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專護平臺關註失能老人 支招昏迷病人護理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對於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昏迷病人,家屬應怎樣護理?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自上線以來備受關注,如何護理失能、半失能患者成為市民問詢的焦點。5月11日,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專家就如何護理昏迷病人進行了專業解讀。護理昏迷病人,除了要在常規護理上做到細緻入微,還得多和病人拉家常,這樣有助於幫助患者儘快甦醒。

  10年前,劉阿姨因腦血栓落下了左側肢體活動不靈活的病根。去年做手術後陷入徹底昏迷,無法自主進食、大小便,只好藉助胃管、尿管。為了幫助呼吸,醫生還為劉阿姨做了氣管切開。出院後,護理成了大難題。就拿最簡單的洗澡來說,不知道是病人體質太弱還是水溫不適的緣故,每次擦澡後,第二天劉阿姨都會感冒,痰會特別多,這對氣管切開的病人來說是致命的,吸痰不及時,極易造成肺部感染。

  「正常人長時間不洗澡會不舒服,昏迷的病人也一樣,而且昏迷病人不能自己轉動體位,最易發生褥瘡,特別需要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爽。」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住院醫師呂真表示,劉阿姨的家人還要繼續堅持每天早晚給病人洗臉、洗腳,堅持一周洗幾次頭髮,定期擦浴,保持病人身體的清潔。「病人有口難言,需要家屬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呂真介紹,一般來說,在給病人洗澡時室溫至少要達到28℃,建議病人的頭髮也不要留得太長,剪得越短越好,一是看起來更加乾淨利索,二是護理起來更容易,洗後很快能晾乾,病人不容易著涼。

  「很多昏迷病人的家屬都很關心,能不能通過護理讓病人儘快甦醒或是讓病人情緒好一些?」對此,呂真介紹了一個「妙招」,這個「妙招」在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病房的病人身上也被反覆驗證,在護理昏迷病人時,除了日常清潔護理、翻身、吸痰外,還要注意多交流、多拉家常,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完成護理過程。「交流的時候,應該注意病人的反應,是否對聲音刺激有回應,這很可能是甦醒的前兆。」

  「昏迷病人護理難度較大,一旦護理不當,患者極易發燒、咳嗽,進而加重病情。如果頻繁出現這樣的情況,建議由專業的人員介入。」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醫務科的胡主任表示,青島早已出臺了長期醫療護理制度,在原先普通醫保報銷的模式上,又設立了護理基金。「參保職工接受醫療專護期間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護理費,報銷比例高達90% ,一檔繳費的成年居民、少年兒童、大學生接受醫療專護期間發生符合規定的醫療護理費,報銷比例為80%。」

  連結

    兩種渠道,快來參與吧

    為方便市民的參與,醫療專護平臺開設了2種參與渠道。一:半島網已開通微信直通車,市民可通過微信搜索或掃描二維碼關注「青島名醫館(bdwmingyi)」官方微信,將問題留言。二:您也可以登錄半島網,進入「尋醫問藥」平臺,不需要註冊,也不需要帳戶和密碼,直接在「如何護理重症老人」的話題下留言。

  對於以上兩種渠道收集的問題,半島網安排專家定期做客,為患者及家屬統一解疑答惑。如果您在居家護理老人方面有任何煩心事,也歡迎撥打80889182。即日起,我們還開通了「醫療專護公益平臺」專家公益熱線58662266,將會有專家直接為您服務。

