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醫療專護護工 每兩小時為30個老人翻次身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醫療專護的工作人員每兩小時就要為老人翻次身

  醫療專護,是青島首創的醫療護理保險制度,一個月1500元,可以幫助解決老人的吃喝拉撒。目前,青島市此類醫療專護醫院將增至10家。1月22日上午,為了解醫療專護的具體內容,記者體驗了一把醫療專護的護工工作。

  每兩小時就要為老人翻身

  1月22日上午7點,記者來到試點之一的解放軍401醫院嶗山分院,跟隨1名年輕護士體驗一天的工作。老人們陸續起床,掃床成了記者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由於這裡的老人常年臥床,很多老人吃飯、排便都在床上。加上冬天天冷沒法開窗,雖然戴著口罩,但屋裡的氣味還是把記者燻了一下。「你習慣就好了。可能我和老人在一起呆時間長了,也沒啥感覺了。這些老人也挺可憐的,很多人身體都沒知覺了。嘴裡吃的東西會溢到床上,大小便也會弄到床上,得趕緊給他們換床單,否則老人容易得褥瘡。」

  23歲的小護士韓婷說起這些很輕鬆,可瘦弱的她對給老人翻身有點犯難。「一些老大爺比較重,將近200斤。目前這裡有30位老人,為防褥瘡,我們每兩個小時就要給老人翻一次身。老人身上不吃勁,我翻起來就有點吃力。不過就這一項,其他都還好。」

  夜裡跑近百次病房

  記者也試著幫幾個老人翻了一下身,發現這個活對成年男士來說也不輕鬆。如果抓著老人的胳膊和肩膀,就會把老人弄疼,只能壓低重心,扶住老人的腰或者腿一點點轉身,可這個過程也是最累人的,翻完十幾個老人後,記者累得直喘氣。

  趁著午飯的空隙,52號床的黃號熙老人和記者聊了起來。「原來我摘不了呼吸機,身上也全是褥瘡,一動就疼。人家護士照顧我特細心,還經常幫我換藥,現在都好了。我自己一個病房,到了晚上就害怕,一按呼叫鈴她就來,也沒見她煩過。」

  專護病房的主任醫師翟瑞仁介紹,這裡大部分老人都是不能自理、需要長期住院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加上病痛,他們心理很脆弱。「其實夜裡很多老人都喜歡按鈴呼叫護士,多的時候,一位護士能跑近百趟病房。去了一看老人往往都沒啥事,就是害怕。我們要求值班護士隨叫隨到,陪老人說說話也好,至少能讓他們儘快睡著。」

  將繼續在島城推廣

  記者體驗護工的過程中,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累」。早上7點多就開始掃床、幫老人刷牙、清潔身體,餵完早飯和午飯過後,再準備水果。由於許多老人都沒了意識,拉尿都在床上,所以下午也要重複著一樣的勞動,有了呼叫再趕往病房,這真是讓記者有些吃不消。

  另一名年輕的護士李媛告訴記者,剛開始自己的感覺也與記者一樣,但有些老人經過她們的照顧 ,身體慢慢有所好轉時,她們就忘了累。「今年年初查體,102歲的鐘尊先老人已經比剛來時胖了6斤。」李媛開心地說。

  「相比老人按醫保住院和住養老院,醫療專護則更像老人的『家』。住院食宿加上治療,1個月只需1500元左右。其他由醫保基金撥付給醫院,只要醫藥費不超過醫保報銷範圍,就可以不用再花錢了。」記者隨後從市人社局了解到,除了原有的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市南區人民醫院、湛海醫院、解放軍401醫院嶗山分院、青島鹽業職工醫院、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青島市交通醫院、濟南軍區青島第一療養院、聖德腦血管病醫院這9家試點外,今年上半年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也將加入進來,提供約80張床位。下一步島城也將繼續推廣這種模式,增加試點醫院數量,解決這些不能自理或需要長期住院治療老人的贍養難題。 文/圖 記者 王宗陽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

