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草案解讀丨這是一部百科全書 關係著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

2020-12-13 上遊新聞

△譚啟平

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國重器」,需用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來精準闡釋、廣泛傳播。

《民法典》的出臺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啟平。

「用『大國重器』來形容它,一點不為過。」譚啟平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關係著每個人從胎兒到離世的方方面面。

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法制建設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法制事件之一。」譚啟平介紹,《民法典(草案)》1260條,共七編,它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我國《憲法》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權利的精神和原則得以進一步具體地落實和保障。

「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譚啟平表示,民法典是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對建立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作用巨大,編纂《民法典》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它全面構建了民事領域的國家的基本治理規則。在這部法典裡面,它不僅關心著每個人從出生(甚至提前到胎兒階段)到死亡的方方面面,更關係和作用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各個方面。

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國重器」

「雖然說,中國的《民法典》在21世紀才正式出臺,但它卻具有後發優勢,並將鑄造中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國重器』。」譚啟平稱,這部法典,系統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立法、民事司法的成功經驗,吸收了中國法學界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還借鑑參考了世界各國民事立法優秀文明的法治成果,以民事主體利益保障和人民福祉增進為目標,對平等主體人身和財產關係調整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編訂纂修,廣聚民智,是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典範。

譚啟平表示,民法典的編纂完成,會極大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這部《民法典》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譚啟平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民法典編纂完成和施行的偉大意義,在中國及世界法治史上將會愈發彰顯。」

「《民法典》的出臺是幾代民法人的期盼。這部法典通過後,應該成為法律人的標配,時刻放入自己的公文包中。」譚啟平稱,待《民法典(草案)》審議通過後,如何把民法典編纂的時代意義、價值理念、知識概念、權利體系、規範規則、制度內容以及職能職責,包括可能遇到的問題挑戰等,都需用黨政幹部和社會大眾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來精準闡釋清楚、廣泛傳播。這也是中國民法學界面臨的任重而道遠的共同任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徐勤 陳竹 攝影 甘俠義

相關焦點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編纂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法學家的夢想。首次「合體」面世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
  • 這部厚重的民法典草案 解讀它離不開這五點
    熱評兩會丨這部厚重的民法典草案 解讀它離不開這五點民法典草案進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程序,這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離我們不遠了。它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第一部超過1000條的法律;第一部超過10萬字的法律。
  • 民法典與你我的關係
    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和我有啥關係?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分為七編和附則,共84章、1260條,是迄今為止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它不僅在我國法治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且真正照顧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民法典為何被稱為中國「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為何它被稱作中國「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社科文獻與新華媒體創意工場聯合策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姚佳做客「有話」欄目為大家解讀民法典。
  •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和「權利宣言」
    作者|王 煜   民法典草案的審議,毫無疑問是2020年全國兩會立法議程中最受關注的一項。這項與民眾關係最為密切的法律,經歷了60餘年的「長跑」,終於到了即將誕生的時刻。
  • 小明帶你翻開這本「百科全書」
    今年兩會的一項重要議程,便是審議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範。7編、84章、1260條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總計10萬餘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點?
    這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的編纂難度有多大?命名有何深意?民法典草案看點有哪些?還有哪些民事法律關係沒有被涵蓋?思客為你一一揭曉!  五年修一典,編纂難度有多大?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這樣一部法典,編纂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民法典
  • 一起來翻開這本「百科全書」
    ,共1260條,總計10萬餘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每個組織的業務活動都離不開它的規範和保護。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小明的成長曆程,翻開這本「百科全書」。
  • 歷經60餘載波折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將亮相
    民法典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場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其地位僅次於《憲法》。  2019年12月16日,全文共計1260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對外公布。
  • 關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來了!民法典「上新」有哪些科技亮點?
    這意味著,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即將進入法典時代。「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它不僅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而且也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編纂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民法典草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對一些新模式、新問題做出規範。動動手指就能網上租房、電商下單的電子合同是其中之一。「隨著網際網路高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合同、網絡交易等將會更加普遍。」
  • 這本「百科全書」,你能用上!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題:這本「百科全書」,你能用上!  新華社記者吳雨、羅沙  這幾天,民法典草案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前男友電話騷擾是否侵犯隱私,洩露網購信息算不算侵權,高空拋物誰來負責,這些均能從中找到答案。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題: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新華社記者楊維漢民法,社會生活的記載與表達。民法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在即,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國的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提升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民法總則草案正式出爐 爭取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李适時在介紹草案時表示,此次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系統、全面整合,編纂一部內容協調一致、結構嚴謹科學的法典,不僅要去除重複的規定,刪繁就簡,還要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現行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 民法典解讀 | 漫畫普及民法典知識,一看就懂
    民法典解讀 | 漫畫普及民法典知識,一看就懂 2020-08-04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主要內容 每一項都與你有關
    央視網消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草案現已編纂完成。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地影響。
  • 民法典分編草案刪除計生內容 最快2020年3月過審
    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
  • 對話孫佑海:民法典解決單行法不協調問題 深刻影響每個人生活
    來源:第一財經對話孫佑海:民法典解決單行法不協調問題 深刻影響每個人生活作者: 章軻今年兩會期間,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下稱「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以法律之劍規範科技應用
    ◎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法學家的夢想。5月22日,由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實現這個夢想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全文|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 「民法典與我」微視頻展播④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參賽者:何婷申報單位:杭十中《民法典》5月28日正式通過,成為我國民法中重要的部分,主要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民法典》和《刑法》不同,《刑法》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接觸到,但是《民法典》卻是貫穿我們一生,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因此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我國的《民法典》,微課中通過疫情期間大家比較關注的房租問題作為載體,讓同學們了解到《民法典》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百科全書」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