  記者 張同順

青島名醫館二維碼。

求醫問藥平臺二維碼。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焦點

  •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關注大病護理 可與專家溝通
      氣管插管的病人能否在家中自行護理?癱瘓且不能自理的老人應該如何護理?各種急症、重症患者的術後護理有 哪些注 意事項?……青島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自上線以來廣受關注,而如何護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更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即日起,記者將分別就市民所關心的幾種大病護理問題諮詢青島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愛心團隊的專家。
  •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首場講座 專家親傳護理技巧
      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治療部護士長陳原風現場演示護理技巧。   「老人得病之後,舌頭經常伸出口腔縮不回去,口水特別多,該如何護理?」「入住醫療專護病房需要哪些條件呢?」……為了幫助患者家屬更加科學地護理失能、半失能老人,5月16日上午,「醫療專護公益平臺」舉辦了首場現場講座。
  • 癱瘓男子攆走護工 醫療專護平臺提供上門服務
      「我弟弟自從六年前查出患有嚴重的腎病,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現在更是癱瘓在床,希望醫療專護平臺能幫幫我們。」近日,市民韓女士給「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打來熱線電話。韓女士的弟弟韓先生今年59歲,隨著病情不斷惡化,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時刻在旁守護。徐州路醫療專護中心的醫護人員專門為韓先生提供了上門的醫療專護。
  • "醫療專護"解決老人護理難題 兩種渠道可參與
      由半島都市報、半島網聯合青島市公共管理研究會成立的「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於4月21日正式上線。為給病人家屬提供更詳盡的日常醫療護理知識和專護中心入院指導,5月4日,公益平臺繼續邀請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護士長郭青為市民解疑答惑。
  • "醫療專護平臺"上門服務 市民可提前預約申請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和家屬,「醫療專護公益平臺」於日前開展了入戶服務活動,面對面向家屬傳授護理竅門。101歲的市民王奶奶成為此次入戶活動受益的第一人。王奶奶因為腦梗後遺症需要長期保留胃管,但因為年事已高再加上右側肢體活動不便,更換胃管成為一家的難題。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的醫護人員專門上門為老人提供了醫療護理,幫助老人更換胃管,解除一家的燃眉之急。
  • 中小醫院借醫療專護轉型 醫療護理兩不誤(圖)
    醫療護理費用方面,因為享受青島市的專護政策,政策試運行期間範圍內費用報銷90%,一般的老人每月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在三四百元左右。  市南區人民醫院六樓,是醫院的醫療專護病房區。一間朝陽的大病房裡,住著8位病人,而這間大病房是原來的辦公室改造的。即使如此挖潛,醫療專護病房也只有61個床位,供不應求。
  • 青島已有9家醫療專護醫院 老人吃喝拉撒全解決
    經過治療及精心的護理,老人來的第二個月,體重增長了5斤。     記者了解到,目前解放軍401醫院嶗山分院向普通市民開放。符合條件的患者申請了醫療專護後,每月只需要1500元,在全市9家試點中最低。醫療專護科的負責人逄朝霞博士介紹說,這1500元包含了老人一個月的基本醫療費還有生活費。午飯和晚餐的標準兩個素菜一個葷菜,早晚還給老人送兩次水果。
  • "醫療專護"支招帕金森早期治療 運動延緩發病
      「我家老人得了帕金森病,走路不穩,以前她最願意跳廣場舞,現在整天窩在家裡唉聲嘆氣,快讓專家幫著想想辦法吧……」帕金森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近日,不少市民通過「醫療專護公益平臺」向專家諮詢如何護理帕金森病人。
  • 探訪醫療專護病房 本周起可申請專家入戶指導
      青島名醫館二維碼  尋醫問藥平臺二維碼  「醫療專護公益平臺」上線後,不斷有市民諮詢什麼是醫療專護病房?入住後對失能老人有哪些好處?6月22日,記者走進徐州路孝親醫療專護中心,實地探訪了醫療專護病房的軟硬體設施。
  • 青島六類老人可申請醫療專護
    近日,記者從市社保局獲悉,青島具有醫療專護資格的醫院共有10家,分別為青島市市南區人民醫院、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青島鹽業職工醫院、四零一醫院嶗山分院、青島市交通醫院、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青島聖德腦血管病醫院、濟南軍區青島第一療養院、李滄中心醫院。
  • 青島試點患者專護辦法 五類病情可辦醫療專護