相關焦點

  • 癱瘓男子攆走護工 醫療專護平臺提供上門服務
      「我弟弟自從六年前查出患有嚴重的腎病,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現在更是癱瘓在床,希望醫療專護平臺能幫幫我們。」近日,市民韓女士給「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打來熱線電話。韓女士的弟弟韓先生今年59歲,隨著病情不斷惡化,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時刻在旁守護。徐州路醫療專護中心的醫護人員專門為韓先生提供了上門的醫療專護。
  • 青島已有"醫療專護"政策 每床每天補貼170元
    2月17日,市南區人民醫院,有市民前來諮詢"醫療專護"服務 紅十字老年護理院有200 多張床位,青島像這樣提供"臨終護理"的機構還有30多家  早在三十多年前,臨終關懷服務被納入美國的醫療保險體系,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美國共有約3300個臨終關懷項目,為95萬垂危病人提供護理。
  • 中小醫院借醫療專護轉型 醫療護理兩不誤(圖)
    記者日前採訪了解到,試點兩年多來,青島的專護醫院已經從最初的9家增加到15家,目前可提供1100多張專護床位,專護在給眾多重病老人家庭減負的同時,也使得部分空床率較高的中小醫院轉型發展。但是,因為收費、區域分布等方面的限制,公辦醫院承辦專護業務的積極性並不高,試點期間已有兩家公辦醫院停止專護業務,新增定點醫院多為民辦醫院。
  • 青島六類老人可申請醫療專護
    近日,記者從市社保局獲悉,青島具有醫療專護資格的醫院共有10家,分別為青島市市南區人民醫院、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青島鹽業職工醫院、四零一醫院嶗山分院、青島市交通醫院、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青島聖德腦血管病醫院、濟南軍區青島第一療養院、李滄中心醫院。
  • 滬一養護院護工自費給老人發紅包 每人兩百元
    24小時「極限護工」  仇玉娟在這家養護院,共負責兩間房八位老人的照料工作。  這是一家結合了醫療和養護的養老機構,被送到這裡的老人往往高齡行動無法自理。  仇玉娟負責的這八位老人,過半都是90歲以上,剩下的也在80歲以上。
  •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關注大病護理 可與專家溝通
    癱瘓且不能自理的老人應該如何護理?各種急症、重症患者的術後護理有 哪些注 意事項?……青島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自上線以來廣受關注,而如何護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更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即日起,記者將分別就市民所關心的幾種大病護理問題諮詢青島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愛心團隊的專家。5月5日,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專家受邀講解如何護理氣切病人。
  • 青島已有9家醫療專護醫院 老人吃喝拉撒全解決
    11月18日下午三點,記者來到解放軍401醫院嶗山分院探訪,今年2月份,這裡成為青島市第一批「醫療專護」醫院,記者了解到 ,目前這樣的專護醫院,青島有了9家。     百歲老人有了「家」     「老了,不拿出身份證來看看,都記不清自己過多少歲的生日了。」11月18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解放軍401醫院嶗山分院康復醫療專護科。
  • 青島已有「醫療專護」政策 每人每天170元補貼
    除了「醫療專護」試點醫院,還有紅十字老年護理院等30多家機構提供相關服務,床位數不詳。  1 矛盾 護工留不住,家屬還不理解  年輕護士:「把結婚的香水噴在口罩上」  2013年,市南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在護理的老人去世後,嚎啕大哭。
  • "醫療專護"解決老人護理難題 兩種渠道可參與
      由半島都市報、半島網聯合青島市公共管理研究會成立的「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於4月21日正式上線。為給病人家屬提供更詳盡的日常醫療護理知識和專護中心入院指導,5月4日,公益平臺繼續邀請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護士長郭青為市民解疑答惑。
  • 青島試點患者專護辦法 五類病情可辦醫療專護
      半島都市報7月29日訊(記者 高亮) 近日,市人社局下發《關於對老年參保患者試行醫療專護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老年參保患者醫療護理管理(簡稱醫療專護)政策進行了探索,並於29日率先在市南區人民醫院進行試點。據介紹,新的政策讓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在指定的醫院有了長期住院的可能,並且在醫保報銷範圍內的醫藥費不用患者自己掏錢。
  •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首場講座 專家親傳護理技巧
