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萬買一份重疾險,得了癌症自己還倒貼5萬,憑什麼?」
交了15萬塊,得了癌症才賠10萬,算起來自己反倒虧了5萬。這是什麼情況,不是說買保險就是為了避免損失嗎,為什麼反倒虧了5萬?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案例。
01
案例情況
2008年3月,從事油漆工工作的蔣某,考慮到身體健康問題,便想著為自己購買一份保險,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找到了當地一家知名保險公司,通過對自己需求的分析,業務員向他推薦了一份「性價比」非常高的返還型重疾險,保費一年1萬五,交15年保30年,在此期間如果出險,可以得到10萬元的保險賠償金,如果在這15年,一直都未出險,到時候就可以返還所有保費。
蔣某一月工資大概在12000左右,所以這份保險對他來說,也不算太貴,於是蔣某當天就籤訂了合同。
2018年6月,蔣某在工作期間突然暈倒,被同事送往醫院後,確診患上白血病。白血病在醫學上簡稱「血癌」,屬於惡性腫瘤的一種,自然也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之內。蔣某發病後,其家人立即聯繫保險公司人員,並提交理賠申請。在保險工作人員的調查下,最終確定賠付蔣某10萬。
明明交了15萬,得了癌症才賠10萬,這樣保障讓蔣某妻子很不理解,但合同上也清楚地寫明了重疾出險的理賠金確實只有10萬,對於這樣的事情,蔣某妻子也很無奈。
從這件案例中,我們其實可以發現,返還型重疾的保障並不實用,但其實除了不實用之外,返還型重疾險還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02
購買返還型重疾險,你需要規避的兩個陷阱
(1)性價比不高。所謂的「性價比」用在返還型重疾險上根本不匹配,另外,返還型重疾險的保費通常都比較高,而且保額很低,不是普通消費者都能買得起的。承擔一年可以,到那連續幾年就很難持續繳費。
(2)重疾回報率非常低。千萬不要認為返還型重疾險,有病賠錢沒病返錢就值得購買,天上不會掉餡餅,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時候,你無法實現保障加收益雙重目的,就像上面這場案例,蔣某明明交了15萬的保費,結果得了癌症才拿到10萬的賠償,這樣的保障明顯沒有實際作用。
03
不能買返還型重疾險,那我該怎麼選?
事實上如果能用返還型重疾險的錢,來購買一份保額較高的消費型重疾險,我認為更划算。消費型重疾險屬於純保障型保險,不僅保費便宜,而且保額也更高,差不多5000塊就能買到30萬的保額,可以說性價比非常高。
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會用到更多的還是消費型重疾險,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一輩子不出事。所以大家在購買重疾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返還型更多偏向於理財愛好者,而我們大眾真正需要的還是消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