      半島都市報7月29日訊(記者 高亮) 近日,市人社局下發《關於對老年參保患者試行醫療專護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老年參保患者醫療護理管理(簡稱醫療專護)政策進行了探索,並於29日率先在市南區人民醫院進行試點。據介紹,新的政策讓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在指定的醫院有了長期住院的可能,並且在醫保報銷範圍內的醫藥費不用患者自己掏錢。
  • 給失能老人更多護理和關愛
    據《2009年民政事業統計報告》顯示:護理費用高昂難承受。我國尚未建立護理保險制度,政府補貼主要集中在高齡老人和「三無」以及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群體,對全體失能老人的政策尚有缺失。
  • 青島已有「醫療專護」政策 每人每天170元補貼
    2011年,青島市人社局下發文件,規定「可以讓符合政策的老人,長期在醫院享受醫療專護」,條件是:「因病情需長期保留胃管、氣管套管、膽道外引流管、造瘻管、深靜脈置換管等各種管道的」、「需要長期依靠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維持生命體徵的」、「各種急症、重症或術後病情已趨於穩定但仍需長期後續治療的」、「因各種原因導致昏迷,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好轉的」、「患各種嚴重慢性病且全身癱瘓、偏癱、截癱並且生活不能自理的
  •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長期護理保險亟待加快發展腳步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全國現有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萬,直接影響約1億戶家庭,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也因此成為社會養老服務中的「最痛點」。發展長期護理保險作為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制度措施之一,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今年兩會上,有多位代表委員就長護險提交建議提案,呼籲加快立法、建設統一等級標準和制度、加大商業性長護險優惠力度。
  • 醫療+康復+護理+養老,臨朐縣中醫院開拓醫養結合新模式
    「比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照顧的都好」、「專業細緻的護理,來這之後,老人身上的褥瘡也沒了」,這是臨朐縣中醫院醫養結合院區病人家屬的普遍反應。早上8點到10點,是專護二病區護士長馬海萍挨個病房查房的時間。每一位老人的基礎護理是否做到位、血壓測量是否完畢等,每一天馬海萍都會逐床檢查。醫院收治的都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護理人員的責任格外重。馬海萍介紹,醫院專門製作了時間表,每天的幾點幾分需要做什麼,都清清楚楚寫在上面,比如給老人餵飯、翻身、叩背等。
  • 瀋陽每10名老人中就有1.4人失能臥床
    那麼,沈城目前到底有多少面臨護理的特殊老人?現有的護理模式是怎樣的?今後我們老了失能了誰來護理?1月11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採訪了市人大代表、瀋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負責人趙海林,他透露:「長期醫療護理保險」今年有望在瀋陽試水。
  • 膠州市全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向基層延伸 失能失智群眾享長護...
    當前,由於農村地區傳統觀念、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長期護理保險服務觸角在農村地區延伸力度不足,特別是目前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增多的現實情況加劇了照護需求缺口,膠州市通過推動農村長護市場發展,有效解決了失能失智人員「養老機構不能醫、醫療機構不能養、家庭成員無力護」的困局,全年提供長護服務達5萬小時。
  • 青島已有"醫療專護"政策 每床每天補貼170元
    2月17日,市南區人民醫院,有市民前來諮詢"醫療專護"服務 紅十字老年護理院有200 多張床位,青島像這樣提供"臨終護理"的機構還有30多家  早在三十多年前,臨終關懷服務被納入美國的醫療保險體系,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美國共有約3300個臨終關懷項目,為95萬垂危病人提供護理。
  • 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專業護理急缺,壓瘡合併徵可致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男護工資源非常搶手,這與照顧失能老人需要體力有關。家住北京的倪先生家裡就請了一位男護工,但仍然無法滿足老人的居家護理需求。剛過60歲的倪先生,因為一次意外摔傷腰部骨折,成為了一位失能老人。「我收拾了一天,我來的時候味道比這更大。」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專業護理急缺  壓瘡合併徵可致命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男護工資源非常搶手,這與照顧失能老人需要體力有關。家住北京的倪先生家裡就請了位男護工,但仍無法滿足老人的居家護理需求。  剛過60歲的倪先生,因為一次意外摔傷腰部骨折,成為一位失能老人。「我收拾了一天,我來的時候味道比這更大。」健康時報記者來到倪先生家中,一進門便聞到一股燻鼻的味道。