      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治療部護士長陳原風現場演示護理技巧。   「老人得病之後,舌頭經常伸出口腔縮不回去,口水特別多,該如何護理?」「入住醫療專護病房需要哪些條件呢?」……為了幫助患者家屬更加科學地護理失能、半失能老人,5月16日上午,「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舉辦了首場現場講座。
  • 醫療專護平臺關註失能老人 支招昏迷病人護理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自上線以來備受關注,如何護理失能、半失能患者成為市民問詢的焦點。5月11日,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專家就如何護理昏迷病人進行了專業解讀。護理昏迷病人,除了要在常規護理上做到細緻入微,還得多和病人拉家常,這樣有助於幫助患者儘快甦醒。  10年前,劉阿姨因腦血栓落下了左側肢體活動不靈活的病根。去年做手術後陷入徹底昏迷,無法自主進食、大小便,只好藉助胃管、尿管。
  • "醫療專護平臺"上門服務 市民可提前預約申請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和家屬,「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於日前開展了入戶服務活動,面對面向家屬傳授護理竅門。101歲的市民王奶奶成為此次入戶活動受益的第一人。王奶奶因為腦梗後遺症需要長期保留胃管,但因為年事已高再加上右側肢體活動不便,更換胃管成為一家的難題。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醫護人員專門上門為老人提供了醫療護理,幫助老人更換胃管,解除一家的燃眉之急。
  • 一點椿養老:找護工還靠親戚介紹?2招教你幫爸媽找到靠譜護工!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獨生子女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人們在生活中對護工的需求越來越多,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越發需要別人的照料與陪伴。「現在父親住院而自己又特別忙的都希望僱個護工,我覺得找個好護工全憑碰運氣,我這一個月都換了三個了。」在骨科病房裡照顧父親的張女士無奈地講。
  • "醫療專護"支招帕金森早期治療 運動延緩發病
      「我家老人得了帕金森病,走路不穩,以前她最願意跳廣場舞,現在整天窩在家裡唉聲嘆氣,快讓專家幫著想想辦法吧……」帕金森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近日,不少市民通過「醫療專護公益平臺」向專家諮詢如何護理帕金森病人。
  • 起底黑護工!護理病患一天要價200元!只是經過病房看你一眼……
    令人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護工阿姨過來說,怎麼說也照顧了陳阿姨2個多小時,要給100元報酬。陳阿姨與她起了爭執,兒子見母親情緒激動,擔心加重母親傷情,無奈付錢了事。「這位老人家的子女工作實在沒辦法脫身,就聘用我全天照顧,已經三個多月了。」康雪琴說,當護工要有耐心,更要有足夠的體力,不怕髒不怕累。她以現在這位患者為例告訴記者,除了時刻注意老人家的病情,白天每兩小時就得為她翻身一次,按摩手腳,保持乾燥的臥床環境,以免病人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皮膚壓傷;而到了夜裡也不能睡沉了,間隔兩三個小時就得幫老人家翻翻身、松鬆手腳。
  • 醫療專護機構再添三家
    醫療專護機構再添三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3.04 星期二     本報訊 記者昨日獲悉,我市城鎮醫保新增3家醫療專護服務機構。
  • 北京航空總醫院護工打老人?醫院:家屬所為
    日前,一段視頻不斷在網上流傳,有網友發帖稱,北京航天總醫院有護工在照顧老人時進行了「毆打」。對此,醫院回應稱,打老人者並非醫院護工,實為老人家屬。  網友發視頻稱住院老人被打  網友「李雨桐Lucy」在微博發布視頻爆料,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伸手,似乎要抓向旁邊照顧她的女子的手部,女子手裡拿著一個溫度計之類的東西,狠狠打開老人的手,隨後連續打了幾下老人手部,嘴裡喊道:「幹嗎呀?老拿我手……幹嗎呀?你老打我幹什麼?」
  • 新護工上崗3小時出「事」 剛離開床沿老人摔下床
    中介公司介紹來的新護工上崗3小時,第一次攙扶偏癱的老伴下床,老伴就摔倒在地上。「幸好老伴沒事,只要他們承認錯誤,一切好說。」昨日中午,在土門附近的慶和小區,60多歲的沈先生說。 老伴並無大礙,這才鬆了一口氣 「兒子工作忙,平時只有我們老兩口在家。」沈先生說,去年老伴偏癱住院治療,康復後家裡就一直請護工照顧她的起居。
  • 數字新聞:3.5小時 55歲黑龍江男護工 扇了77歲老人57次嘴巴子
    從上午8點20分到中午11點50分,通過家中的監控視頻張家人看到了這樣一幕,77歲的老父親遭男護工瘋狂掌摑,短短的3個半小時內老人被打了57次!作為子女,張家姐弟憤怒、心疼的同時也深感自責。因為工作忙花錢請護工到家裡照顧父親,沒想到老父親卻在受虐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