一位農婦手持叉子,正在清理村莊內的乾草。在1929年的時候,蘇聯集體農莊開始大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